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和我說起一件事,她家上小學的兒子參加學校組織的短跑活動。回來之後,孩子一臉的不高興。表姐探着問兒子,是因為沒有取得好成績而悶悶不樂嗎?
沒有想到兒子居然淚眼婆娑的說,我之所以跑得不快,是因為鞋子的原因。好多同學說我的鞋子不是名牌,所以沒有跑出好成績,媽媽,你給我買一雙品牌的運動鞋吧。
表姐說聽完孩子的話,感覺到非常意外,小學生居然有這樣的思想。自己一直到上了大學之後才有這種心理,那時希望擁有一部手機,看到别人穿一個名牌的衣服,自己沒有,心裡也感覺到自卑。
表姐告訴孩子,咱們不能攀比,現在好好努力,等到長大以後自己可以買喜歡的東西。
《貧窮的本質》一書中說:貧窮是一種病,而且會遺傳,它除了會帶給你習慣,還會帶來貧窮的思維,會局限你的人生。
如果父母經常苦窮,說家裡沒有錢,不如誰家誰家。這樣的話語,會像病毒一樣在孩子的心裡生根發芽。孩子會想我不值得,我也配不上,總感覺自己很差。這樣的心理陰影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治愈。
哭窮教育,會讓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變小我初中時有一位同學很想買個雙肩書包,她的母親說這個舊的還能用,先用着吧,咱家沒有錢,買不起。
這位同學用的書包是媽媽用花布給做的,很古老的那種單肩書包,小學時候背着這個書包,同學還感覺挺漂亮的,但已經是初中生了,還背着花書包給人感覺像小學生,很難為情。
其實她家條件還可以,也不能連個雙肩的書包也買不起啊。同學初中三年,一直背着這個單肩花書包這樣熬過來的。有的時候我們找她出去玩,同學會說我們家條件不好,沒有錢出去玩。
從小因為物質的匮乏,讓她變得有些多疑,經常患得患失。
大學畢業之後,這位同學的薪資過萬,她卻無法享受輕松美好的生活,從來不會參加同事聚會。平日裡很少買漂亮的衣服,和優質的化妝品,更不要說出門旅遊了。
有的時候想花錢,她就會想起小時候的經曆,總感覺自己條件不好,要節約點花錢,更不配享受高質量的生活。在同事和親朋好友的眼裡,她非常小氣,而且愛算計,還貪小便宜,身邊也沒有什麼朋友。
雖然她的外表可以,工作也不錯,但是卻沒有找到随心的男朋友,因為她缺乏安全感,總是在猜忌和懷疑中度過,處過幾個男朋友都在争吵中分手了。
從小就被家長灌輸了沒有錢、很窮的觀念,孩子可能會形成一種舍不得花錢的心理。從而影響到自己的認知和判斷力,家長經常對孩子哭窮,并不是什麼好的教育方式,如同在投毒
物質上的貧窮隻是一時的,但精神上的貧窮卻是一輩子的。如果家長總是告訴孩子家裡很窮,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窮人的思維,一旦陷入這種貧窮的觀念裡,哪怕以後擁有再多的财富,孩子心理上依然是潛在的窮人。
父母正确的做法是坦誠相告,大大方方的和孩子談錢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兩位媽媽帶着孩子去超市,看到超市裡有鮮紅的車厘子,孩子們都嚷着要吃,兩位母親看了一眼價格,100一斤,屬實很貴,老母親都流露出了舍不得的神情,但是他們的做法卻截然不同。
一位媽媽告訴寶寶:這種水果水果太貴了,媽媽沒錢,買不起。
另一位媽媽卻告訴孩子:車厘子現在剛剛上市,價格很貴,咱們少買幾個,等到過一段價格便宜點,咱們再多買一些吃。
兩位母親不同的做法,相信孩子們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家長應該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從小給他們樹立正确的金錢觀。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坦誠相待,大大方方說出家裡當下的處境。
如果物質匮乏,即使家長不說,孩子也會通過日常的生活自己感受到。家長可以如實的告訴孩子,不用誇大其詞,也不要頻繁的唠叨。如果家裡條件不是很差,也不要故意去欺騙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來引導。
告訴孩子現在的财富是爸爸媽媽辛苦打拼得來的,要讓孩子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即便現在沒有錢并不代表以後沒有,隻要我們努力就有希望。有錢的時候不要揮霍,沒錢的時候也不要恐懼自卑。
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要讓孩子知道金錢隻是一個工具,它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但是無法取代很多事情,比如說身體的健康和愛。
結語:
用合适的方法讓孩子明白勞動的意義和自我成就的價值。君子愛财取之有道,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