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在思考與情懷中堅守語文教育

在思考與情懷中堅守語文教育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02 07:18:37

在思考與情懷中堅守語文教育(用學習實踐成就自己的語文教育)1

1

今天,開始閱讀由汪智星所著,江西省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過着語文的日子》。完成了《序一:汪智星,智慧之星》(于永正)、《序二 汪智星印象記》(高林生)和第一章《風格解讀:橫看成嶺側成峰》中的《簡約中見本色、簡約中求本真》(胡助金)、《有境界自成高格》(鄭初春)、《“智、真、簡”三境課中品特色》(江有慶)、《智慧的教學、務本的課堂》(王文生)、《特級教師汪智星教學風格初探》(何曉明)、《在自我人格塑造中追覓教學風格》(汪智星)的閱讀。

記得在閱讀本書之前,關注了一下作者汪智星,吓了一跳:1995年師範畢業,現已是小學語文特高級教師。從村小到鄉中心小學,到縣小到省城南昌,汪智星用自己的過着語文的日子,成就了自己傳奇的語文人生。

今天的閱讀内容圍繞汪智星老師的教學風格(智慧、本真、清簡)展開:有于永正老師和高林生老師的推薦序言,也有各位專家同事的精煉概括和介紹,更有作者的心路曆程和語文成長的自述總結。在今天的閱讀内容中,出現了大量汪老師課例的名稱,雖沒有對課例内容進行展開,但各位專家在撰文中的推介和肯定使我不由得心向神往,但還是按住心态,慢慢的體會,仔細去感悟這多味的語文人生。

汪智星老師的個人成長經曆也是引我關注的一個點,95屆的師範畢業生(92級),怎樣通過自己的讀書和努力走出一條自己的語文之路。特别是在他的《在自我人格塑造中追覓教學風格》中,以自己的成長和對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的感悟關于“農作物的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來形成自己的智慧、本真、清簡的語文教學風格讓我受教不少!

2

今天,接着閱讀汪智星所著的《過着語文的日子》。完成了完成了第二章《成長故事:享受語文的幸福》和第三章《經驗凝結:留住語文的智慧》的閱讀。

在第二章《成長故事:享受語文的幸福》中,作者通過《苦”樂之旅》、《幸福的不歸路》、《讀書情愫》、《選擇拼搏》、《要做就做最好》、《夢,從大山裡開始》等文章詳細介紹自己的成長之旅和語文人生。在《苦”樂之旅》中,作者堅信苦中作樂的追求讀書寫作的人生追求和“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而準備的過程是艱苦和痛苦的過程。”在《幸福的不歸路》中,主要描述自己剛踏上工作崗位時的“當頭棒喝”及不服輸的性格而走上愛上讀書、愛上語文的成功與快樂。在《讀書情愫》中,作者分享了自己讀書人生真正的啟蒙在于個人的自驅和内在需求,其實對于我們大多人來說,也是這樣,隻不過我們往往半途而廢了。在《選擇拼搏》中,作者回憶到縣小時和領導之間的交流,關于拼搏和壓力的問題,當壓力轉變為動力之時,也是我們将要進步的時候,更是需要進一步付出努力和拼搏的時候。在《要做就做最好》中,作者的一副對聯說出自己的堅守“三尺講台,一片沃土,耕耘着未來的憧憬;三寸粉筆,一腔赤忱,描繪出燦爛的黎明”和執著于教科研之路的辛苦付出。在《夢,從大山裡開始》中,則是自己成長經曆的簡要概括:獨上“深山”苦勵志、弱冠初識“語”滋味、衆裡尋“夢”千百度、“夢”在燈火闌珊處。

在第三章《經驗凝結:留住語文的智慧》中,作者通過《基于小學語文有效備課的思考》、《基于閱讀教學“練寫”誤區及方略的審視》、《時代呼喚創新型教師》、《新課程呼喚創新型語文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刍議》的簡單總結,概括了自己對于語文教學的思考。在《基于小學語文有效備課的思考》中,作者結合自己的的教學實踐闡述了語文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以及不同文本類型的文本研讀、内容選擇、學案确定。在《基于閱讀教學“練寫”誤區及方略的審視》中,作者對閱讀教學中的“練寫”誤區(假、空、淺、僵、僞)進行一一指正:安排要巧妙、要充滿情趣、要簡中求實、要依文而行、要關注積累。在《時代呼喚創新型教師》和《新課程呼喚創新型語文課堂》中,作者通過一系列的課例《生活是多麼廣闊》、《草船借箭》、《綠色的衛兵》、《有這樣一個小村莊》等強調創新型的語文教師和創新型的語文課堂是新課程發展的必須。在《“自主、合作、探究”刍議》中,作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了自己的理解:自主學習時基礎,合作學習是橋梁,探究學習時目的,明确在新課程下加強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的重要性。

