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鄭闆橋為何說做人難得糊塗

鄭闆橋為何說做人難得糊塗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2 10:10:58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終生老師。作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網絡的重要環節,家庭教育開展得如何,直接關系到德育能否落到實處,關系到孩子個性、人格和價值觀的塑造,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

鄭闆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江蘇興化人,清代官職、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他在山東濰縣、範縣(今屬河南)做了12年知縣,勤于政事,政績顯著。後因荒年主張販濟饑民而得罪官紳,61歲辭官回到家鄉,以賣畫為生。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人稱"三絕"。擅畫蘭、竹、石。鄭闆橋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代表畫作為《蘭竹圖》。

把人生百味嘗了個遍的鄭闆橋,看透事态、人性,又不失豁達真我。在子女的教育和終生大事上,無不貫徹着他領悟的真谛。所著《鄭闆橋集》,其中關于家教的觀念,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鄭闆橋為何說做人難得糊塗(一枝一葉總關情)1

01 管教嚴,不溺愛

鄭闆橋老年得子,取名寶兒,可他深知"愛子必以其通",對其管教甚嚴,從不溺愛。為了把兒子培養成有用的人,他非常注意教育方法。乾隆十一年(1746),54歲的鄭闆橋自山東範縣調署濰縣。

他将寶兒留在家裡,讓妻子及弟弟鄭墨照管。鄭闆橋看到當時的富貴人家子弟普遍被教生慣養,又擔心自己的兒子被嬌慣變壞,所以他雖身在山東,卻心念在家的兒子。所以,他從山東不斷寫詩寄回家中讓寶兒讀。為了教育兒子"明好人之理""愛天下農夫",鄭闆橋還抄錄了使寶兒且念且唱、順口好讀的四首五言絕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

二月賣新絲,五月捉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出。

寶兒在母親的教導下,一遍又一遍地背記着這些詩句,使其不因身處官宦之家而養尊處優、不能理解民間疾苦。

鄭闆橋為何說做人難得糊塗(一枝一葉總關情)2

"嬌子如殺子",這是多少人用血淚換取的經驗教訓。當鄭闆橋聽說在家的寶兒常常對孩子們誇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時還欺侮傭人家的孩子。鄭闆橋立即寫信給弟弟鄭墨說:"我52歲才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即愛子必定要有愛子的辦法。"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溺愛,溺愛不是真正的愛。

所以,他要弟弟和家人對寶兒嚴加管教,注意"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弟弟和家人按照鄭闆橋的意願對孩子進行教育,收效很大,就給鄭闆橋寫了封信,講了孩子的長進,并說,照此下去,長大之後準是個有出息的人,能像你一樣,當個官。鄭闆橋看了這封信後,覺得弟弟對寶兒太姑息了,這樣做對孩子并沒有什麼好處。于是,立即給弟弟鄭墨複信說:我們這些人,"一捧書本,便想中舉,中進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錢,造大房屋,置多田産。起手便走錯了路,越來越作怪,總沒個好結果"。他還說:"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好人。"這裡所說的好人,是品德修養高尚的人,是有益于社會的人。

鄭闆橋為何說做人難得糊塗(一枝一葉總關情)3

02 自強自立

寶兒長到6歲以後,鄭闆橋就把寶兒帶在自己身邊,他親自教導兒子讀書,要求每天必須背誦一定的詩文,并讓他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洗碗,必須洗幹淨。到寶兒12歲時,他又叫兒子用小桶挑水,天熱天冷都要挑滿,不能間斷。由于父親要求嚴格,寶兒進步很快。當時濰縣災荒十分嚴重。鄭闆橋一向清貧,家裡也未多存一粒糧食。一天寶兒哭着說:"媽媽,我肚子餓!"媽媽拿一個用玉米粉做的窩頭塞在寶兒手裡說:"這是你爹中午節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寶兒蹦跳着走到門外,高高興興地吃着窩頭。這時,一個光着腳的小女孩站在旁邊,看着他吃。寶兒發現這個用饑餓眼光看他的小女孩時,立刻将手中的窩頭分一半給了小女孩。鄭闆橋知道這件事情後,非常高興,就對寶兒說:"孩子,你做得對,爹爹真喜歡你!"

鄭闆橋為何說做人難得糊塗(一枝一葉總關情)4

鄭闆橋對于女兒也非常關心。在他的影響和熏陶下,女兒在詩畫方面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眼看女兒就到出嫁年齡了,還未找到合适的對象。他主動為女兒選擇了對象,并且一反婚事大操大辦的傳統,親自将女兒送到男方家裡,讓男方家人做了幾個小菜,以示慶賀。當他要返回時,才告訴女兒說:"以後這就是你的家,你就安心在這裡過吧!"他為了表示自己對女兒婚事的祝賀,特意作畫一幅作為嫁妝送給女兒,在這幅畫上,他題寫了一首小詩:"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最慚吳隐交妝薄,贈爾春風幾筆蘭。"

鄭闆橋非常注意對子女進行自立教育。臨終前,鄭闆橋把寶兒叫到床前,他不是給兒子許多金銀财寶,而是叫寶兒蒸饅頭給他吃。下人前來求情:"少爺不會做饅頭,還是讓廚師代勞吧。"而鄭闆橋固執地堅持要兒子自己動手。寶兒隻得向廚師請教,終于蒸出一鍋饅頭。當寶兒把饅頭送到父親床前時,鄭闆橋已經與世長辭了,床前隻留下一張給寶兒的遺囑:"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這一則遺言,是他對子女的囑咐和訓導,也是對子女教育經驗的總結和概括。

鄭闆橋為何說做人難得糊塗(一枝一葉總關情)5

03 教育心得

 鄭闆橋的愛子之道對我們今天的家長最大的啟示,是孩子的身心健康需要家長擔負起更多責任而不是僅僅依賴學校,家庭教育的首要責任是培養孩子的品德。

鄭闆橋的教子方法給了我們很深刻的啟發,家長應當首先教孩子學會生活,即自強自立,不依賴他人。對于學齡前的兒童,主要是增強"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的意識。在孩子3-4歲時,可讓他們學會自己吃飯、洗漱、穿脫衣服;在孩子5-6歲時,則可讓他們學會做簡單的家務,如擦桌子、整理床鋪等。随着年齡的增長,逐漸地增加勞動内容,如洗碗、拖地闆、倒垃圾、做飯等。孩子在參與家務勞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其小主人的意識,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還可以提高其生活能力,以培養其獨立自主的意識。作為家長隻有培養孩子從小認識勞動的價值,培養他們自食其力、艱苦奮鬥、勇于開拓的精神,才能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鄭闆橋為何說做人難得糊塗(一枝一葉總關情)6

  注重品德教育是中華民族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然而,數年前,《國際學校教育項目》調查"培養孩子的品德是誰的責任"這一問題,結果耐人尋味:美國70%的家長贊同家庭負有首要的責任,德國58%,英國44%,日本43%,而中國隻有7%的家長贊同家庭負有首要的責任。

  家庭具有自己的組織特性,是充滿情感的日常生活場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職責更多的是養護孩子的身心健康。現代社會分工細化,把家庭對于專業知識、技能的教育職能讓渡給了學校和其他的專業組織,家長應該更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今天的家長之所以焦慮,是因為放棄了自己應該做、能夠做、做得好的事情,跟孩子為難、讓自己作難。其實,家長最應該擔負的是培養孩子心靈的教育責任,借鑒古今中外的優秀家庭教育思想,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教孩子做個明理的好人,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教育孩子,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在這個世界中安居自得,過有意義的幸福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