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我國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

我國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9 13:47:37

我國報告現存艾滋病感染者114萬例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傳的主題是“生命至上 終結艾滋 健康平等”。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報告現存艾滋病感染者114萬例,我國艾滋病疫情總體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我國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我國報告現存艾滋病感染者114萬例)1

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呂繁:今年的1到10月份報告的感染者是11.1萬,其中異性傳播占到了71%,同性性傳播占到了26%,兩者加在一起,也就是性傳播占到了今年報告病例的97%。性傳播是我們國家目前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當然也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也是我們的挑戰。

人們對艾滋病普遍易感,三個傳播途徑包括經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艾滋病防治的重點人群包括易發生高危行為的人群、流動人口、青年學生等。青年人感染上升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艾滋病防治挑戰,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3000例左右15到24歲之間的青年學生感染艾滋病。專家指出,青年學生感染主要是經過性傳播途徑,所以要在他們當中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艾滋病的防治活動。

我國經母嬰 注射吸毒傳播降至最低水平

國家衛健委表示,通過多年來各項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落實和公衆防治意識的顯著提升,我國的輸血傳播基本阻斷,母嬰傳播和注射吸毒傳播降低到曆史最低水平。

我國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我國報告現存艾滋病感染者114萬例)2

近年來,我國聚焦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和重點環節,經檢測發現感染者的比例顯著提升,在抗病毒治療方面,我國實施艾滋病“四免一關懷”政策,為感染者提供免費抗病毒治療,全國共有5800多個免費抗病毒治療機構,基本實現了感染者治療不出縣。通過實施“應治盡治”策略,全國抗病毒治療覆蓋率達90%以上,中醫藥治療實現所有省份全覆蓋。

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呂繁:抗病毒治療的成功率,我們國家達到了95%以上,這就保證了在傳播的可能性上,壓到了盡可能低的水平。

社會組織是重要的艾滋病防治力量

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很多是特殊人群,政府部門開展工作相對困難,而社會組織則易于接近、工作方式靈活,是防治艾滋病的一支重要力量。國家衛健委表示,中央财政截至目前已累計支持全國1300多家社會組織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我國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我國報告現存艾滋病感染者114萬例)3

我國艾滋病防治機制是“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在國家防治艾滋病五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中,把社會組織作為重要防艾力量,并明确提出了有序引導、規範開展防治工作的具體措施,不斷激發社會組織參與活力。

2015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衛生健康委、财政部、民政部等三部門建立了社會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治基金,成立了基金管理委員會。中央财政每年安排經費支持基金,迄今累計支持全國31個省區市的1300多家社會組織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國家專門組建了社會組織防艾基金辦公室,圍繞國家防控整體策略,協調專業技術機構開展技術培訓和經驗交流,指導各地建立和發揮社會組織孵化基地作用,支持和引導社會組織開展動員檢測、治療轉介、關懷救助等工作。

我國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我國報告現存艾滋病感染者114萬例)4

社會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治基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綜合部主任 王芃:在整個資金執行過程中,可以說基金實行的是全流程的管理,能查到任何一筆資金的流向,動态地把握全國每年900多個項目的執行或者進展情況,它的資金使用情況。

了解防艾信息 克服恐懼 消除歧視

不安全性行為是導緻艾滋病性傳播的主要原因,艾滋病感染風險較大的不安全性行為包括:沒有保護的男性同性性行為、非固定性伴性行為、有償性行為等。吸食新型毒品會使人嚴重喪失判斷力,更容易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國家監測數據顯示,男性同性性行為者每100人中約有8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具有很高的感染風險。

我國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我國報告現存艾滋病感染者114萬例)5

發生性行為時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預防艾滋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發生了不安全的性行為,應在醫生評估和指導下、于72小時内盡早使用阻斷藥,可有效減少感染風險。

各地疾控中心的自願咨詢檢測門診為有需要的個人提供免費和保護隐私的艾滋病檢測和咨詢服務。我國已經批準上市艾滋病尿液自檢試劑,可以在家進行自我檢測。如自我檢測結果呈陽性,一定要去醫療機構或疾控中心進行确診,并接受咨詢和後續治療服務。

感染艾滋病後要避免傳播他人,故意傳播艾滋病将受到法律制裁。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