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考作品
此件魏碑作品,有一定的筆墨功夫,但受時人的影響很大,建議以《鄭文公》、《張猛龍》、《始平公》、《楊大眼》等北碑或墓志的用筆和結體為根基,借鑒古人用筆和章法上的變化,深入傳統,不要見異思遷。落款的行書較差,建議寫一下王羲之、李北海、米芾、趙松雪的行書,對落款會有幫助。
龐東華作品
此作用筆空靈、自然。存在的問題有:結體随意,未得漢碑精神。“時”的右上部“土”中間一豎太斜,“花”的草頭可變化一下,中宮收緊就可體現出疏密、聚散的關系。“去”的捺畫太短,和左邊撇畫不協調。“人”的撇畫太短,捺畫太長,反差、對比太礙眼。落款名字下的第二個印章不宜用長方形章。
湯德勝作品
這件隸書作品,給人的感覺是筆性好,用筆幹脆。但取法不古,時風太甚,結構和字法出現了一些問題,反映了作者功力上的欠缺。“登”的捺畫不宜用楷法,可摻用篆隸筆法。“黃”取法篆書,但上半部分比例失調,不和諧。“樓”書寫不規範。“赤”下部太誇張,習氣重。“硯”右下部岀鋒時,筆沒送到位,出現散鋒。“白雪”應為 “白雲”。“詩”右下部用筆交代不清,顯得累贅。
來源(《書法報》2008年第3期,原标題:教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