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100歲奶奶的紀錄片

100歲奶奶的紀錄片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08:01:10

100歲奶奶的紀錄片(七旬奶奶自學拍紀錄片)1

盧绮萍

廣州人,1996年退休後,重拾年少時對影視藝術的興趣,2003年關注到金紅棉影展後成為一名紀錄片影迷。七十而從心所欲,2015年,盧阿姨産生了拍攝關于太古倉紀錄片的想法,從此紮身于紀錄片的學習與拍攝中。在短短4年内,拍攝出《太古倉》、《骨折之後》等10多部作品。近日,她帶着自己的紀錄片《大老倌》,以導演的身份受邀參展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100歲奶奶的紀錄片(七旬奶奶自學拍紀錄片)2

從影迷到導演,從盧阿姨到盧導,盧绮萍完成了自己的進階路。

50分鐘的放映時間,盧绮萍不時挪動着相機的位置,試圖拍下觀衆的反應,他們中有的專注有的興趣平平,這讓她有點兒不自信。即使新片《大老倌》在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獲得好評。但她仍認為,這是專業人士對半路出家的她要求過低,又或是出于對老人家的一種善意。

放映結束後,73歲的盧绮萍坐到了屏幕前方,與主持人一起,開始緩緩道來自己的創作曆程:一個在退休後,從影迷到導演,從盧阿姨到盧導的進階之路。

退休後重啟興趣,拍紀錄片去

若不是看到朋友的一個旅行短片,盧绮萍的退休生活,可能會簡單許多。國畫、書法、篆刻,在多種愛好中樂此不疲。然而,那個剪輯簡單的短片卻喚醒了她塵封多時的熱愛:原來借助軟件也可以讓外行人能掌握簡單的拍攝剪輯技術。從那天起,盧绮萍像着了迷,将日常生活變成一卷卷底片。

曾經的電影夢,根植于童年,爸爸愛看電影、喜歡音樂,周末總是帶着小绮萍往返于影院和音樂會。9歲時,她就能獨唱《黃河大合唱》的所有篇章;看了六遍《冰山上的來客》,她記下了電影裡所有歌譜、歌詞。在她眼中,電影是衆多藝術形式的結合體。

耳濡目染之下,盧绮萍的學生時代,一直沉醉于各種文娛活動中。

後因時代所限,她一度告别了少年時代的電影夢、藝術夢。

2003年,退休的盧绮萍從報紙上獲悉紀錄片節在廣州舉辦,便前往環市路的藍寶石影院觀影,自此迷上了紀錄片。時至今日,她已經記不清自己看了多少部紀錄片,對于喜歡的片子,她會反複觀看。她覺得,紀錄片的真實性非常吸引人。“真實的東西是很感人的,而且會引起人們的思考。把影像記錄下來,也可以跟大家分享,就像人類的相冊。”

100歲奶奶的紀錄片(七旬奶奶自學拍紀錄片)3

盧绮萍在拍攝太古倉。她用鏡頭記錄了一條航線的停運。

2015,盧绮萍有了拍攝一部關于太古倉紀錄片的想法。然而,對紀錄片這門藝術,她需要一把鑰匙。

于是,她來到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跻身一群90後中間,旁聽了兩個學期的研究生公開課。她如饑似渴地汲取紀錄片的相關知識;到圖書館借閱制作紀錄片的書籍60多本,想把丢失的時光從書籍裡找回。

一邊學習摸索,一邊實操拍攝,盧绮萍會拉上愛人一起扛着器材前往太古倉拍攝。為了拍攝一個完美的珠江全景鏡頭,從黃沙碼頭到白蚬殼碼頭,她來回坐了三遍水巴。如今,該條航線已經停運,她的鏡頭記錄下的畫面,尤為有意義。

從拍攝、剪輯、寫解說詞、配音,再到作品成型,一切的辛苦,終有回報。紀錄片《太古倉》最終面世,“一些事情,你想做,就能想到很多辦法“,盧绮萍說道。

拉上老伴,一起記錄缤紛人生

“正常人, 在那種情況下,不是應該打開手機的電筒模式嗎?但她打開的是攝像模式,她說有那點光就夠了。”提起母親的愛好,盧绮萍的兒子有些疼惜和無奈。

“那種情況”說的是在一次拍攝中,為了能更好拍到珠江的全景,盧绮萍和丈夫在朋友的幫助下,從一棟樓的停車場進入,爬上33層高樓的天台進行拍攝。

直到拍到心滿意足,兩位老人轉身想下樓時,身後的門突然“啪“的一聲關上了,樓道裡頓時漆黑一片。沒有光線,她隻能和老伴相互攙扶着下樓,“一個不小心就會一起滾下樓”。

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盧绮萍還是打開了手機的攝像模式,拍下了自己和老伴顫巍巍的步伐。

