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0日清晨04:49,網名“Dr-Albert”自稱為江蘇援滬核酸采樣隊隊員,依據親曆發帖,客觀描述上海抗疫諸多亂象後,批評“到了上海才明白,有今天的失控不難理解了”,“上海需要各方的支援,但是在此之前,上海需要自救”。圖片水印和文末标記顯示來源為新浪微博,筆者核查“Dr-Albert的微博”,顯示“400 Bad Request”;搜索引擎顯示身份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個性簽名“因為相信,所以看見”,與圖片帖文昵稱下的文字一緻。綜合判斷此帖大概率是醫務人員親曆後文字。圖片來源:疑似新浪微博)
文|沈诤
摘要:志願者未有效發動;核酸檢測存在交叉感染風險;志願者存在交叉感染風險;居家隔離知易行難;正能量宣傳導緻居民攀比;物資短缺安全感缺失;緊急狀态不能扁平化決策。
居民素質
疫情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4月6日,居委會工作人員就向筆者講述了一個。
4月5日,小區一位60餘歲志願者不幸陽性感染,需轉運隔離,老阿姨過意不去,感覺給居委會和社區添了麻煩。其實不需要抱歉,沒有人願意得病受罪,接受免費隔離和治療。工作人員特意戴了三副手套,準備送她上車時,拎她的随行物品,老阿姨堅決不同意,叮囑工作人員不要碰她和她的物品,走在她後面,因為風是向前吹的,走在後面更安全。到這地步了,還細緻考慮他人的安全,盡量不麻煩他人。上車後兩人揮手告别,工作人員流淚了。
但在同一個小區,有些居民未必有高素質,未必會理解配合居委會和志願者的辛勤工作。這很正常,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有的住在一樓的陽性病例待轉運,雖然防疫規定要求“足不出戶”,仍在陽台(一樓陽台與公共過道相鄰相通)走來走去,勸不動。
多人次在小區走動抽煙,甚至核酸檢測排隊還抽煙,當然沒有戴口罩。
小區因有多例确診而封控,4月6日剛做了一輪全員核酸檢測,當晚數人就在室外放音樂跳廣場舞,被保安勸回家。
有的剛做完核酸,就在後面排隊鄰居旁一口痰吐地上,志願者提醒,還辯解“痰來了沒辦法”。
有的将用過的抗原檢測廢棄物,順手丢在路邊,正好還是小區全員核酸檢測習慣性排隊線路,垃圾桶就在三米外。
有的對志願者顧慮甚至流露出嫌棄,要求志願者與他不接觸,其實志願者隻做引導手勢,不會主動接觸。
有的老年人不會在健康雲上登記産生二維碼,需要志願者幫忙,卻不讓志願者碰其手機,自己戴老花眼鏡邊聽邊操作,又不熟悉手機界面,耽誤時間較長,影響到志願者為其他需要的居民服務。
多次核酸檢測,大部分人熟悉流程,會配合提前在健康雲登記。但有一些人不提前登記,排隊時仍然笃悠悠,志願者反複提醒還說“來得及”,等到離檢測入口僅20米左右才着急登錄。因為全市全員檢測,健康雲有時卡,不一定每次及時産生二維碼,就做不了檢測,既拖延排隊時長,聚集在入口處也容易産生風險。
有50多歲的人拿着自己的手機,卻聲稱從來不用微信、支付寶,在志願者為其80多歲母親健康雲登記後,很詭異地要求志願者用其母的手機,為他現場登記健康雲。
人間萬象,其他社區也會碰到奇葩之事。4月4日,寶山區泗塘新村一居民就拒絕下樓配合做核酸,居委會和志願者多次上門勸說無效,還向民警吐口水、拿臉盆潑水,被依法行政處罰。
有的居民也作。2021年初黃浦區轉移隔離時允許帶寵物,網上紛紛稱贊,這是資源充裕時的政策。如今上海焦頭爛額,人都沒有地方轉移,哪有地方安排寵物,有的人仍然以上海封控“有溫度”為由,要求志願者幫忙遛狗,要求集中隔離時帶狗。
有的居民訂購冰淇琳、咖啡、下午茶、啤酒、奶茶、大桶飲用水等,隻顧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不考慮疫情時志願者的工作量。最後相關負責人有擔當,決定這類非生活必需品一概拒送,有投訴他負責。筆者接手組織志願者當天,也坦率在社區微信大群宣布,社區封控期間非生活必需品一概不送,并說明原由。
社區短闆
志願者未有效發動。封控人員太多,非戰鬥減員厲害。上海疫情猛,有些人依然冒着危險出來做志願者,但有些符合條件的年輕人有顧慮,即使報了名也不願出來。
有的小區志願者每次都是老面孔,而且以中老年為主,不能輪換降低風險,更談不上細化分工,其中主要是以往的平安志願者,政府有些補貼。60歲以上的平安志願者,并不适合做抗疫志願者,抗疫不能隻靠熱情,非常專業且有一定風險。深圳志願者組織發達,積極性高漲,社會能量很大,良性循環已成形,最有希望塑造未來中國的公民社會,明顯超過上海。
