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邏輯呢?
邏輯就是思維的規律,我們有時候又把思維的規律叫作思維的形式,或者是思維的形式結構、思維的規則,等等。
我們總在說思維、思維,那什麼是思維呢?
當我們提到一個概念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它的含義.
沒有對一個概念的精準的定義,就不可能又有效的判斷和推理,這也是邏輯學的基本的要求。
我們來看圖。
所謂思維就是人的理性認識。
通俗地講,思維就是通常所說的“要想一想”、“要考慮考慮”。
在這裡,我們可以跟大家交流一些小知識,我們人不是什麼都得去想一想的,
比如說,他學會騎自行車,他十年不騎,你給他一輛自行車,他照樣會騎,他想都不用想,他就騎了。
一個人學會遊泳,他十年不遊,他跳下水,他根本就不用想,他就會遊了。
這種能力呢,在心理學上面稱之為個人無意識。
有時候,我們說,從小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指的就是人的這種能力。
一個人如果從小養成了說粗話的習慣,他就很難戒除掉,因為這已經納入了他的個人無意識。
運動員千百次的重複的訓練,在訓練什麼呢?
也是在訓練他的個人無意識,你不要想,想已經來不及了,這個時候的反應是不經過意識的,也就是不經過思考的,不經過思維的。
此外,一種特定的文化,會給一群人塑造一種特定的集體無意識,比如說,中國人都有很多共同的特征,那麼,這就是這種文化塑造的,美國人他就不一定有中國人那些共性的特征。
在這個邏輯學交流中,要講的這個思維,不屬于這種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
我們說一個人反應很快,有時候,不一定指他的思考問題反應很快,很多時候是指他的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這方面的反應。
什麼叫作思維的規律?
人的大腦對事物的認識活動,是借助于概念、判斷和推理等思維的形式來進行的,思維的過程就是運用概念作判斷和推理的過程。
思維的三種類型:概念、判斷、推理。
我們前面說了,邏輯就是思維的規律,那麼,什麼叫作思維的規律呢?
在前面,我們給大家舉了一些例子,我們說,思維裡面的那些“因為……所以……”,那些“隻要……就……”,這樣的形式結構,就屬于思維的規律。但這些說明僅僅是舉例,
下面我們給出 什麼是思維的規律 的較為準确的定義。
所謂思維的規律,就是人的大腦對事物的認識活動,
這種認識活動是借助于概念、判斷和推理等思維的形式來進行的,
思維的過程就是運用 概念作判斷和推理的過程。
我們前面講的那些“因為......所以......”,這些都是屬于推理。此外,我們前面提到過的大前提、小前提、結論,這種形式結構,也是屬于推理。
從這個定義,思維有三種類型,或者是三種形式,一個是概念,一個是判斷,一個是推理。
有時候,我們也會這麼子說,思維的規律就是概念、判斷和推理,這種說法成立。
此外,我們也把複雜的思維活動過程稱之為論證,比如,我們說一篇論文,一本學術專著,它們都是在論證一些東西,指的就是,它們用到了很多的概念,用到了很多的判斷,用到了很多的推理,其思考的過程比較複雜。
下面,我們就對上面所說的概念、判斷和推理,
給大家舉一些例子,讓大家有一些直觀的認識,對概念、判斷、推理的詳細的講解,會在專門的章節當中進行。現在,我們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就可以了。
例如:
(1)“汽車”、“紅”、“飛”、“光速飛船”、“想象力”、“力”、“思考”、“學習”,這些語詞都是概念,它們都有具體的含義。
“啊”、“呀”、“的”,這些語詞就不是概念,它們沒有具體的含義。
首先,我們給出一些概念的例子。這裡,我們給出了這麼一些概念,“汽車”、“紅”、“飛”、“光速飛船”、“想象力”、“力”、“思考”、“學習”,等等。這些語詞都是概念,它們都有具體的含義。
它們不一定對應着有實物,你比如說,光速飛船,這個可能還沒造出來,但是,我們在思維當中可以去構造這麼一個東西,甚至,我們可以把它畫出來、寫出來,人們一看就知道,這個東西它不是輪船,不是汽車,不是天上飛的飛機,也不是天上飛的鳥,我們能很明确地将這個東西與其它的東西區别開來,為什麼?因為它有特定的含義。
講到這裡,我們就再次重申我們前面重複的觀點,
沒有對概念的精準的定義,就不可能又有效的判斷和推理。所以,概念非常的重要。
但我們這個中國人,由于幾千年沒有把邏輯學建立起來。
有時候,我們在使用概念的時候,非常地不注重對概念的精準的定義,甚至,我們付諸個人的體驗來理解一個語詞。
比如說,我們過去老說“不折騰”,什麼叫作不折騰?
聽的人真的是不明白,隻要那個說的人才明白,為什麼呢?沒有進行定義呀。
還有一些語詞,比如,“啊”、“呀”、“的”,等等,這些語詞就不是概念了,它就不屬于我們這個邏輯學研究的對象,為什麼呢?因為它們沒有具體的含義。
我們講一下,什麼是判斷?
