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喜歡真正美的東西,比如風景美、藝術美。面對大自然的美景,人們會流連忘返;置身于美妙的旋律中,人們會如癡如醉。美的需要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方面,人們通過愛美來表現人的本質力量。人類就是在不斷地追求美、探索美、創造美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對于人的外貌來說也是這樣,尤其是女人。雖然列夫·托爾斯泰說“人并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但一個女人秀麗的容貌、窈窕的身姿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精神的愉悅。
古代的文人雅士總是不吝筆墨對美女進行描寫、贊美,千百年來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美女的形象,使我們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獲得美的享受 ,精神的愉悅。從佚名詩人的《碩人》到“詩仙”李白《詠苎蘿山》,從皇帝蕭衍的《東飛伯勞歌》到音樂家李延年《李延年歌》,從才高八鬥曹植的《美女篇》到僅存詩六首崔護的《題都城南莊》,或直接或間接描寫美女,一個個美麗動人,窈窕無雙的美女呈現在我們面前。
1、《詩經·衛風·碩人》
(先秦)佚名
碩人其颀,衣錦褧衣。
齊侯之子,衛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如蝤蛴,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于農郊。
四牡有驕,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發發。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是《詩經·衛風》中的一首,是贊美是齊莊公的女兒、衛莊公的夫人莊姜的詩。其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句對莊姜之美的精彩刻畫,永恒地定格了中國古典美人的曼妙姿容,曆來備受推崇。柔軟的纖手,鮮潔的膚色,修美的脖頸,勻整潔白的牙齒,直到豐滿的額角和修宛的眉毛,真是毫發無缺憾的人間尤物。“巧笑”“美目”寥寥八字,傳達出美人之“神”。
2、李延年歌
(漢)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甯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北國有一位美人,姿容簡直是舉世無雙,她娴雅之性超俗而出衆,不屑與衆女為伍,無人知己而獨立。她看守城的将士一眼,将士棄械,牆垣失守;她對君臨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傾心,國家敗亡!縱然如此,也不能失去獲得佳人的好機會。美好姑娘世所難遇、不可再得!
南國秀麗,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豔妩媚;北國蒼莽,其仕女多雪膚冰姿、妝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領起,開筆就給所歌佳人,帶來了一種與南方迥異的晶瑩素潔的風神。北方的佳人何止千萬,而此歌所矚意的,則是萬千佳人中“絕世獨立”的一人而已,“絕世”誇其姿容出落之美,簡直是并世無雙;“獨立”狀其幽靜娴雅之性,更顯得超俗而出衆。不僅如此,“絕世而獨立”還隐隐透露出,這位佳人不屑與衆女為伍,無人知已而獨立欄杆的的淡淡哀愁,那就不僅是超世脫俗,而且更楚楚可憐了。
北方佳人既如此脫俗可愛,當其顧盼之間,又該有怎樣美好的風姿呢?“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表現佳人的顧盼之美,竟然引起令人生畏的“傾城”、“傾國”。但如果不是這樣誇張,又何以顯出這位佳人的美好風姿?而正因為這風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讓人心馳神往、倍加牽懷。
3、陌上桑
(漢)佚名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鈎。
頭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為下裙,紫绮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少年見羅敷,脫帽着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羅敷采桑圖
《陌上桑》在寫作手法方面,最受人們稱贊的是側面映襯和烘托。先寫羅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裝束打扮的鮮豔奪目,渲染服飾之美是重點。“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鈎。頭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為下裙,紫绮為上襦。”這些詩句一字不及羅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從衣飾等的鋪叙中映現出來。更奇妙的是,詩人通過描摹路旁觀者的種種神态動作,使羅敷的美貌得到了強烈而又極為鮮明、生動的烘托。無論是行者還是少年,無論是耕者還是鋤者,都傾慕她的美麗,激起讀者的想象。
4、美女篇
(三國)曹植
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
柔條紛冉冉,葉落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飄,輕裾随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顔?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
衆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歎。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休,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飖,輕裾随風還。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主要寫美人的服飾,也寫到神情。“攘袖”二句,上承“柔條”二句,美女采桑必然挽袖。挽袖方能見到潔白的手。為了采桑,素手必須高舉,這樣又可見到帶着金手镯的潔白而光澤的手腕。因為是采桑,所以先寫美女的手和腕,然後寫到頭和腰,頭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挂着翠綠色的玉石。身上佩着明珠,還點綴着碧色寶珠和紅色的珊瑚。以上幾句寫美女身上的裝飾品,多為靜态的描寫。“羅衣”二句,寫美女輕薄的絲羅上衣,衣襟随風飄動,是動态的描寫。動靜結合描寫美女的服飾,寫出美女婀娜的身姿和輕盈的步态。形象十分鮮明。“顧盼”二句,以精妙的字句,勾勒美女神情。美女的一顧一盼都給人留下迷人的光彩,長嘯時呼出的氣息,芬芳如幽蘭。使人感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能不為之傾倒嗎?所以,“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行路的人見到美女停車不走了,休息的人見到美女忘了吃飯,從側面描寫美女的美貌。
5、東飛伯勞歌
(南北朝)蕭衍
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顔發豔照裡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羅帷绮箔脂粉香。
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顔如玉。
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與誰同。
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顔如玉
對門居住的是誰家的女兒呀?那張笑臉和烏亮的頭發照亮了整個兒裡闾。那女兒容光煥發,無論她是站在南窗内還是北牖下,都想象似在那挂一個明亮的小太陽,且連那羅帳和細绫制的繡簾都溢散着脂粉的芳香。那姑娘年僅十五六歲,窈窕無雙,面如美玉,堪稱絕代佳人。
6、西施 / 詠苎蘿山
