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

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18:24:46
截止8月16日,安徽持續高溫已達43天,為曆史同期罕見,區域性高溫、極端性少雨導緻全省多地秋糧作物發生不同程度的熱害和旱情,秋糧安全拉響警報。災情就是命令!為快速把全省高溫幹旱災害應對工作視頻會議精神變成抗旱保苗實際行動,按照省廳工作部署,我随發明處長等領導赴蚌埠市開展相關督查督導工作。據了解,今年蚌埠市夏糧播種面積483萬畝(水稻188萬畝、玉米209萬畝、大豆37萬畝),至8月中旬,全市因高溫幹旱受災共26.57萬畝,占秋糧總面積的0.55%,客觀分析,蚌埠市總體旱情可控。這麼難得的生産形勢,得益于蚌埠市各級黨委政府抓總指揮到位、農業農村部門思想認識到位、農業科技人員責任壓實到位、農民朋友抗旱防災措施到位。(新聞通稿另有人寫)

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與天鬥其樂無窮)1

以一位農業科技工作者視角分析,極端天氣下蚌埠市農業生産沒有出現大面積失控局面,我認為:

一是持之以恒的基本農田改造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我國土地改良由來已久,特别是近年來實施的高标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使得我省相當面積的耕地得到綜合治理,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高标田,遇到今年極端天氣,齊全的基礎實施為抗旱救災提供了基本保障,由原來許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二是不斷更新的農業科技起到關鍵性作用。科學的種植模式、合理的施肥方案、詳實的病蟲草防治措施、及時更新換代的品種、适時的天氣幹預手段,等等充分體現了藏糧于技新路徑;

三是日趨完善的農機裝備展示了不可替代作用。“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當下的農業生産,既有“技”也有“機”兼有“智”,缺一不可、瘸腿不行。這次督導,我們在懷遠縣農機大市場看到多型号多功能的排灌機,在五河縣看到正在為玉米噴施葉面肥的農用無人飛機,在固鎮縣向合作社了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專用自走式噴杆噴霧機,“三融合”解決了農業生産大難題,蚌埠市組織的人工降雨作業不僅雨量大而且勢子猛;

四是逐步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激活了規模性生産,為抗旱保苗赢得先手。“向規模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悄然成為時下高素質農民從業新理念,一家一戶小規模生産者顧及生産成本增長,面對初始旱災不情願采取措施,往往贻誤最佳抗旱時機,而合作社或土地流轉大戶抵禦風險的意識強,他們不敢絲毫懈怠,積極主動開展生産自救。

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與天鬥其樂無窮)2

但也要看到,我們與天鬥的過程中還存在不足,“老天爺”還不能百分之百地遵照我們的想法開展工作,雖然局部可以調配老天爺,但必須自然條件達到一定積累才會出效果,現階段農業生産主要還得靠天吃飯;科學的農業生産技術路線還不能百分之百地執行到位,農業生産是一門很講究規律的實踐性科技,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生産方式、不同的技術路線都傾注了農業科學家和科技人員大量心血,隻有一絲不苟的按照農藝要求開展農業生産,作物才會有産量和效益,否則就會“天不遂人願”,恰恰在這一點被許多農戶忽視,往往是“經驗戰勝技術、習慣超越科學”,其結果不能預料。當然,我們與天鬥的過程中不僅僅隻有這兩條不足,咱不可能一一例舉。

俗話說:七月十五看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照目前這種狀況發展,蚌埠市的在地秋糧作物應該沒有大問題。農業生産的過程就是與天鬥的過程!敢于鬥天的一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第二就是我們農業科技工作者。所以說,與天鬥能獲得成就感,其樂無窮。

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與天鬥其樂無窮)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