(2)“貓是一種動物”、“物體不是靜止不動的”、“基督山伯爵不但沒死,還複了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些語句都是判斷,它們都對思維中的某個對象有所斷定。
比如,“貓是一種動物”,這就是一個判斷。
“物體不是靜止不動的”,這也是一個判斷。
肯定和否定都是一種判斷。
再比如,“基督山伯爵不但沒死,還複了仇”,這也是一個判斷,是個複合判斷。
我們再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也是一個複合判斷。等等吧,這些語句都是判斷,
它們都有共同的特征,這個特征就是對思維中的某個對象有所斷定。
看一下 什麼是推理?(3)“所有的新方案都需要評審,你的方案是新的,所以,你的方案需要評審”、“如果一個人不讀《論語》,就無法理解中國傳統文化”、
“突圍是死,不突圍也是死,幹脆跟敵人拼了”、“隻有搞懂了朱子學和氣論,才能理解東亞文化”,這些語句都是推理,它們都是基于一個或一些判斷為前提,對另外的對象進行判斷
我們看第一個例子。
“所有的新方案都需要評審,你的方案是新的,所以,你的方案需要評審”,
這就是一個推理。
它是将幾個判斷組合起來。
第二個例子。
“如果一個人不讀《論語》,就無法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也是一個推理,它也是用“如果就”這種形式結構,将兩個判斷聯結了起來。
我們再來看例子。
“突圍是死,不突圍也是死,幹脆跟敵人拼了”,這是一個推理。
還有下面一個例子,
“隻有搞懂了朱子學和氣論,才能理解東亞文化”,等等,
這些語句都是推理,它們都是基于一個或一些判斷為前提,對另外的對象進行判斷。
我們對什麼是邏輯,什麼是邏輯學,再作一下補充說明。
邏輯是人的理性認識,它與感性認識不同,與情感體驗也不同。
我們想給大家表達一個什麼觀點呢?
我們人這個大腦,有很多功能。
我們的思維功能隻是其中的一種,同時,我們還有感性認識功能,還有情感體驗的功能。
就其認識事物的能力而言,基于邏輯的理性認識功能是最為強大的。
但是,并不等于,我們要求貶低感性認識,要求貶低情感體驗。
同時,我們也提醒大家,不要把這幾個東西混為一談,
尤其是我們這個中國人,有時候偏重于情感的體驗去把握人際關系,
但實際上,如果說我們能多懂一些邏輯,用基于邏輯的理性去認識,效果會更好。
下面,我們對感性認識、理性認識,作一個簡單的說明。
我們人的認識可以分成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部分。
什麼是感性認識呢?
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基于感官所獲得的認識,
基于感官所獲得的認識是什麼呢?
就是感知覺和表象。
感覺、知覺,這個大家容易理解,打你一下,你比較疼,這就是所謂的感知覺。
那麼,什麼是表象呢?
表象就是,你看了張三這個人,看了幾眼,然後你閉上眼睛,你就有了關于張三這個人的一個印象,這個印象就是表象;
下次,你見了張三,是他,不是别人。
我們作一個說明,在心理學上面,也把感覺、知覺統稱為感知覺,不再作區分。
理性認識,什麼是理性認識呢?
在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之上,
對感性認識所提供的感覺、知覺、表象等等這些東西,進行加工處理,形成概念、判斷和推理,這個認識過程,就是理性認識。
理性認識是我們人認識的高級階段,邏輯學就是研究理性認識的。
我們前面說過,邏輯學就要去研究概念、判斷、推理。
感性認識是屬于心理學研究的對象,那些感覺、知覺、表象,這些感性認識,
邏輯學是不管它的,心理學去研究。
邏輯是人的理性認識,邏輯與感性認識不同,與情感體驗不同。
情感體驗是什麼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喜、怒、哀、樂,這些東西都是屬于我們人的情感的範疇。
情感這個東西,邏輯學也不研究的,它是屬于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下面,我們簡單地介紹一下邏輯學的分類。
這個邏輯學,可以分成兩類,
一類是形式邏輯學,還有一類是屬于辯證邏輯學。
形式邏輯學是什麼呢?
就是我們這個交流要講的,實際上,我們講到現在,都主要講的是形式邏輯的内容。
辯證邏輯,必須在什麼時候去學呢?
在學完形式邏輯之後去學。這個辯證邏輯跟辯證法有什麼關系呢?
辯證法一定要用到辯證邏輯。
嚴格意義上講,
我們國内的辯證法的教育,是很難讓人學懂的,
除非你學過形式邏輯學和辯證邏輯學,
否則,你要懂辯證法是沒有可能的。
國内那個辯證法教材,很大程度上,都不是基于辯證邏輯的辯證法,
而是融合了一些道德論證的模式在裡面,不是那麼太純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