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胃鏡檢查增生性改變是惡性腫瘤嗎

胃鏡檢查增生性改變是惡性腫瘤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4 01:27:44

今年56歲的王阿姨前幾天體檢做了個胃鏡精查,醫生取了活檢送病理,今天結果出來了:萎縮性胃炎,胃窦局竈符合低級别上皮内瘤變。

王阿姨拿到報告,看到一個“瘤”字,立馬想到了腫瘤,吓的花容失色,一臉憂郁地來到診室咨詢我。

那我就把今天和王阿姨科普的内容給大家轉述一下。

一,上皮内瘤變,是腫瘤嗎?

實際上,上皮内瘤變并不是一個病名,而是一個病理組織學名詞,表明萎縮性胃炎的一個發展階段。與不典型增生(異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實際上基本上屬于同義詞。

它具有明确的腫瘤性病變,即細胞形态和組織結構上與其起源的正常胃黏膜組織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典型性。

簡單說就是細胞的形态和結構發生了改變,越來越不像原來的樣子了,有逐步變成癌的趨勢;

它包括低級别和高級别兩種。

萎縮性胃炎一般經曆這樣一個過程:

胃鏡檢查增生性改變是惡性腫瘤嗎(胃鏡查出來上皮内瘤變)1

萎縮——腸化——輕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癌。

在輕、中度不典型增生階段,可以叫做低級别的上皮内瘤變。

那麼重度的不典型增生,則叫做高級别上皮内瘤變。

可以這樣理解:

萎縮性胃炎和腸化,相當于“一個好人變老了”;

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變),則是“老人正在逐漸變壞”;

胃癌,則是“徹底變壞了”。

那麼,上皮内瘤變(不典型增生),可以理解為離胃癌有很近的距離,但還不是癌,還沒有一個癌細胞,隻是細胞的結構發生了“異型性改變”,所以稱之為“癌前病變”。

根據大量随訪資料,發現低級别上皮内瘤變和高級别上皮内瘤變,發展為浸潤性癌的概率分别為0%~15%和25%~85%。

所以,它雖然不是癌,但需要嚴密觀察,積極治療。

胃鏡檢查增生性改變是惡性腫瘤嗎(胃鏡查出來上皮内瘤變)2

查出來後,該怎麼辦?

胃粘膜低級别上皮内一般是胃鏡下活檢病理診斷的,與胃癌的發生關系密切。

但不是所有的低級别上皮内瘤變都會變成癌,具體要結合胃鏡觀察來判斷。

因此,如果病理活檢診斷為低級别上皮内瘤變,首要的是需要進行放大染色内鏡(精查胃鏡)檢查,才能評估該低級别上皮内瘤變是否有問題,是選擇手術、内鏡下治療、藥物治療還是隻需要随訪。

如果精查胃鏡未發現胃黏膜明顯病竈,而患者也沒有症狀,一般隻需要定期複查随訪;

有幽門螺杆菌感染者,根除胃幽門螺杆菌後随訪觀察。

如果精查胃鏡發現可疑孤立病竈,則要視具體情況決定是藥物治療後複查還是内鏡切除。

對于病竈内鏡下存在表面發紅、凹陷、病竈直徑超過1cm,應當考慮行黏膜切除以獲得更準确的病理診斷。

如未進行大塊黏膜活檢,建議6個月、12個月内鏡密切随訪。

對于高級别上皮内瘤變,已經很接近癌,由于胃鏡取檢的原因,很難判斷是否已經癌變,因此,臨床醫生習慣把高級别上皮内瘤變稱之為“早期癌”;

因此,一旦病理證實,就需要立即内鏡下或者外科手術切除治療,并進行術後密切随訪。

胃鏡檢查增生性改變是惡性腫瘤嗎(胃鏡查出來上皮内瘤變)3

小結:

1、上皮内瘤變不是癌,但是離胃癌僅有一步之遙;

2、這個階段是無法逆轉的;不要相信吃什麼靈丹妙藥能夠逆轉;需要密切胃鏡随訪;

3、及時根除幽門螺杆菌;

4、高級别的需要立即内鏡下或外科手術治療;

5、低級别的需要每6-12個月複查一次胃鏡,具體要根據病理而定。

6、預防胃癌發生,應該在淺表性胃炎階段根除幽門螺杆菌,定期複查胃鏡,改善生活習慣,幾乎可完全預防腸型胃癌的發生。

#謠零零計劃##真相來了##辟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