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反複導緻沒法去外地出差,再加上天氣炎熱,我也懶得出門,還是躲在家裡聽音樂吧。前幾天FiiO飛傲把他們的新品BTR7給我寄了過來,所以這兩天就一直在用聽東西,感覺還不錯。
飛傲對于BTR7的定位是“THX便攜藍牙解碼耳放”,名字很長。其中“THX”是指新品用了THX的THX AAA耳放技術,這個稍後一點說到;
“便攜”當然是說飛傲BTR7體型小巧了。但實際上這玩意比一般的“小尾巴”要更大一點,又比常規播放器略小,所以大概可以算是個“中尾巴”?
“藍牙解碼”是說它内置高通QCC5124藍牙芯片,支持包括LDAC/atpX Adaptive在内的高清藍牙編碼。同時,由于它采用了XMOS XUF208和兩片ES9219C,所以它也可以通過USB口進行DSD/MQA的解碼。另外,由于自帶了3.5mm單端和4.4平衡,這貨給我的感覺就是挺全能。
說實話,我手頭其實有好幾款不同類型的“小尾巴”在,但平時用的最多的是THX Onyx。因為我覺得它不僅外觀精緻、性能出衆(支持MQA)而且聲音也非常出色,可算作是一系列“小尾巴”中的代表之作。但唯一讓人遺憾的是THX Onyx隻有3.5mm單端輸出,這讓擁有好幾條4.4mm平衡線耳機的我略感遺憾。而目前看起來,飛傲BTR7倒是能很好地幫我消除遺憾了。
坦率的說,飛傲BTR7造型設計也就中規中矩。雖然有一塊1.3寸的IPS屏幕(還挺細膩)在,但整體造型依舊脫不開國産設備相對傳統(老套)的設計思路。機身側面的按鍵往往還要“身兼數職”,操作起來也隻能說是沒啥亮點。但好在官方給BTR7配備了一個保護皮套,灰色翻毛外觀與機身屏幕的鏡面形成了對比,多少為顔值加了點分。
不過,雖然其貌不揚,但飛傲BTR7的内部配置還是很客觀的:前面說到本機運用了兩片THX AAA 28芯片做耳放,這玩意由于有自家專利的前饋誤差校正技術,能實現低失真、大推力的效果。
我之前之所以特别喜歡THX Onyx,其實也和它用了此技術有關。飛傲似乎與THX方面合作也挺多,除了本機裡用的針對便攜市場的THX AAA 28芯片外,他家的旗艦台式耳放K9 Pro用的是THX AAA 788 芯片(據說是THX和飛傲在788基礎上共同研發的),用戶口碑也很不錯。
飛傲官方宣稱BTR7的單端輸出功率提升了88%(165mW 16Ω、160mW 32Ω),平衡輸出提升了30%(235mW 16Ω、320mW 32Ω)。嗯,相對于其體型而言這個出力确實挺大的,即使是配一些相對難推動的大耳也完全不怵了。
作為一款藍牙解碼,飛傲BTR7内置了880mAh的電池,可以持續9個小時左右的藍牙無線連接。但有趣的是,由于它還可以通過USB線(附送了雙頭C口線,注意線身上的方向性指示)與手機/平闆/電腦連接,因此它也可以作為解碼“中尾巴”。
而且,飛傲還在機身側面上增加了一個充電開關滑塊。用戶可以選擇:a、一邊USB連接解碼,一邊讓手機/平闆/電腦給飛傲BTR7充電;b、隻USB連接解碼,但飛傲BTR7隻用其内置電池維持足夠的大推力,不消耗手機/平闆/電腦設備的電力(避免影響其續航)。嗯,隻能說這個設計是很貼心了。
好,讓我們來聽一下飛傲BTR7的聲音吧。照片中我給飛傲BTR7搭配的耳機正是前段時間拿到的飛傲平頭耳塞FF3,且由于FF3包裝内自帶了可替換的4.4mm平衡插頭,所以與BTR7搭配還真是相得益彰。不過,實際上我在家裡也嘗試用了HIFIMAN的HE1000es(4.4mm平衡口)與飛傲BTR7搭配。隻不過這樣組合的話就沒法出街,失去了飛傲BTR7“便攜藍牙解碼耳放”的意義。
在與我的小米12SU手機藍牙連接時,飛傲BTR7會默認以aptX Adaptive方式連接。當然,我也可以通過飛傲音樂app(需升級到最新的3.1.1版)或在手機開發者模式中将其切換到理論上音質更佳的LDAC。
在進行USB連接時,暫時還是先使用海貝音樂app(本來想用飛傲家自己的‘飛傲音樂app’,不過我在那邊沒有開通MQA支持,所以還是先海貝了),傳輸MQA和DSD也都一切正常。這裡不得不先表揚一下飛傲BTR7的這塊屏幕——相比THX Onyx不得不用機身上的三個LED燈以不同顔色來說明當前編解碼模式,飛傲的這塊屏幕雖然面積不大但信息顯示齊全,傳輸格式和碼率讓人一目了然!
