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曾公布的一份資料上記載着,目前全球約有3.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超過3200萬是孩子,這其中約有6成兒童的聽力損失是完全可以規避的,例如分泌性中耳炎、錯誤使用藥物、給娃掏耳朵等。
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習慣,左耳掏完,右耳掏,給自己掏爽了還要給自己家的孩子掏。潤媽随手在網上搜索掏耳朵,就看到一個1歲大的寶寶因家長在掏耳朵時不小心把挖耳勺滑落了,因而碰到了鼓膜,用棉簽探查的時候有點出血,去醫院檢查後醫生告知耳膜有穿孔的情況,擔心之後會有後遺症留下。還有一個媽媽在網上分享給寶寶掏耳朵,說給孩子掏耳朵時孩子很享受,即使拍照留念不小心比較用力轉動棉簽孩子也沒有意見。
潤媽在看到上述兩件事的時候無不為孩子捏一把汗。也許有的家長會認為給孩子掏耳屎不容易讓孩子耳道堵住而影響其聽力,但你真的了解耳屎嗎?今天,潤媽就和大家叨叨關于耳屎的這些事。
耳屎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千萬别小瞧耳屎(醫學上稱為耵聍,是外耳道皮膚上的腺體分泌出的淡黃色粘稠物質),也别嫌棄它髒,它的存在對我們的耳朵來說起着衆多的作用。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耳屎的本領吧。
1.殺菌
耳屎含有豐富的脂肪酸,能在耳道皮膚的表面築起一層酸性膜,使外耳道處于酸性的環境下,可幫助耳道内起到輕度殺菌的作用。
2.保溫、保濕
耳屎可以幫助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不至于讓耳道内的皮膚過于幹燥。
3.防護
被耳屎中的油脂滋潤的耳道皮膚上的細毛可以阻擋外界的灰塵以及防止飛蟲對耳朵的侵襲。
4.防噪
耳屎可以促使耳道空隙變窄,從而緩沖傳入耳中的聲波,避免耳膜被噪音或劇烈的聲響所震傷。
耳朵到底能不能掏?用力過猛,方法不當,使用了不幹淨的挖耳勺、共用挖耳勺等都可能引起鼓膜穿孔、聽力下降、中耳炎、外耳道真菌感染、傳播疾病。
雖平時可以借助咀嚼、張口等運動使耳屎自行脫落和排出,但每個孩子分泌出的耳屎量以及分泌的速度存在着差異,可能因為耳屎分泌過多或排出受阻,而導緻外耳道内積聚衆多耳屎造成耳屎栓塞。那究竟該怎麼辦呢?答案自然是防患于未然。
保持外耳道的清潔
若發現孩子耳朵的部位有耳屎屑或是孩子出現抓耳撓腮的情況時,可能說明外耳道内出現了較多的耳屎,此時可選用粗細合适的棉簽蘸取适量醫用酒精,在外耳道處輕輕擦拭或卷幾下,這樣既可以幫助孩子止癢,也可以清潔消毒外耳道,防止感染。
切莫随意掏耳朵
兒童的耳道會比成人窄很多,且皮膚的免疫能力也更脆弱,頻繁幫孩子掏耳朵可能将孩子耳道皮膚的天然屏障破壞不說,嚴重時甚至會引發孩子耳道濕疹。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當孩子習慣掏耳朵,但家長又不在旁邊時,很可能因孩子自行掏耳朵而導緻耳道受損。
定期就醫檢查
很多媽媽從小時候便會帶孩子上遊泳課,而當水進入耳道内後容易讓耳屎因遇水後膨脹,引發耳道栓塞,嚴重時還會引起孩子耳朵疼痛。建議家長若發覺孩子耳屎較多,常抓耳撓腮或是搖頭等表現時,可定期帶孩子到醫院請耳科醫生幫孩子取出耳屎,防止栓塞。
醫院如何處理
潤媽記得小時候自己特别喜歡讓大人掏耳朵,經常會讓家裡人給自己掏,但總感覺掏不幹淨,甚至有越挖越多的趨勢,後來感覺耳朵中有嗡嗡聲(也就是耳鳴了),于是就去看醫生了,醫生說耳道中有很多耳屎,還有輕微的炎症,讓别再掏耳朵了。通常他們會這樣為我們處理耳屎。
1.若孩子的耳屎并沒有黏連在表皮上,在醫生觀察下判斷可取出時,那麼醫生就會直接通過内窺鏡使用夾子幫孩子夾出耳屎了。
2.若孩子的耳屎屬于幹性耳屎時,醫生會讓其使用滴耳液浸泡耳屎3日,待耳屎軟化後再到醫院通過專門的設備進行溫水沖洗,在沖洗的過程中耳屎自然會順着水流而出。
一般此方法相對比較溫和,多數孩子都能配合着完成,根據潤媽沖洗的經驗,水入耳朵時猶如大海迎面沖來的感覺,可能孩子會有些小緊張,家長可提前為孩子做好心理建設,以免在沖洗時因孩子亂動而造成損傷。
由于為孩子清理耳朵需要到專業的設備,請帶孩子到正規的醫院讓專業的醫生為其清理,切不可在家自行清理,以免引發其他耳朵疾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