在今天的閱讀中,汪智星老師關于自己的讀書、寫作和教育科研之路,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想起2010年前後在鄭州師專培訓的鄭州名師張貴民(好像也是1992級)成長經曆,都會為他們的奮鬥和拼搏之路而敬佩。僅僅是敬佩,那也是對自己是稍縱即逝的觸動,其實有一點,隻要有一點點的改變,那也是一種進步!

和大家分享文中引用王崧舟老師的一段話共勉:“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必須有四大支柱的堅強支撐。豐厚的文化底蘊支撐起語文教師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語文教師的靈性,宏闊的課程視野支撐起語文教師的活性,遠大的職業境界支撐起語文教師的詩性。”

3

今天,接着閱讀汪智星所著的《過着語文的日子》。完成了完成了第四章《精品課堂:品味語文的芬芳》的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作者通過《<草船借箭>課堂教學實錄》、《<詹天佑>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于永正)》、《<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于永正)》、《<自己的花是讓别人看的>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于永正)》、《它不僅是隻高傲的白鵝——<白鵝>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 邱成立)》、《<釣魚的啟示>課堂教學實錄及點評(王文麗)》、《在“去年”與“今年”之間抒寫“好朋友”——<去年的樹>課堂教學實錄及點評(徐承芸)》等文章詳細介紹自己在閱讀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在于永正老師點評的幾篇課例中指出:汪智星老師對教材把握得準、理解到位,還把教材處理得好,還能夠善待學生,這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在汪老師的課例中,我們也能發現作者在有效地解讀教材:以在對《去年的樹》為例,汪老師在反複品讀文本後,明确為文章(作者)向讀者講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即文章首句“一棵樹和一隻鳥兒是好朋友”。随着文脈的推進,汪老師引導學生一步步地體會到,是好朋友,一定要彼此為之堅持,一定要學會欣賞,一定要懂得尊重,一定會為其擔心,一定要善于贊美,一定要兌現承諾。這一切,才是“好朋友”的真正内涵。擁有這一切,才算得上真正意義的好朋友,才算得上是“知己”。在這個課例中,汪老師沒有在教學方法、技巧、策略上一味地去追新追異、求活求變,而是自然地沿着作者寫作的思路及編者的意圖層層深入思考着。我們說,每一個語文老師細緻、準确、深入地解讀文本,就是要求教師要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編者,引導學生于文本“自然而然”的言語中獲得收獲,感受平凡的語言文字折射出的不平凡的魅力。

在《習作指導》中,作者通過《<1037>創新作文教學課堂教學實錄》、《“字母組圖”習作指導課教學實錄》、《領略景觀之奇妙——自然景觀”習作指導課實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果凍課堂”習作指導課的前後思考》、《<畫老師>作文教學實錄及反思》、《作文教學需“靈光一閃”——<掌心的秘密>作文指導叙事》、《做絕頂聰明人——“奇異的蔬菜瓜果”作文指導課實錄及評析(于永正)》等文章介紹自己在習作教學中實踐與探索。說起習作教學,大多語文教師和學生都比較困惑,究其原因是什麼?其實就是因為長期的、單一的單元習作練習,引不起學生絲毫的興趣。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也就是說,作文沒有成為他們喜歡做的事。在作者《将“玩”課進行到底》的教學反思中告訴我們:在作文課上,要想讓學生喜歡作文課,教師得先對作文産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得是一個會“玩”的人。因此,隻有讓學生在作文課上開心地“玩”,才能讓學生喜歡上寫作文。寫作文,不怕學生寫不好,就怕學生不想寫。在語文老師眼裡,一個空盒子,一枚鏽迹斑斑的硬币,一塊陳舊的手表……數學裡的現象,生活中的笑料,科幻裡的人物……應都能成為指導學生寫作的素材,成為師生同“玩”的對象。在“玩”課理念的進一步領悟,我已經愛上了“玩”課。因為在“玩”課中,我與學生的身心一同愉悅。“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歡做一件事,喜歡就是一種内在的動力,且它不需外界力量的推動。正如自己想做一件事,就定能成功地完成。對學生而言,“玩”課是愉悅的,是在快樂中收獲成功;對教師而言,“玩”課更是一種追求與責任,我願将“玩”課進行到底。