核酸檢測存在交叉感染風險。有些小區居民排隊防護措施不嚴,口罩未及時戴或未戴好,聊天、抽煙、打電話,間隔距離太近,檢測後不按閉環線路回家,需要志願者反複提醒。菜市場聚集搶購囤菜、核酸檢測聚集未做好防護,都是高風險行為,也加劇上海疫情擴散。
核酸檢測後的醫療廢棄物,此前由醫療機構上門收集後處理。如今量太大,改由街道自行處理。雖然要求街道設立一個規範的集中點,再把本轄區各個檢測點的醫療廢棄物駁運到集中點。問題是街道處置不專業,很累很忙,上海陽性太多,這是疫情反彈的重大隐患。
志願者存在交叉感染風險。事先沒有協調好,志願者等候時間過長,經常等待超過1個小時,或者醫務人員未到位,或者檢測物資未到位。數十位志願者聚集聊天,既耽誤時間,也不安全。應該優化流程,待醫護或物資即将到達時,再通知志願者走出家門,都在本小區,出來快。
志願者上崗前需先做抗原檢測,但筆者觀察,嚴格按流程規範做的并不多,所以存在假陰性的可能。由此判斷,抗原檢測發給居民自己做,未必個個配合、規範到位。居委會工作人員與志願者完成任務後,在集合點脫防護服消毒不嚴格、流程不規範,存在重大隐患。一旦其中有陽性,這批社區的抗疫骨幹要麼“中招”,要麼密接、次密接隔離。
居家隔離知易行難。浦東新區疾控中心朱渭萍的錄音全網流轉,講真話勇氣可嘉可佩,隻是她支持居家隔離的觀點,筆者有保留。國外“與病毒共存”多,缺乏中國政府的控制力和基層組織的執行力,發達國家住房條件較好,發展中國家直接躺平。
中國目前還是要堅持集中隔離。上海老小區顯然不具備居家隔離的硬件,有的廚衛共用、通風不佳、鄰家空氣流通,家人、本樓、鄰樓交叉感染的風險太高。筆者值勤時,三輪逐家敲門通知核酸檢測,對此有觀察。居家隔離期間,本樓、社區居民不排除激烈反應,這波疫情陽性未及時轉運已經測試。何況誰也不能保證居家隔離人員個個高素質,全家都“足不出戶”,以Omicron毒株的強傳染性,一旦有陽性病例在小區溜達一圈,人人自危。
正能量宣傳導緻居民攀比。官媒過度宣傳“歲月靜好”、“一切盡在掌握”、“有溫度又感人”,過度宣傳提供免費物資、“大白”送貨上門,給居委造成額外的壓力和委屈,需要額外的精力去做解釋工作。
有的居民理直氣壯打電話給居委,說牛奶喝完了,為什麼某某區發牛奶,你們不發?似乎是居委欠着他牛奶。另一社區居民經常向居委和街道抱怨:新聞上講什麼什麼,為什麼你們沒有。
物資短缺安全感缺失。重點、焦點、難點、痛點主要是食品。既然政府封城,尤其是前期決策失誤造成封城,從倫理上需要負責市民最低生活保障,不能要求吃得好,但2500萬人有得吃不過份,盡管任務艱巨。原計劃封控到4月5日,很多家庭、工地、企業按此儲備食品,但5日後何時解封很難預測,沒有食品,大家心裡恐慌。
一位朋友父母身體不太好,不知道什麼時候封控結束,不知道現有物資什麼時候耗盡,每天不得不花大量時間使用多個APP,為家裡和父親留守公司的六人搶購生活物資,搶不到一天焦慮,偶爾搶到一單一天舒暢。
官方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全市的生活物資供應總體充足”,官媒在浦東報道“小區物資供應充足 居民‘安全感’滿滿”,遭網民炮轟。“最後100米”沒有打通,倉庫、異地的食品再豐富,進不了千家萬戶也是白搭。4月10日左右,上海全市應再次以家庭為單位,組織一次免費的蔬肉配送。
緊急狀态不能扁平化決策。上海實質已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類似于戰時狀态。最好市級層面清晰決定、全權負責,更高效更有強制力,基層隻負責執行,避免政策多門,相互扯皮。
3月12日,山東省明确,“每個發生疫情的市均由一名副省長挂帥,提級指揮。”3月19日,孫春蘭在全國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明确要求,“疫情較重地區要提級管控、盡銳出戰。”上海16個區疫情蔓延看不到拐點,與吉林省同為全國此輪最嚴重的疫區。養将千日,用将一時。應由市委常委、副市長各包一區,立下軍令狀,盡快控制疫情,如果上海不能迅速決定,中央可以直接指令上海在職省部級幹部包區抗疫,誰幹不好問責誰。
(本文為《上海社區防疫的困難與短闆》第2、3節,第1節“基層困難”已連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