我看張嘉佳
文/王繼續
知道張嘉佳是因為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然後是原著《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那時候幾乎每個書店都擺滿了這本書,據說至今銷售超400萬冊,令其直接躍升至作家榜第七位。
我從書架上拿下這本書,翻看了幾頁,嗅出一股難聞的味道,合起來放了回去。所以《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我就隻知道電影裡“燕子,沒有你,我怎麼活”那個故事。
從電影呈現的故事來看,文藝氣息濃厚。為愛堅守,為愛犧牲,為愛執着,這是三個男主人公的角色定位。女主人公那邊,做自己,為夢想,勇敢追愛。就這種風格,怎麼能不被焦慮中帶着矯情,矯情中渴望被愛,被愛中又标榜獨立的都市男女所喜歡呢。
但并不能留下什麼,也不能帶來什麼,除了創造網紅打卡地之外。
電影終究有改編的成分,更有導演個人意圖的植入。那就看張嘉佳的原著,看他的小說。去年年底被同事種草,她買了本張嘉佳的《雲邊有個小賣部》,用近十天的時間看完,據說是舍不得讀完。我在這次返工的火車上幾個小時裡從頭看到尾。
“怎麼樣?”同事問我。
“好在火車上信号差,無聊一個人”我說。
我很多書都是在火車上看的,被迫的擺脫電子産品才能讓我專心的捧起紙質書本啃起來。起初我以為《雲邊有個小賣部》也是一如《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一樣,由不長不短的一些故事彙集而成。看過之後才知道,這是一部長篇小說。
雖然這是部長篇,但你讀完你會覺得這和一個短篇小故事也沒甚區别。盡管故事描寫了主人公劉十三(對,這次叫劉十三,之前有個茅十八,但他們八竿子打不着)從小學到大學畢業,但就是感覺十分跳躍,像劉翔110米欄隻需要十二秒八八。
書中人物性格明顯,慫的慫到家,無能的無能到比阿鬥還不如,灑脫的灑脫到打小就無懼生死,悟透人生的強過蔡崇達的阿太,剛好在書中是劉十三的外婆,演繹了典型的“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總之就是,看似一群各顯神通的牛逼人物,可實際又平凡到塵埃裡。這是張嘉佳一貫的寫作手法,就是隐去很多細節,跳過很多思考,抛開實際生活,給出一個僞酣暢實矯情的故事。
身為南大第一才子,大二就開始兼職電視編導,開始寫專欄,還擅長寫睡前小故事,擔任過電影編劇。我覺得張嘉佳是極具輸出故事框架的能力的。
于是到了寫小說上,他也習慣隻給你一個軀殼,然後自己去腦補未曾着墨的空白。
就拿《雲邊有個小賣部》來說,這個雲邊鎮什麼樣?書裡找不到答案;小賣部什麼樣?作者也沒有介紹。然後讀者不自覺就自己去腦補了,結合了自己的家鄉結合了其他電影中的樣子,比如我就容易想到《解憂雜貨鋪》。
于是,張嘉佳寫的故事更像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
抛開故事再說文筆。
張嘉佳的文筆是十分符合這個焦躁的時代的。現在年輕人沒幾個讀得下去《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這類書了。但像張嘉佳、暖小團、宋小君、大冰、劉同等此類作者的文字就比較容易被接受。
他們的特點在于文字輕快,語言更貼合當下年輕人,但唯獨缺少了内核了,更無章法可言。他們是雞賊的,是帶着傳播目的,帶着迎合讀者而去的,這點從他們都樂于刻意斧鑿金句就可窺一二。
為了讀起來語感上過瘾,甭管貼不貼合實際,表達精不精準。他們知道,現在的讀者才不管這些呢。
讀他們的小說,讀者讀的不是書中的故事,而是讀者自己那戲精般的内心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