看着汪老師的教學實踐的案例和反思,再對照一下自己的語文教學,真實自歎不如,特别是近幾年來,遠離語文課堂,對于語文的教學、思考也越來越少,這樣就需要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多的關注課堂、關注學生、關注文本和教材、關注閱讀(師生共讀)才行。

分享一段書中所引的一段話和語文老師共賞:有人說,語文教師應該是個雜家,即:“半個編輯”、“半個作家”、“半個演員”、“半個書法家”、“半個演說家”、“半個劇作家”、“半個播音員”、“半個幽默大師”……這是對語文教師的自身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今天,接着閱讀汪智星所著的《過着語文的日子》。完成了完成了第五章《教學反思:思考語文的美麗》的閱讀。

今天的所閱讀内容集中于汪智星老師對自己的教師案例和教學實踐的反思。通過《教育是件“針線活”》、《師傅教我解讀教材》、《教<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課後反思》、《想象,創造精彩》、《與“不動學生”道“拜拜”——<将相和>之“完璧歸趙”案例教學診斷》、《<匆匆>教學片斷及反思》、《反複誦讀用心琢磨大膽割舍》和《萬校長講故事》等案例和實踐的深入反思,走入語文文本,走入學生内心,落實語文教學于課堂内外。

在《教育是件“針線活”》中,汪老師借助案例作文指導課《健美》告訴我們:語文老師就是教學生說話、讀書、作文……一名語文教師既要有好的語感,就要有耐心與細心,這份耐心與細心就是崇高的師愛,就是責任感。

在《師傅教我解讀教材》中,汪老師分享了向于永正老師請教《自己的花是讓别人看的》時的收獲: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說得明白點,就是教師先自己解讀教材、體驗教材,然後于課堂上引領學生重走自己解讀、體驗教材的過程。語文課要引導學生把課文讀出感情,教師先要自己把課文讀出感情。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引領學生重走自己閱讀體驗的過程。

在《教<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課後反思》中,作者反思自己對孩子的引導,因為孩子是最富想象力的,他們的想象力則比成年人表現為更豐富。

在《想象,創造精彩》中,汪老師以案例《長征》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反複誦讀詩文,結合自己對詩文的再理解,以“長征是……”寫一句話的實踐反思: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巧妙引導和循循善誘。教師要有引導學生寫話、練筆,甚至寫詩的主動而強烈意識,如果能夠時時、天天心中想着在課堂上為學生的寫話、練筆或寫詩留出一片天地,學生就會在這塊天地間綻放出詩的花朵。希望每一位語文老師都能放飛孩子想象的翅膀,繪就孩子們廣闊的詩意天空。

在《與“不動學生”道“拜拜”——<将相和>之“完璧歸趙”案例教學診斷》中,汪老師用自己《将相和》的幾次教學實踐對比反思:要上好課,教師首先得熟讀文本,解讀文本。隻有教師把教材鑽出味兒來,才能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把教材品出味兒來。隻有這樣的解讀過程,才能真切地感悟出什麼是引導?如何去感悟文本,體驗教材?怎樣完成“引領學生重走自己解讀、體驗教材的過程”。

在《<匆匆>教學片斷及反思》中,我們看到汪老師對于“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面向全體,不放過一個差生”的教育實踐、“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讀出感情來,首先教師自已要讀出一定的感情”課堂預設的有效落實、“課堂結尾的有效創設對課文的内容進行總結,使課文的思想得以升華,讓課文的情感得到延伸”的總結妙用。

