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是城市流動的風景線,也是城市社會發展變化的見證。曾經簡易破舊的公交車輛變成了幹淨整潔的空調大巴,曾經人工的公交服務變成了智能信息化的便民措施。改革開放40年來,公交車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公交車的叠代更新不僅演繹着公交企業的發展曆程,也折射了時代的發展,市民和遊客的公共交通出行變得愈發的便捷、低碳、環保。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感受一下都江堰市公交事業的發展變遷......
1987年,2條線路、10台公交車開啟了都江堰市公交事業的第一步。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如今全市有公交民營企業2家,線路達到36條,公交車484台,年客運量達到5000萬人次,都江堰市公交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為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12月19日,都江堰市又上線89台純電動公交車,目前純電動新能源公交車達233台,新能源公交車在全市公交車中占48%。
城市變大
1987年有了第一批國營公交車
家住光明街的老人石建軍大爺回憶:“上世紀80年代以前,都江堰市當時還叫灌縣,縣城面積很小,沒有公交車一說,出門主要靠走路,家庭條件好點的,會置辦一輛自行車。城裡辦事如不想走路,那就得坐三輪車,但是屬于高檔消費,一般人也坐不起。”
說起都江堰市的公交車,還要追溯到撤縣建市之前,當時的城市從原來的灌口鎮慢慢向外擴展,城市面積變大了,人們出行對交通工具有了新的需求。
1987年,灌縣人民政府(1988年撤縣建市)辦公室出台了關于成立灌縣公共交通公司的報告的批複:“為建設文明旅遊城市,适應旅遊事業發展的需要,解決城區群衆交通不便的問題,進一步繁榮城鄉經濟,經縣政府研究同意,決定成立灌縣公共交通公司。”
原公交公司辦公樓
安全月上線進行安全檢查
公交公司購置了10台公交車,開通了2條線路,一條是1路車,從青城橋到達白沙石廠灣,另一條是2路車,從青城橋到青城紙廠(現壹街區)。
汪勇,城市公交運調科科長,他就是第一批公交車司機中的一員。26歲時他從省運輸公司調入灌縣公交公司,說起當年的1路車,他仍然記憶猶新。“從青城橋到白沙鄉有10來公裡,共17個站,票價1角錢起步,3個站後增加到2角錢,最遠就是3角錢。當時還沒有玉壘山隧道,由于要經過二王廟,坐這路車的乘客特别多。”汪勇說道。
說起當年開大公交車,汪勇是十分驕傲的,“當時很多老百姓連汽車都沒坐過,更不用說開車。能開公交的司機,那是非常令人羨慕的。”
1992年文明線路1路駕駛員、服務員、調度員合影
首開先河
在全國成立第一家民營公交公司
說起歐雲南,算是響當當的敢吃螃蟹之人,他既是都江堰市公交行業傑出的“領軍者”,也是我國90年代城市公交新局面的“開創者”。1995年,正當大家都在忙着下海做生意的時候,歐雲南選擇了投資城市公交,在都江堰市開起了全國第一家私營城市公交公司——都江堰雲南小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公司起步時隻有4台公交車和11名員工,主要依靠親戚和朋友幫助管理。
“我們的第一批小公交,有的是‘勝利牌’,有的是老‘解放’車,稍顯破舊,路線上也沒有站台,車身印上‘招手即停’4個大字。一名司機開車,一名售票員喊客和收錢補零,車輛調度全靠調度員安排,由于沒有經驗,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歐雲南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也頗有感觸,“由于我們是新開辟的線路,乘客少,我記得4輛車第一天下來分别隻跑9元、13元、14元……”
當時歐雲南成立的雲南小公交公司,雖然開了公交事業民營的先河,但也遇到過諸如交通規費、企業管理、員工歸宿感等各種各樣的困難。該公司緻力于解決市民“乘車難”的問題,克服了種種困難,不斷發展壯大,于2001年成立了黨組織,于2003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08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工商聯評為全國雙愛雙評先進企業。
2012年,繼續擔任新公司董事長的歐雲南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其後企業還不斷榮獲文明誠信企業、巾帼文明崗、雙擁工作先進單位、平安示範單位、非公企業黨工共建創先争優示範點、全國工人先鋒号等諸多榮譽。
綠色文明
鄉村公交為旅遊名城增光添彩
為滿足鄉村居民的出行,2006年,都江堰一家專門經營各個鄉鎮線路的公交公司——都江堰市古堰公交有限公司成立,但大多數車輛屬于個體投資,挂靠運營。
