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繞着太陽旋轉,叫做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為一個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軌道是一個近圓的橢圓形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一年中的不同日期,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不同:
①近日點:一月初,地球距離太陽最近,此時地球公轉的線速度、角速度都最快;
②遠日點:七月初,地球距離太陽最遠,此時地球公轉的線速度、角速度都最慢。
圖1 地球公轉示意圖
2018 年 9 月 23 日是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此時,全國處處五谷豐登、瓜果飄香,廣大農民共慶豐年、分享喜悅,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正當其時。下圖是地球公轉運動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
3、農民豐收節時,地球位于公轉軌道上的(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地球位于①時段時,北京(40° N)( )
A.白晝長度在變短
B.日出時間在延後
C.正午日影在變長
D.正午太陽在變高
答案:C、D
精講精析:(1)分析此時的季節。由題幹可知,此時為9月23日,因此為秋分前後,因此位于公轉軌道的秋分位置,選項C正确,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
(2)分析此時的晝長、日出時間、正午太陽高度。【1】當地球位于①時段時,即位于春分-夏至之間,太陽直射點由赤道逐漸向北回歸線移動,北半球白晝逐漸變長,日出時間=12-晝長/2,因此日出時間變早,選項A、B錯誤。【2】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回歸線移動,而北京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因此距離太陽直射點越來越近,因此正午太陽高度角越來越大,影子越來越短,選項D正确、C錯誤。
本節例題的難度适中,解題思路為:①根據日期,分析此時的節氣;②根據此時地球公轉的位置,結合節氣,分析此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進而判斷北京的晝長、日出時間、正午太陽高度角、正午日影長度。
晝夜長短,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有關,如下圖所示:
①春分-夏至:太陽直射點移動路徑為:赤道——>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逐漸變長,并且晝長>夜長,越往北,晝越長、夜越短;
①夏至-秋分:太陽直射點移動路徑為:北回歸線——>赤道,北半球晝長逐漸變短,并且晝長>夜長,越往北,晝越長、夜越短;
②秋分-冬至:太陽直射點移動路徑為:赤道——>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逐漸變短,并且晝長<夜長,越往北,晝越短、夜越長;
②冬至-春分:太陽直射點移動路徑為:南回歸線——>赤道,北半球晝長逐漸變長,并且晝長<夜長,越往北,晝越短、夜越長。
日出、日落時間,與晝長有關:
①日出時間=12-(晝長÷2)
②日落時間=12 (晝長÷2)
即晝長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圖2 晝夜長短的變化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