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夏困秋困冬困四季都困?清明時節,要麼傷春悲秋、心情抑郁,要麼“春困”發作、無精打采?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許銀姬表示,清明時節,萬物生長,正是清除濁氣的好時節,此時的養生重點在于“清”——清心氣、清肺氣、清肝氣、清濕氣,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春困夏困秋困冬困四季都困?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清明時節,要麼傷春悲秋、心情抑郁,要麼“春困”發作、無精打采?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許銀姬表示,清明時節,萬物生長,正是清除濁氣的好時節,此時的養生重點在于“清”——清心氣、清肺氣、清肝氣、清濕氣。
一清心氣
清明祭拜祖先,許多人睹物思人。許銀姬提醒,若長期沉浸在悲傷裡,情志抑郁,容易導緻阻滞氣機而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等疾病。因此,此時可通過戶外散步、踏青等活動,穩定情緒,保持心境暢達。
若無法外出,簡單的拍手運動,也可以疏通手掌上的心包經和心經,使心血充盈,瀉除心火,還可以防治胸悶胸痛。每次三五分鐘亦可,十幾分鐘更佳,達到養心清心之效。
【穴位清心】 腋窩的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之郁火。每天按揉5-10分鐘,可起清心安神的作用。
二清肺氣
清明時節是流感等傳染性疾病的高發期,許銀姬提醒,此時應适當進行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避免整日待在封閉不通風的空間。
從我國古代傳下來的“六字訣養生法”,以“噓(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唏(xu)”的不同發音,配合呼吸吐納,可舒通筋脈,調養髒腑,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六字訣對應不同髒腑與三焦,其中“呬”字功與肺關系最密切。因此清明時節,多練“呬”字功,可導引氣血循經運行,起到清肺氣的作用。
【穴位清肺】 每天适當揉按合谷穴1-2次,每次5-10分鐘,可起宣通肺氣、升清降濁的作用。
三清肝氣
春天陽氣生發,“肝屬木,與春相應”,體内肝氣會随着春日漸深而愈盛。到了清明時節,人體内肝陽偏盛,若加上情緒低落,容易出現肝氣升發太過或肝氣郁結的情況。許銀姬表示,此時養肝的關鍵不在補,而重在清。
春天應“夜卧早起”,但也不可熬夜。應保證高質量睡眠,尤其應保證23點到淩晨1點這段時間的睡眠,這段時間的深度睡眠,可令恢複身體“清淨”狀态。
早起鍛煉,可使肝氣抒發,心靜神定,是養肝的關鍵。平時還可通過用手指自前向後梳頭、自上向下輕搓兩肋(肝經循行的部位)等方法來疏通肝經,防止氣機郁結。
【穴位清肝】 太沖穴可清肝排毒。每次按揉3-5分鐘,感覺輕微酸脹即可,可兩腳交替按壓。
四清濕氣
對于許多人容易出現“春困”,許銀姬表示,原因在于潮濕削弱了人的脾髒功能,若脾胃運化不力,會使體裡的濕氣無法排出,讓人感到困重乏力。
因此,清濕氣的關鍵在于健脾。應少思節慮,飲食清淡,避免生冷和厚味肥甘。日常生活中可适當食用黃豆、茯苓、紅豆、薏苡仁、山藥、猴頭菇、紅薯等健脾之品,幫助清濕排毒。
【穴位清濕】 拍打委中穴可清濕排毒。平時可拍打5-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每一至兩周拍打一次。(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宋莉萍)
來源: 羊城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