我看到有媒體老師評價飛傲BTR7 “有線無線之間音質差别其實可以一耳就聽出區别來”,我覺得這話隻對了一半:
是的,當我在用HE1000es平闆耳機以USB方式有線連接時,确實能夠聆聽到更強的動态、更豐富的細節、更寬廣的音場,但這也與文件本身的質素有較大關聯——至少是真正的無損文件或者是高解析音頻才會有這樣的體驗。但如果文件是相對普通一點的規格或者隻是在線音樂服務的話,使用有線聽到的音質其實與LDAC/aptX Adaptive這樣的無線高清藍牙編碼音質差别并不大。
坦率的說,相比藍牙無線帶來的巨大優勢(我可以把手機放在一邊,或者是連續刷手機而不必考慮‘尾巴’問題),我覺得付出這些微一點點的音質代價真心值得!
是的,與其誇獎飛傲BTR7的USB解碼效果,我覺得還是它的藍牙音質表現更讓我心動。這是一種聽起來很不“藍牙”(或叫‘數碼味’?),而是非常接近有線傳輸的音質。細節充足、音場開闊、特别是聲音的密度非常良好。它或許在解析力上比“有線模式 高解析文件 平闆振膜耳機”組合弱一些,但同樣擁有普通藍牙耳機所難以企及的那種“真實”的質感。我真心感覺如果藍牙都能擁有這樣的音質,确實沒有再糾結到底是“有線”還是“無線”的問題了。
哦,這裡還是要再說一下飛傲FF3這幅目前罕見的平頭耳塞——這真的是一幅很中正大氣的耳塞,而且在聲音上已經盡力擺脫傳統平頭塞風味,無論是高頻解析還是中頻質感上都很接近入耳耳塞的産品。用它搭配飛傲BTR7,不僅是顔值好看而且我覺得它也能很好的将BTR7那種很有“實在感”的藍牙音質發揮出來。
整個組合的聲音聽起來通透、紮實、溫暖悅耳。論低頻的量感,平頭塞固然比不過入耳塞,但FF3低頻寬松、有彈性的大氛圍還是在的。當然,我習慣性的給平頭塞加了海綿套,但實際聽下來,似乎去掉這幅海綿套還能讓FF3的聲音變得更加通透一點(低頻量感略有減少,但我覺得無所謂)。
另外,有朋友反映說飛傲BTR7的底噪比此前産品略大。但根據我目前使用的情況(搭配飛傲FF3、低增益)并沒有察覺這方面的問題。
鑒于飛傲BTR7擁有超越我預期的藍牙音質,以及它同樣擁有良好的USB解碼音質以及出色的推力表現,再加上它的4.4mm平衡接口。我打算讓它接過THX Onyx的班,成為我接下來一段時間主力使用的“小...”哦,不,應該是“中尾巴”!(笑)不過說實在的,與其讓它依靠USB線挂在手機後面,我大概還是會更多地使用它的無線藍牙功能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