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孟子》第五篇《孟子·萬章》,萬章是孟子得意門生,一生追随孟子,也是孟子非常喜愛的學生之一,而萬章也是《孟子》這本書的編著者之一。
《史記》記載孟子晚年,經常和萬章等弟子一起談論經書,并和萬章等弟子一起著《孟子》一書。這一篇《孟子·萬章》就主要是萬章和孟子的對話錄。其中談到了古代聖王的治國理念、仁政思想,也談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以及社會的道德倫理,内容非常豐富。今天,我選取一個比較重要的話題給大家分享,就是關于儒家的“天命”思想。
我們都知道,“天”是儒家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概念。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孟子說“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儒家思想中的天,既是指上天,也是一種精神的存在。在孔子和孟子的早期儒家思想中,“天”主要是指人事的神性依據,也就是一個被人格化了的神。此外,“天”還是人的天性和仁愛的心。到了荀子的儒家思想中,“天”更接近自然規律,也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客觀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内在必然聯系。
在《荀子·天論》中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意思為大自然的運行有其自身規律,這個規律不會因為三皇五帝堯的聖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變。所以,這個時候的“天”,其實有點道家思想中的“道”的意思。
到了漢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天這個概念就徹底成為人格神,代表一種精神力量。董仲舒提出“人副天數”,也就是“無論在肉體或精神方面,人都是天的副本”,董仲舒認為人隻能符合天的規律才能生存繁衍,這個時候天成了高于人的一種存在。所以,我們古代有“天命”、“天意”、“天子”、“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等說法,“天”代表了一種至高無上的存在,有一種高于人性的力量。在這一篇孟子和萬章的對話中,孟子就談到了關于“天命”。我們通過兩段對話來理解。
第一個是關于:孔子的“天命”,萬章問:有人說,孔子在衛國宦官癰yōng疽jū家裡主持教授私塾,在齊國的太監瘠jí環家裡主持教授私塾,有這樣的事嗎?孟子說,不是這樣的,這是都是别人捏造出來的。孔子在衛國的時候,在顔雠chóu由家裡主持教授私塾,彌子的妻子和子路的妻子是姐妹,彌子告訴子路說:孔子住在我家,可以得到衛國的卿位。子路把這話告訴孔子,孔子說:是不是能做官,這是命運的安排。孔子做官時要遵守禮儀,辭官時也合乎義行,是否能得到官職這是上天的安排。
孟子說:那些人傳言,孔子在宦官和太監家裡主持私塾教,這是一種不顧天命的行為,癰疽和瘠環都是當時君主的近臣,所以,這裡孟子意思是說,孔子不是那種為了為了想做官而給别人講學的人,在《論語》裡面,孔子的學生子夏說過,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意思是說,孔子并不是追求功名利祿的人,把生死和富貴看成是一種天命的安排。
孟子說,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當時孔子在魯國和衛國不太順利,在宋國有遇到有人要追殺迫害他,那個時候孔子比較落魄,曾經在陳國司城貞子家裡主持教授過私塾,還做過陳國國君,陳侯周的臣子。所以,孔子并沒有在癰疽和瘠環家裡主持和教授過私塾。孟子說,孔子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進以禮,退以義”,所以,孟子告訴萬章,那些謠言都是社會上的人诋毀孔子品德的言論。
第二個是關于:古代聖賢的“天命”。萬章問孟子說:聽人說,到了禹統治的時候,德行就開始衰落了,因為禹把天下不傳給賢人,而傳給兒子,有這回事嗎?。孟子說:不是這樣的。上天想把天下給賢人,就會給賢人;上天想把天下給兒子,就會給兒子。這也是一種“天命”。
孟子說,從前,舜推薦禹給上天,經過十七年,舜去世,服喪三年後,禹避開舜的兒子到了陽城,天下的老百姓都追随他,就象當時,堯去世後,老百姓不追随堯的兒子而跟從舜一樣。禹向上天推薦益,經過七年,禹去世,服喪三年後,益避開禹的兒子,到了箕jī山的北面,大家都找不到益,大家都到禹的兒子啟那裡說:這是我們天子的兒子。歌頌的人都不歌頌益,而歌頌啟,他們說:你才是天子。
孟子說,堯的兒子丹朱不賢能,舜的兒子也不賢能。但禹的兒子啟很賢明,所以能繼承禹的道路,他們的兒子賢明或不賢明,都是天意,不是以人的力量為轉移的,這就是命運。但實際上,我們通過上面孟子的描述,其實不管是堯舜禹,還是禹的兒子啟能成為天子,都是因為他們獲得了老百姓的追随,所以,與其說這是一種“天命”,我們也可以說是“民意”,也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選擇。這其實也是孟子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的體現,孟子堅持認為,隻有得到民衆擁有的人,才能成就王業。
孟子說 “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緻而至者,命也”。
意思是說:沒有人去做,居然成功了,那是天意;沒有人去找的,居然自己來了,那是命運。不管是舜接替堯,還是禹接替舜,還是禹的兒子啟接替禹,其實都不是他們自己的主動選擇,而是他們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和追随,成為了君主。孟子把這樣的安排稱之為“天命”和“天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