在家人看來,盧绮萍對紀錄片幾近癡迷,隻要天氣晴朗,她總會背着14斤重的攝影器材外出拍攝。有時候拍到晚上,公交車都收車了,才舍得回家。

100歲奶奶的紀錄片(七旬奶奶自學拍紀錄片)4

為紀錄片錄制旁白。

2016年,年已八旬的丈夫,膝蓋摔傷需要卧床休息,兩夫妻的拍攝活動才停止。

每天忙碌在病床前,為丈夫的術後傷口清洗、擦拭、消毒、上藥。“很辛苦,我都累到快崩潰了,”盧绮萍回憶道。但她依然放不下自己的創作。她把鏡頭對準了自己和丈夫,紀錄下這段養傷生活,“再怎麼辛苦,有一個愛好就能支撐你渡過難關。”

幸好,兩年後,丈夫的膝蓋痊愈。兩人又能背着器材,挽着手臂,一起記錄缤紛人生。

從開始制作紀錄片至今,《花地河畔》的春天、荷塘的陰晴、習琴的老者、百歲教授的養生講座……均出現在盧绮萍的鏡頭裡。她記錄身邊的人和事,感動自己和他人。

盧绮萍的努力也得到一些業内人士的認可。2015年冬天,廣州導演韓海英在拍攝電影《罪愛》時,邀請她進入劇組跟拍電影花絮。5天的時間,她拍下了30G的素材,最後剪輯成5分鐘的花絮。

首映時,在電影結尾處,盧绮萍看到了自己拍攝的一分多鐘的花絮鏡頭,“那時候覺得很有成就感”。

跟時間賽跑,鏡頭裡看“城變”

作為土生土長的廣州人,盧绮萍對粵劇有着特殊的感情。

鐘康祺先生是廣州粵劇團的國家一級演員,在舞台上留下一系列經典舞台形象。盧绮萍通過這位廣州著名粵劇大老倌之口,叙述了粵劇的興衰起落,也記錄了其粉墨人生。12月14日,盧绮萍在海珠區的樹德生活館藝文空間,放映了她的新作《大老倌》。

100歲奶奶的紀錄片(七旬奶奶自學拍紀錄片)5

盧绮萍上台分享拍攝感悟。

今年7月,她參加了廣州圖書館紀錄片研究展示中心舉辦的《影像廣州七十年》口述史工作坊,經過3天培訓後,敲定鐘康祺為拍攝對象。對方還是她認識20多年、學習國畫時的師兄。

拍攝當天一早,盧绮萍獨自一人背着沉重的器材前往鐘康祺家中。“拍了一整天。回家要兩個半小時,到家都晚上10點多了。”她到家後,立刻打開電腦整理素材、剪輯。“有時做到一兩點,有時半夜三四點醒了,起來繼續做。”

然而,當剪輯工作進行到第20天時,因為前期過于勞累導緻腰椎病發。“走不動路,連醫院都去不了。但還是要做的,我和祺哥一起創作,不能就這樣停下,就慢慢挪到電腦前繼續剪輯。”

“祺哥非常支持我。有人教,有人願意被我拍,還有播放的渠道,這就很幸福了。“曆經40天的制作,《大老倌》第一版作品面世。

而本月,她又完成第四版修改,也是她較為滿意的版本。當樣片播放完後,現場響起熱烈掌聲,觀衆豎起了大拇指。

“我現在不做以後就做不了啦,有種進入倒計時的感覺。”見證了廣州半個多世紀曆史的盧绮萍,希望盡自己所能挖掘出這個城市更多的人文曆史,用鏡頭記錄下興衰變遷。

100歲奶奶的紀錄片(七旬奶奶自學拍紀錄片)6

/追夢宣言/

從影迷到導演,希望盡自己能力挖掘出廣州更多的人文曆史,用鏡頭記錄城市的興衰變遷。

指導單位:廣東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

出品:南都采編指揮中心

統籌:南都人物新聞工作室

采寫:南都記者 葉孜文 實習生 張楚昕

攝影:南都記者 梁炜培 (受訪者供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