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我們說自己通常會用到第一人稱代詞“我”或者用到“自”。
其實用來形容自己的詞還有很多,例如“吾”、“餘”、“予”等。
那遠古時候人們是怎麼理解“自”與“我”的呢?快來跟小微一起遨遊知識的海洋吧。
首先是“自”字,甲骨文中的“自”字指的是鼻子的意思,早期的人把鼻子稱“自”,臉部以下稱“而”,身體最下端稱“之”。
所以早期“自”是鼻子的意思,而後他們發現,在說自己的時候人們總是指着自己的鼻子,于是乎“自”字就被代表了自己的意思。
也是這樣後面人們造字時就多造了個“鼻”字,上自下畀,"畀"是給予、付與的意思。合起來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給予。
“我”字在甲骨文中,像是一把有柄有齒用來行刑殺人,或肢解牲口的兇器,本意手持大戉,呐喊示威的含義,到了戰國時代,被後期更優秀的武器所替代,于是我字在漢唐時代之後被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使用。
小微個人見解,“自”是鼻子,一呼一吸是最簡單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一個動作。“我”字原意的武器,後來的人稱代詞,人類不就是從持武器吆喝打獵而來嗎,而且人類骨子裡就尚武,用這個字代表自我,這是古人對人多麼透徹的理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