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暗香》的歌聲回蕩在八寶山東禮堂,李大為導演真的離我們遠去了!
文 | 影視圈
安息吧,大為導演
4月10日,年僅48歲的李大為導演因患膽管細胞癌醫治無效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逝世,令衆多業界人士深表震驚。
4月13日的北京,天空一直下着清冷的小雨。今天上午,李大為導演遺體告别儀式在北京市八寶山舉行。
“當花瓣離開花朵,暗香殘留,香消在風起雨後,無人來嗅……心若在燦爛中死去,愛會在灰燼裡重生……”伴随這首廣為傳唱15年的經典歌曲,所有人流下悲傷的眼淚。
家人手捧的遺相中,李大為手持金雞獎杯和證書,時間定格在他意氣風發的樣子上。
出身世家的李大為從來都是天之驕子,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畢業後進入北京電影制片廠工作,父親李甯(原青年電影制片廠廠長)母親劉國權(著名導演)都是業界前輩。
2000年,他完成影片《英雄鄭成功》,獲得第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影片獎。2003年,一部經典電視劇《金粉世家》使萬人空巷,在當時打破央視八套黃金檔最高收視紀錄,更成為當年全國電視劇年度收視冠軍,憑借該片,李大為榮獲第三屆中國電視劇藝術“雙十佳”評選十佳導演。那一年,他才剛剛33歲。
随後,李大為執導帶有奇幻語言色彩的電影《走着瞧》,更是榮獲第1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導演處女作獎。
然而在作為一個導演經驗最成熟,創作力做旺盛的時候,李大為走了!
閻建鋼導演 代表中廣聯合會電視劇導演委員會緻悼詞:出身于電影世家,從小的耳濡目染,使他對電影電視藝術有着一種與生俱來的感悟力,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的良好教育,更使他如虎添翼。他把這些優勢,不斷融化到他的創作過程中,使他創作出來的作品精彩紛呈,滿目琳琅。
大為導演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童心未泯。在他的心靈深處,永遠跳動着一顆鮮活的靈魂。對藝術的赤子之心,對朋友的真實坦誠,對事業的執着追求,使他的創作充滿激情,呈現出無比旺盛的生命力。
就在大為年富力強,創作日臻成熟,成果日益豐碩的時候,他卻因病過早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無比鐘愛的電影電視劇藝術事業,這不能不讓人扼腕長歎,恸徹心肺。”
英年早逝,業内人士深表痛惜
在所有親友的眼中,李大為都是陽光帥氣的樣子,他不僅藝術專長,也擅長體育,總是生龍活虎,但為人極其謙和。在上大學的時候,他憑跳遠一舉打破北京市高校運動會紀錄,甚至直到現在,他的短跑成績還在北京電影學院保持着紀錄。對于他突然的離去,所有人都表示:難以想象,接受不了!
4月12日,追悼會的前一天,在閻建鋼導演的工作室内,他拿着手機不停的為李大為導演的身後事忙碌着,也和大為導演的母親劉國權導演通着信,一邊安排各項事宜,一邊安慰老太太。
他說,“前幾天去醫院看大為,他還叫了一聲‘哥’,9号再去看他,已經昏迷不醒了。”
閻建鋼表示,電視劇導演和電影導演不一樣,需要有時間和經驗的積累沉澱,47歲對于電視劇導演來說是最成熟,可以出好作品、大作品的年齡段,尤其這幾年的電視劇市場,面臨各種沖擊,亟待有才華,有創作力的導演帶來蓬勃生機。而行業中像李大為一樣,同時滿足有才華、有情懷、有經驗、有銳氣的導演非常難得。
“大為特别内斂,從不張狂。按說他年輕有為,《金粉世家》有着巨大的影響力,但他非常謙卑。”在閻建鋼看來,李大為的品質和藝術修養,得到了父輩很好的傳承。
閻建鋼回憶,最後一次和李大為聊項目是去年六七月份,他打電話來說,“哥,我想見你。”見面後,李大為講起自己想要拍《聊齋》的願望,閻建鋼恰好在早年間做過聊齋題材的電視系列專題片。兩人談到在今天再拍《聊齋》,不僅僅是技術手段的更新,也不僅僅是創作方法,其實主要面臨的是世界觀的問題。
那一次,閻建鋼和李大為聊了好幾個小時,大家都很振奮,閻建鋼當時想,李大為一定可以在這個類型題材上有所突破。
因為對自己價值标準的堅持,李大為近幾年的導演作品并不多,他其實可以很容易的向當下的市場轉型靠攏,但他不願那麼去做。“他對行業的現狀有痛苦感。”閻建鋼說。
今早7點多鐘,北京電影制片廠的廠長臧金生走進八寶山禮堂,這些天,他也一直在為李大為導演的身後事奔走。
臧金生比李大為年長十餘歲,在北京電影學院讀書時,李大為的父親李甯是他們表演系的班主任,因此大家很熟。臧金生說,李大為導演很有才氣,但不屬于豪放型的人,很多時候他會把一些想法放在自己心裡,對于他的離去深感惋惜。
而導工委副會長陳燕民初見李大為時,他才剛剛上初中。陳燕民回憶,那時的李大為就非常聰明,又在家庭的藝術氛圍中耳濡目染,影視藝術就像從他身體裡長出來的,再加上父母教表演,他後來自己又學攝影,做導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把幾個藝術部分都融化在自己的創作當中。
看過李大為導演的《金粉世家》《走着瞧》等多部作品,陳燕民坦言,他是可以将自己極其豐富的想象力,與貼近觀衆的劇情很好的結合在一起的導演,他對于影視藝術的展現是融會貫通的。
導工委副秘書長車徑行和專程從洛杉矶趕回來的鄭偉導演表示,同樣身為導演,雖然大家很少有項目上的合作,但卻時常在一起交流,因為是導工委裡最年輕的幾個人之一,每次聚會時,李大為都精神飽滿,對于他突然間的離世,大家深感震驚和悲痛。
在李大為住院期間,車徑行多次前去看望,在最後的幾天裡,他的狀态很不好,有一次守在他身邊許久要離開時,李大為醒來,車徑行問,“你認不認識我?”李大為還笑到,“怎麼不認識。”車徑行沒有想到,那一次的聊天就成了最後一次。
演員王茜是李大為的同屆同學,她說畢業二十餘年,同學們都很少聚了,沒有想到竟然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又聚在一起。有些同學一直在醫院待了十幾天,守護在李大為身旁,在同學們的印象裡,李大為是浪漫唯美風格的,又是當年攝影系的顔值擔當,他的突然離去讓人感歎人生無常。身在影視行業,外表看起來光鮮,很多時候卻是用生命博出來的,讓人深感更應該好好珍惜周圍的人,珍惜當下。
前來為李大為導演送行的還有滿頭銀發的謝飛教授,而他和李大為的父母是同學,他還和劉國權導演是同一年進的電影學院,他是大班,劉國權是小班。幾天前,他剛剛得知李大為去世的消息,内心很不平靜,作為導演,李大為正是在年輕力壯,極富創造力的年紀,作為親友,如今,白發人送黑發人,面對英年早逝的晚輩令人心痛不已。
“讓心在燦爛中死去,讓愛在灰燼裡重生”逝者已矣,但李大為導演的作品将繼續流傳,願他在天堂安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