在《反複誦讀用心琢磨大膽割舍》中,汪老師用《詹天佑》的教學課例感悟啟迪我們:課文需要反複誦讀,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讀出一定的情感,教師必須自己把課文的情感讀到位;教材處理需要用心琢磨,琢磨即思考,人隻有不斷思考,思維才會時刻閃爍着創造的火花;課文需要教師對其全盤考慮,但又需教師對其大膽割舍,課堂上滿是“金子”,則顯不稀罕,相反,平淡中見“奇崛”,方顯其熠熠生輝,光芒四射。

在《萬校長講故事》中,汪老師通過萬校長所分享的“一棵樹上有十隻鳥,有人舉槍朝樹上開了一槍,打中了一隻,請問樹上還有幾隻?”的問題在中國和美國小學的實驗,以及自己《鄉村四月》的教學反思,引導我們關注中國學生的思考的态度、習慣和方式,提醒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注意平時究竟如何去正确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态度、習慣,告訴我們必須教會學生運用多元的心智思維方式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5

今天,接着閱讀汪智星所著的《過着語文的日子》。完成了完成了第六章《散文空間:塗抹語文的色彩》和《後記》的閱讀。

今天的所閱讀内容集中于汪智星老師在語文教學之餘的創作内容。有以人物描寫刻畫為主的《影響》系列:《大氣的舒書記》、《最美王玲湘》、《鄭老師》、《說說劉佩芬》、《因為您,我才變》等;有飽含《親情》的:《母愛如歌》、《中秋送“節”》、《腳下的鞋》、《小小清明馃》、《“古闆”的父親》、《淚憶》等;有《往事》系列:《夜》、《紫色苜蓿》、《柴樂》、《露天電影》、《老家拱橋》、《老家的故事》、《綠洲變“天堂”》、《大沖潭之戀》等。

在《影響》 系列的人物素描中:《大氣的舒書記》讓我們認識了一位心系東湖教育發展、時刻關注并引領一線教職員工發展的舒書記;《最美王玲湘》讓我們走進一位癡心于小學語文教育探索、實踐、思考的語文教研員王玲湘老師;《鄭老師》則讓我們認識了一位緻力于語文教研、關注語文實踐、培養和發掘教學新秀的“汪智星”的“伯樂”鄭初春老師;《說說劉佩芬》讓我們了解了一位時刻關注學生、時刻關注教職員工和心系東湖教育發展的名校長郵政路小學的劉佩芬校長;《因為您,我才變》則讓我們走進一位執著于鄉村教育發展、如長兄般指導人生的知己胡主任。

在《親情》系列中,《母愛如歌》、《中秋送“節”》、《腳下的鞋》和《小小清明馃》都聚焦于殷殷愛子之情的母親,不論是如歌的母愛、還是中秋節探家之途的滿滿的“心意”、凝聚着母親心血的全家人的布鞋、還有那夢中都魂牽夢繞的美味——清明馃,讓我們走進一個時刻牽挂兒子又不忍兒子的辛苦操勞、貧困生活中勤儉持家而心地無私善良的母親。在《“古闆”的父親》中,我們走進一位父愛如山、恪守“身正為範”的教師父親,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和身體力行給孩子最好的人生教育。《淚憶》中,外公外婆對自己成長中的影響是曆曆在目。

在《往事》系列中,《夜》以一個第三人稱“他”的形式,有對女兒和家人的愧疚,介紹了一位執著于語文課堂、執著于讀書、執著寫作的小學語文教師;《紫色苜蓿》、《柴樂》、《露天電影》、《老家拱橋》和《老家的故事》有對兒時家鄉苦難而又快樂的生活回憶和對家鄉深深的眷戀:美麗的苜蓿作為肥料為家鄉人民作出貢獻,打柴時的嬉戲和頑劣生活的記憶,露天電影為兒時生活帶來的美好印記、老家那淳樸、勤勞、善良的鄉風民俗。《綠洲變“天堂”》和《大沖潭之戀》則是作者對家鄉環境的變化和無窮魅力而抒寫的贊歌。

讀完本書,回想起汪智星老師的成長,使自己也有了一些思考:汪智星老師對語文教學的執著是他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又是他成就了自己的語文人生。因為他執著,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教學成績;因為他執著,才能嶄露頭角并拜入于永正老師門下;因為他執著,才能抓住機遇,發展自己、成就自己的語文人生。

網上查,汪智星老師的第二本教育專著《汪智星與你相約語文》和第三本《汪智星與本真教育》已出版,抽機會一定要接着學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