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格法
五言律絕與七言律絕均有平起仄起及押韻不押韻之别。其中又有三法,一曰反,如上句系平平起而下句系仄仄起,上句系仄仄起而下句系平平起是也。一曰粘,如上句系平平起而下句亦平平起,上句系仄仄起而下句亦仄仄起是也。一曰應,如五言首句押韻者,為仄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七言首句押韻者,為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而末句之平仄與首句相同是也。
凡合乎此等平仄者,皆謂之正格。茲将唐詩三百首中選錄五言律絕七言律絕各二首于下: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随意尋芳歇,王孫自可留。
(五律之合于平起者)
渡荊門送别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五律之合于仄起者)
聽筝 李端
鳴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五絕之合于平起者)
登鹳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五絕之合于仄起者)
望薊門 祖詠
燕台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将營。
萬裡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七律之合于平起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七律之合于仄起者)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七絕之合于平起者)
賈生 李商隐
喧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月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七絕之合于仄起者)
拗句法
昔人談詩,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所謂不論者,蓋言五言律絕中之第一第三字、七言律絕中之第一第三地五字平仄可以通用,非可任意為之而不必講究也。今人誤作不拘之解,則為害匪淺。而不知五言律絕中之第一字或可用,而第三字萬不能通用,七言律絕中之第一第三字或可通用,其第五字則萬不能通用。且如五言律絕中之平平仄仄平句,即第一字亦不能通用,又如七言律絕中之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即第三字亦不能通用。此等不論平仄之句,謂之拗句。前人非學到功深神而明之者,斷不出此。茲試将唐詩中拗句之最奇特者,選錄一首如下:
黃鶴樓 崔颢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變體法
五言七言句之近體詩,不論平起仄起,均有一定不易之例。反是者即謂之變體。變體之詩出于作者一時之差誤,不可認為定格。茲特選錄唐詩中七律七絕之變體各一首,俾初學做詩者不緻輕蹈此病也。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上詩第一聯與第二聯平仄重複,名曰順風調,為七律中之變體也。
贈别 王維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上詩第三句之平仄與第二句應粘而反,是為七絕中之變體也。
(網絡資源整理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