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沈陽新世界百貨中華路店結束營業後,武漢新世界百貨漢陽店也步入後塵。近年來,新世界百貨頻繁出現閉店事件。2018年以來,新世界百貨陸續實施“一店一策”管理模式,希望借此轉型以擺脫困境。
業内人士表示,“一店一策”管理模式可以更大優勢發揮自身特色,然而也會有分散經營的風險存在。
再閉一店
據新世界百貨漢陽店的現場公告顯示,“因業主武漢萬順置業有限公司進入破産程序後,現已解除與武漢新世界百貨漢陽店的租賃合同,我店将于2018年12月30日起閉店。并提醒有預存消費金額卡的消費者盡快與售卡專櫃協商處理”。
對于漢陽店的閉店,新世界百貨區域市場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如公告所說,閉店是由于物業方破産所緻,與商場經營狀況無關。不久前,公司還準備斥資重新裝修漢陽店。但他坦言,鐘家村商圈有老齡化趨勢,加上百貨業态經過這麼多年的變革,總要有一些變化。“未來,新世界百貨漢陽店會另外選址開店,方向應該是現在新世界集團力推的購物藝術中心,如2017年亮相的光谷K11和2019年開始翻新的航空路K11。具體的計劃還要看總部的規劃。”
資料顯示,成立于香港的新世界百貨于1994年11月進入武漢,以西北湖國貿店作為進入内地市場的第一家店,拉開了拓展内地的序幕。同時,這也是進入武漢市場的第一家港資百貨。2005-2008年前後,新世界百貨在武漢進行快速擴張。北京商報記者從新世界百貨中國有限公司的官網看到,目前武漢共有新世界百貨國貿店、新世界時尚廣場、新世界百貨武昌店以及新世界百貨徐東店4家店。值得注意的是,武漢的門店數僅次于上海的11家,與北京共同位居全國第二。
利潤跌九成
這已不是新世界百貨在内地第一次閉店了。頻繁關店背後是下滑嚴重的利潤表現。
新世界百貨2018年9月發布的2018全年業績顯示,截至6月30日,年度内,新世界百貨收益為38.21億港元,較上年同期僅增長3%。新世界百貨中國實現經營利潤18.54億港元,較上年同期27.78億港元下降約30%,年度利潤較上年度1.28億港元減少至1100萬港元,按年狂跌91%。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11月30日,武漢新世界百貨硚口店閉店調整業務;2017年6月30日,大連新世界百貨閉店;2018年12月20日,沈陽新世界百貨中華路店因新零售的發展需求而停止營業。截至2018年6月,新世界百貨在中國共經營35家百貨店及兩家購物中心。就北京市場而言,有北京新世界百貨、北京新世界彩旋百貨、北京新世界利瑩百貨、北京新世界千姿百貨共4家門店。
新世界百貨頻頻閉店,北商研究院特約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指出,百貨業衰落是由于消費者對百貨業态的需求越來越弱,百貨店的核心是零售,賣商品為主,而現在的消費者出行更多的是随機的購買,以及對休閑、娛樂、體驗等生活方式中心的需求,因此傳統零售的比重也在下降。整體來說,百貨的轉型較慢,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明顯。
管理模式難題
對于未來的發展,新世界百貨相關負責人曾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集團根據各門店的經營狀況疏理其市場定位,将門店劃分為“新型百貨”、“類購物中心”、“鄰裡中心”和“城市奧萊”四個類别,繼而按照“一店一策”的管理模式确立門店經營策略。新世界百貨2018年9月發布的全年業績公告中指出,集團積極推行門店分類管理,鼓勵分店面對市場采取不同策略。本年度内,燕郊新世界百貨及武漢新世界百貨徐東店兩家管理店轉為自有店,調整後,新世界百貨零售網絡中所有門店均為自有店。
對此,賴陽表示,“一店一策”策略對企業是有一定的好處。“轉型最重要的就是整合資源,包括休閑、娛樂、教育、體驗等功能,除了餐飲有較多的全國連鎖品牌,大量功能需要考量當地消費水平、消費習慣,在招商和選擇方面也與當地品牌有關,不可能進行統一管理。企業應根據自身特色,掌握的資源和對當地消費者的分析,進行品牌調整。”
但賴陽也指出,分散式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風險,“各店自己去經營,需要店長對于業态發展趨勢的認識和理解等要求較高,個人的水平可能決定一個店的經營好壞。整體運營可以在某些方面減少一些短闆,但很難往更高的水平提升,因為不能整體統籌各個店的實際狀況。”賴陽坦言,調整改造後的新世界百貨崇文店增加了大量餐飲品牌,也具有一定特色。但零售比重還是較大,未來還是需要進行一些調整。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王曉然 王瑩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