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是每天都要面對的一件“大事”,可你的大便真的正常嗎?
一天拉三次,竟是便秘?
據“浙大一院”微信公衆号報道:42歲的林女士(化名)肚子脹已經好幾年了,最初以為是消化不良,可買了很多助消化藥都不起作用。
前幾年,她的情況還并不嚴重,但近一個月,她肚子脹得難受,每天吃不下睡不好,最後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内科就診。
聽聞有腹脹病史,接診的李霖副主任醫師一問道:“有便秘嗎?”
“沒有!”林女士果斷回答,“我每天都會解3~4次大便,每次都拉得很稀,解完後稍微緩解沒多久,又會脹起來。”
醫生建議林女士做一個結腸造影和腹部X光片輔助檢查,檢查結果卻讓她大吃一驚——結腸嚴重擴張,裡面積留着很多糞便,進一步檢查後被診斷為“巨結腸類緣病”。
這是“器質性便秘”的一種類型,具體表現為便秘、腹脹,易與其他胃腸疾病混淆。
這種病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成人發病多考慮與腸道感染、中毒或藥物等因素有關。
目前,林女士已經在浙大一院接受了手術,康複順利。
什麼是“器質性便秘”?
其實,便秘有功能性便秘和器質性便秘之分。
功能性便秘常作為一種獨立症狀出現,通常與飲食過于精細、排便習慣差、胃腸功能減弱等原因有關,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便秘類型。
而器質性便秘則是作為一些疾病的伴随症狀存在。
它并不是單純的便秘,可能是一些腸道腫瘤等占位性病變,引起了排便通路狹窄;也可能由于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導緻胃腸蠕動減慢引起便秘。
總之,器質性便秘是很難通過日常簡單調理而治愈的。
因此,當我們出現排便不适時,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不要心存僥幸。
什麼樣的大便才“優秀”
01
按時按點規律排便
一般來說,在早晨起床後和飯後2小時内,由于體位反射或胃結腸反射,會引起結腸整體蠕動,大便會以每小時10厘米的速度被推動排出。
所以,習慣于在這兩個時間段排便的人,腸胃消化功能不會太差。
02
不見血色
我們形容最健康的便便形态應該是香蕉狀、棕黃色的半固體,一次約300克,其他類似于幹燥、闆結、粘膩、不成型等,都可能說明有腸胃問題。
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血迹、黑色柏油狀便、便隐血等,則要警惕是消化道出血或腫瘤。
03
排便時間正常
一次排便的最佳時間不超過10分鐘,排便過久可能說明有便秘等問題。
對付功能性便秘有絕招
生活起居調整是最簡單有效的防治便秘的方法,大家不要錯過。
01
多喝水
可以有效預防和緩解大便幹燥問題。
02
多吃菜
比如芹菜、韭菜、油菜、菠菜、紅薯等。
盡量避免辣椒、胡椒、芥末、孜然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不要亂用補品。
03
喝酸奶
通過喝酸奶可以補充腸道益生菌,從而調節腸道功能,促進腸道蠕動。
04
做運動
保持規律、健康的鍛煉習慣可增強胃腸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05
養習慣
不要忽視便意,最好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段排便。也要注意控制排便時間,在2~5分鐘内,最多不超過10分鐘把大便排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