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鈴聲響了一下,這是微信收到新信息的聲音。
緊接着是第二下、第三下,第四五六七八下。我被拉進一個新建的群,群聊的名字叫“小學同學”。
至今還和我保持聯系的小學同學也就兩三個,而所謂的聯系,隻不過是互相加了好友。他們靜靜地躺在我的聯系人名單裡,從來也沒有聊過什麼。
有什麼可聊的呢?小學畢業20多年了,自從走出那個校門,大家就再也沒有見過面。如今就算在馬路上迎面撞到,恐怕彼此一下子也認不出來了吧。
16個人的小學同學群不斷有新信息傳來,喝口水的工夫,就錯過幾十條。
“我記得S特别愛翻白眼。”
“才不是呢,我就是眼睛小。有一次中午被班主任老師說我翻白眼這事,覺得好委屈。”
“我後來見過W,當年紅遍全年級的帥哥,現在變成了小墩子。”
“M就是個假小子,她敢把毛毛蟲放在嘴裡。那會兒還沒有女漢子這個詞。”
“是啊,她還會爬樹呢,小時候我們男生爬杆都是她教的。”
“L梳着個大辮子,畢業之前給剪了,因為她媽媽懶得給她洗頭發。”
“對對對,她還特别愛流鼻血。”
往事一幕幕,就這樣被一條條信息拉到眼前。說實話好多事我都沒什麼印象了,甚至有一些名字聽上去也格外陌生。
我隻記得當時班上有個女孩兒跑步特别快,一年級的時候短跑就赢了教體育的女老師;還有個男生,扔沙包扔得特别遠,第一次投擲考試,他把沙包扔出了學校圍牆,從此一路免考。
緊接着,有人說前些年見過那個男生,“畢業之後一直在各種酒吧當夜場經理,成天喝得醉醺醺的,戴個大金鍊子”。
一對一交流時的很多尴尬,會在群聊中被輕松化解。
忽然,手機顯示有人退群,是一個叫孫賀的人。
孫賀是誰?不記得班裡有這麼個人啊?誰把他拉進來的?——一連串問題呼啦啦地湧了出來。
很快,有人把當年的畢業照發到了群裡,這又造成一次小規模轟動。大家對着照片上的面孔逐一辨認,回憶着每個人的名字,以及當年的故事。
比如,有一個愛臉紅的姑娘寫字總是淺淺的,顯得特别幹淨,因為當年隻有她有一支0.3的自動鉛筆,而我們都是0.7的,寫出來的字又黑又粗。
比如,有一次歌詠比賽,女同學要求化妝,一個小美女塗了個大白臉就來了,驕傲地告訴大家“這叫粉底”。
比如,一個瘦瘦的小男生打乒乓球是削球打法,每個跟他對陣的人都特别不适應。
比如,一個寫字很好看的女生專門負責模仿家長簽名,誰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都會找她幫忙,簽下“家長閱”3個字。她的死黨L有個兇巴巴的爹,因此她就常年負責模仿L爸爸的筆迹簽名,而且“東風”兩個字要寫成繁體。
……
高質量高密度地聊了幾個晚上之後,終于有人提起了聚會。
好啊。太好了。帶上我。一定參加。
一連串類似的回複之後,這件事便沒了下文。其實誰都清楚,有些人隻能在群裡相聚,真要是哪天圍坐在一張飯桌前,或許什麼也說不出來。
寫下你的留言
精選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