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孝經誦讀及講解

孝經誦讀及講解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12:18:28

孝經誦讀及講解(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1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複坐,吾語汝。”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譯文】

孔子在家裡居坐,他的學生曾子侍坐在旁邊。孔子說∶“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你知道那是為什麼嗎?”

曾子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學生我不夠聰敏,哪裡會知道呢?”

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産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

人的身體四肢、毛發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于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标。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後效力于國君,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

《詩經·大雅·文王》篇中說過∶‘怎麼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稱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品讀】

本章為《孝經》總綱,是《孝經》的基本精神所在。孔子對曾子講:孝啊,是一切德之本,所有品德、教化由此産生,教就是孝的文化,人有品德的根源是孝,由孝這個源頭流出的河流就是教化。

【故事】 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并任命沈雲英為遊擊将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

有詩頌曰: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孝經》,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于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孝經》首次将孝與忠聯系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并把“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而詳細的規定。

它主張把“孝”貫串于人的一切行為之中,“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以顯父母”,是孝之終。它把維護宗法等級關系與為君主服務聯系起來,認為“孝”要“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具體要求:“居則緻其敬,養則緻其樂,病則緻其憂,喪則緻其哀,祭則緻其嚴”。《孝經》還根據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規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愛敬盡于其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卿大夫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士階層的“孝”要求“忠順事上,保祿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吟誦 是漢文化圈中的人們對漢語詩文的傳統誦讀方式,也是中國人學習文化時高效的教育和學習方法,有着兩千年以上的曆史,代代相傳,人人皆能,在曆史上起到過極其重要的社會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價值。漢語的詩詞文賦,大部分是使用吟誦的方式創作的,所以也隻有通過吟誦的方式,才能深刻體會其精神内涵和審美韻味。因而吟誦也是漢語詩文的活态。吟誦是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是公認的中國文化獨特魅力之一,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吟誦漢詩在海外一直盛行不衰,不僅在華人中間,而且在日本、韓國等很多漢文化圈國家中,也一直流傳,比如日本的吟詩社社員就有百萬人以上,他們經常來中國交流訪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