(唐)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顔。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豔,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這首《詠苎蘿山》的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為頌揚西施可貴的獻身精神而吟就的。“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顔”,西施本是越國鄉村平凡農家人的女兒,但她天生麗姿,從古到今,所有的美麗女子和她比起來都要遜色,她的美貌令清豔的荷花都愧羞不如。“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西施不僅美貌,而且情韻動人,得江南女兒之仙态。“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她冰清玉潔,閑情無限。一個“弄”字把女兒家戲水的嬌柔情态表現的淋漓盡緻,一個“閑”字展現了少女的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細心的讀者大可以展開聯想,碧水見手如柔荑浮,清波見眼如秋波橫。古人以“語不露齒、笑不露齒”為美,哪怕牙再皓白細碎整齊,這種“皓齒信難開”是一種含蓄之美。“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比上句更美,因為它情韻更動人。西施為什麼“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呢?其實,這兩句是承接上兩句而來的,場景同一,還在碧水清波裡,西施意識到了自己的美,于是以水為鏡,淺窩含笑,對着水中的“碧雲”“沉吟”,自我陶醉起來。一定要注意“碧雲”,說明雲在水裡。這樣,一幅少女浣紗弄水,後來顧“鏡”自憐的圖景便飄在眼前了。
7、清平調詞三首·其一
(唐)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雲想衣裳花想容”七字,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着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雲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雲,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豔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台。“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隻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玉山、瑤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像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迹,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8、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唐)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垆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垆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酒家賣酒的女子美麗無比,面如皎月,雙臂潔白如雪。
9、長恨歌(節選)
(唐)白居易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顔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溫泉水滑洗凝脂,溫泉水滑洗凝脂。
雲鬓花顔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顔色
節選的這幾句分别描繪了楊貴妃的氣質、容貌、皮膚、體态。白居易雖然沒有見過貴妃,但是通過自己的想象将貴妃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仔細的刻畫,楊貴妃的風姿美貌躍然紙上,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天生麗質、傾國傾城讓她很難埋沒世間,果然沒多久便成為了唐明皇身邊的一個妃嫔。她回眸一笑時,千姿百态、嬌媚橫生;六宮妃嫔,一個個都黯然失色。春寒料峭時,皇上賜她到華清池沐浴,溫潤的泉水洗滌着凝脂一般的肌膚。侍女攙扶她,如出水芙蓉軟弱娉婷,由此開始得到皇帝恩寵。鬓發如雲顔臉似花,頭戴着金步搖。溫暖的芙蓉帳裡,與皇上共度春宵。
10、贈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這一首重在贊頌對方的美麗,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輕盈美好的樣子,“十三餘”則是女子的芳齡。七個字中既無一個人稱,也不沾一個名詞,卻能給讀者完整、鮮明生動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麗的倩影。其效果不下于“翩若驚鴻,宛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曹植《洛神賦》)那樣具體的描寫。 第二句不再寫女子,轉而寫春花,是将花比女子。“豆蔻”産于南方,其花成穗時,嫩葉卷之而生,穗頭深紅,葉漸展開,花漸放出,顔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來比喻處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這種“含胎花”,用來比喻“十三餘”的小歌女,是形象優美而又貼切的。而花在枝“梢頭”,随風顫袅者,當尤為可愛。所以“豆蔻梢頭”又暗自照應了“娉娉袅袅”四字。這裡的比喻不僅語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來,寫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豔。。
11、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詩人拈出一個人們都知道的形象——桃花,春風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豔麗,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豔,則“人面”之美可以想見;再者,本來已經很美的“人面”,在紅豔豔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韻襲人。一個耀眼的“紅”字,正是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面對着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兩美相輝的人面桃花圖,不用說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詩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歡愛和興奮,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了。
12、《明妃曲》
(宋)王安石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鬓腳垂。
低 徊 顧影無顔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态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着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隻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裡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鬓腳垂
絕代佳人,離鄉去國,描寫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們的同情。王安石一面寫她的“淚濕春風”,“徘徊顧影”,着重刻畫她的神态;一面從“君王”眼中,寫出“入眼平生幾曾有”,并因此而“不自持”,烘托出明妃容貌動人。所以“意态由來畫不成”一句是對她更進一層的烘托。“意态”不僅是指容貌,還反映了她的心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