為更好地服務遊客和鄉村居民,2014年6月,古堰公交公司對挂靠的81輛公交車進行了收購整合,實現了公司化改造。目前,古堰公交公司運營車輛167台,其中123台為純電動車,占比76%,運營線路8條,線路裡程258公裡,最長線路裡程達33公裡,其線路覆蓋都江堰市河西片區7個鄉鎮,河東片區2個鄉鎮,2017年客運量達1074萬人次。
在這些鄉村線路中,101、102、103、104、105路公交車是連接都江堰、青城山等景區和柳街、安龍等鄉鎮的鄉村特色旅遊線路,也是都江堰市旅遊形象的窗口路線。如何提高旅遊路線的服務質量,展示都江堰市優秀旅遊城市形象成為了古堰公交公司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古堰公交的調度員陳安珍對103路車乘客文明乘車新風尚的形成最有感觸,她說:“103路是李冰廣場到柳街的鄉村公交,之前也是招手即停,乘客不排隊也不注意愛惜車内衛生,一趟車回來我們都要打掃很久。近年來,柳街打造鄉村旅遊,為了提升旅遊公交線路形象,提倡乘客文明乘車,我們的司乘人員耐心勸說和規範引導,現在也和其他城市線路一樣,乘客文明有序上下車,一天下來車輛保持幹淨衛生,這才和都江堰的旅遊城市形象相匹配。”
作為鄉村公交新能源的踐行者和引領者,古堰公交公司總經理羅斌告訴記者:“為了提升旅遊公交線路的乘坐體驗,助力國際生态旅遊名城建設,古堰公交不僅提倡文明乘車,還要踐行低碳環保。2015年,古堰公交在西南縣級城市率先啟用了全新純電動公交車,啟用後車輛運行成本較燃油車節能50%,較燃氣車節能30%,車輛維修費用節約70%;我們也同步啟動了集中充電站的建設,目前4座充電站可保障200台公交車的運行。”
基于超前的理念和優質的服務,今年5月,古堰公交在交通運輸部在北京舉辦的新能源公交品質路線經驗交流會上,榮獲新能源公交創新突破企業殊榮,這是四川唯一一家獲此獎項的企業,這也标志着都江堰市鄉村公交和特色旅遊公交線路的發展上了一個新台階。
加大投入
讓公交出行服務更加智能便捷
早在2011年,整合後的城市公交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在省内縣級城市率先建立使用3G實時監控智能調度系統、IC卡刷卡乘車系統,成功完成了從人工調度到智能調度的轉變,極大地提高了公交管理的科技含量。為推進實施公交優先戰略,鼓勵市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市财政對公交的補貼持續增加,從2012年補貼641萬元起逐年加大補貼力度,2018年達到8500萬元。
目前,都江堰市公交車都安裝了GPS智能調度指揮系統,調度人員坐在屋裡就能遠程監控,依照全能的電子地圖,密切關注公交車的車距、車速等等運行情況。不光如此,GPS智能調度指揮系統還可查看車輛的名稱、司機的名字、時速和運行時間,還可自動測距,做裡程和時間上的預算,如需調整車輛間隔等,調度信息可通過系統發給各個車輛。除此之外,每輛車裡安裝有4個攝像頭,調度指揮中心能實時看見車内情況,如果發現車内擁擠,也能及時調配車輛。
在城市公交公司的智能調度中心,調度員姜韻菊為記者演示智能化調度工作:“大屏幕上電子地圖顯示都江堰市的各個街道,街道上藍色箭頭是上行車輛、黃色箭頭是下行車輛,沒有按站停靠、超速、繞路箭頭就會變成紅色,這些都要記錄。靠智能系統來調度非常科學,能夠保證每個時段每輛車正常運行,如某輛車發生突發情況,我們也能第一時間安排其他車輛補上,确保每一天都準點、準時為群衆服務。”
都江堰市公交車還特别安裝了“一鍵報警”裝置。古堰公交司機蘭世偉介紹:“市民們如果在公交車上發生意外和糾紛,司機可以立即按下操作台上的報警鍵,公司智能調度中心就會發出警報聲,監控大屏上馬上就會切換到這輛車的監控畫面,調度員同時可将監控畫面聯網到相關部門,根據緊急情況采取不同的應急預案,最大程度地保障乘客的安全。”
據悉,2015年,都江堰市公交系統還推出一款智能公交APP,乘客通過手機下載APP後,可随時随地點擊查看下一輛公交車何時到站。同時,在部分站點上開始試用電子站牌,市民可查看車輛何時到站。科技的發展和财政投入的不斷加大,乘客出行會感受到更多的便捷和人性化服務。
下一步,都江堰市将圍繞着力打造國際生态旅遊名城的城市定位,大力推進新能源公交更新,全面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和成灌快鐵公交化運營,不斷提升公交綠色低碳出行方式比重,全力推進綠色共享交通發展。
記者手記
都江堰市公交從1987年成立之初的2條線路10台車,到2018年已發展至36條線路484台車,營運裡程已達3100萬公裡,覆蓋了全市19個鄉鎮(街道)。在改革開放40年的車輪滾滾中,都江堰公交人感受了國家的飛速發展,見證了城市日新月異的巨變。
幾十年如一日,都江堰公交人風雨兼程、永不止步,緻力于打造政府放心、群衆滿意的公交服務體系。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最美公交司機、全國工人先鋒号、國家交通運輸部新能源公交創新突破企業等諸多至高榮譽,既是褒獎,也是鞭策。都江堰公交人将敞開胸懷,擁抱新時代,進一步推進“便捷、舒适、智能、綠色、平安”五個公交建設,努力為都江堰市建設國際生态旅遊名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