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于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征的病症。
當血液中遊離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可對大腦神經細胞産生毒性作用,從而産生各種神經症狀,留下後遺症甚至緻命。
“血腦屏障”是人體防止血液中某些潛在有害物質進入大腦的一道防線。當新生兒窒息、缺氧、感染、酸中毒、饑餓、低血糖、早産及應用某些藥物時,可使血腦屏障開放或通透性增加從而破壞這道至關重要的防線,膽紅素得以長驅直入到達腦組織而發生膽紅素腦病。另外,即使“血腦屏障”沒有受到破壞,血液中遊離膽紅素濃度足夠高(>340μmol/L)也可以進入腦組織。
膽紅素腦部的神經系統症狀初期可表現為嗜睡、喂養困難、吸吮無力、擁抱反射減弱、肌張力減低等。如不及時治理可很快出現雙眼凝視、肌張力增高、角弓反張、嘔吐煩躁、驚厥,得不到有效治療1/3~1/2患兒死亡。
因此,家長一定要重視新生兒黃疸的治療,特别是黃疸伴有嗜睡、喂養困難、吸吮無力、擁抱反射減弱、肌張力減低等神經系統症狀,務必立即到醫院診治。
(微博@懸壺小兒科,fyzy200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