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的女兒兩年前開始喜歡咬指甲,被我嚴厲禁止後轉為摳指甲撕手皮,一雙可愛稚嫩的小手,指甲部分慘不忍睹,有時候甚至血肉模糊。害怕她得甲溝炎,曾在指甲上塗風油精和用創可貼包住,停止一段時間後又開始變本加厲,不止晚上睡覺時摳,白天也經常摳,捉住她的一隻手不讓她摳,她就用另外一隻手的兩個鄰近手指互相摩擦,總要把那些不平的指甲摳掉才罷休。
後來問了一些家長,得知他們的孩子也會有咬指甲和摳指甲的行為,但是後面慢慢就消失了。我也希望随着她年齡的增長,會慢慢改掉這個壞習慣,但是兩年多過去了,不但沒有消失反而上瘾了,我經常拉着她的手都感覺到她的另一隻手的手指在無意識地摳指甲,而當她一個人無聊的時候最喜歡就是摳指甲撕指甲邊上的倒刺。
帶去給醫生看,大多建議補充維生素,可是抽血化驗她并不缺維生素。當我看到百度貼吧有一個近三千人的“咬指甲吧”時才發現,很多人從小開始咬指甲一直戒不掉,甚至終生戒不掉。這不僅僅是壞習慣,而是一種上瘾的行為,這時我才發現孩子問題的嚴重性。
其實我自己也喜歡摳指甲,孩子爸爸認為是我傳染給孩子的。我是十歲左右開始喜歡摳指甲的,小時候看到小姨在摳指甲很奇怪,她說自己是因為無聊。誰知道這一動作馬上深入我的大腦,我開始不由自主的摳指甲:上課摳、看書摳、聊天摳,甚至考試時也摳,開始是隻要手空閑就會摳,後來手不空閑也會停下來摳,但是這一習慣在我當媽媽以後就慢慢消失了。
咬指甲的起源
01.咬指甲從古至今都存在
一千年以前就有這種行為,例如古希臘哲學家克裡安西斯據說就沉迷于咬指甲。在近現代,沒有數據顯示我們承受着痛苦(從技術上來講被稱作咬甲癖),但是小規模的研究顯示:20%左右的成人經常咬指甲,而這些成人的咬甲癖大多是兒童早期發展來的。雖然咬指甲行為存在已久,但是很少有理論解釋清楚這個行為。當前的假說:咬指甲能夠幫助我們平穩情緒。當我們厭煩的時候帶來啟發;當我們壓力大或者沮喪的時候,能夠讓我們得到暫時的平靜。【1】
02.咬指甲可能來源于“口欲期”
口欲期是指嬰幼兒時期處于一種完全不自立的狀态,依賴母親或其他養育者生活。嬰兒基本沒有行動能力,口是他們的中心:用口吃奶、用口哭叫、用口咬手腳,抓到東西都往嘴裡塞,這是嬰兒惟一的認識手段。當口欲期的寶寶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愛和滿足時,他們會把手放到嘴巴裡吃手來轉移自己的欲望。
剛出生的寶寶除了需要滿足生理欲望,還極需要滿足心裡被關愛的欲望。很多父母以為隻要孩子吃飽喝足就會乖乖自動睡覺,忽略了他們與生俱來探索的欲望。當這些欲望沒有被滿足時,他們就會轉向其他事物和行為。
我的一位朋友是個典型的手機控,即使生了孩子當了媽,離開手機就會讓她失去存在感和安全感,我千萬遍教導她也沒有用,帶着孩子的時候還是玩手機。當孩子吃完母乳還沒有睡意時,她就開始用安撫奶嘴,寶寶一吃完奶就塞奶嘴,一直允吸到睡意襲來,直到孩子睡着的時候,嘴裡還吸着奶嘴。半夜孩子醒了睡不着,她也是塞個奶嘴,繼續玩手機;早上孩子醒來了,她還是塞個奶嘴,繼續玩手機。她的這種喂養方法解放了自己,卻把孩子推向孤獨和焦慮的深淵。現在她的寶寶兩歲多了,非常容易焦慮,也特别喜歡咬指甲。
摳指甲的起因
01.摳指甲常常在小朋友身上表現,成年人身上也有,這是精神比較緊張、心理焦慮導緻的。
幫助病人們解決咬指甲、揪頭發還有其他以身體部位為焦點的重複紊亂行為問題的心理學家弗雷德·門德爾說:“每個人一定程度上都咬指甲,當提到人們這樣做對自己有害時,就不會當成一種日常行為了。”
雖然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咬指甲,但是發展成為咬甲癖或者摳甲癖的是那一部分不能自我控制的人。這部分人往往具有内向、敏感、焦慮素質等性格特點。
“媽媽,我喜歡摳指甲,但是怕你罵我,所以我偷偷地摳。”一次我又禁止女兒摳指甲後她袒露心扉的和我說,我鼻子一酸,眼淚盈眶,溫柔地對她說:“你摳吧。”因為任何辦法也阻止不了她摳手指了,越阻止她越要去做,不如放松心态慢慢引導她戒掉這個隐。于是我開始反思,孩子是怎麼喜歡上摳指甲的。
我的女兒天生比較内向膽小,對聲音特别敏感,很容易焦慮不安,即使我們經常鼓勵安撫她也不能完全解除焦慮,這時候她可能看到我偶爾會摳指甲,就開始模仿然後着魔接着上瘾,最後享受那種痛感式的發洩,把焦慮轉為痛楚。
特别是晚上入睡困難時,哄睡一個多小時她還沒睡着,我們就會失去耐心,開始煩躁,然後不管她做什麼都沒有回應,這時候因為疲憊和失望會讓她閉嘴不準動,她就開始這項不需要任何工具、不需要任何場所、不需要任何陪伴,随時随地暢所欲為的摳指甲行為了。一開始我們因為可以讓她安靜就默許了,但是發展到後面發現失去控制時已經來不及了,孩子已經把它當成平穩情緒和轉移焦慮的最佳法寶。
02.咬指甲可以像尼古丁一樣使人分散注意力或者放松,也能使人上瘾。
最近心理學家得出一個咬指甲更可行的理論:它能夠提供暫時的逃離,分散注意力,或者是快樂、痛苦中的放松。
門澤爾指出:許多人當他們在刺激下(也就是心煩的時候)或者是刺激過大(壓力過大或者過于興奮)會有咬指甲的沖動。他說,“這種行為給他們鼓舞,當他們刺激過大,确實會幫助他們冷靜下來。”這種觀點就是咬指甲有兩階段的功效:既能在特定狀況下鼓舞人,又能夠讓他人放松。
03.咬指甲摳指甲是否屬于急迫強制性紊亂(強迫症)
- 什麼是強迫症
強迫症屬于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并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沖動反反複複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雖體驗到這些想法或沖動是來源于自身,極力抵抗,但始終無法控制,二者強烈的沖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雖然很多患有強迫症的人都有咬指甲行為,但是咬指甲摳指甲并非完全屬于強迫症,因為強迫症是極力抵抗,不願意去做而不得不做的,但是咬指甲摳指甲是自己很願意去做甚至很享受去做的。
最後,有一個更平凡的解釋:
或許我們咬指甲是因為它們就在那兒。對于一個在刺激之下想要短暫分散精力的頭腦,手就在那兒。咬撕指甲确實能夠有立馬的回報(聽起來很奇怪,但是對一個咬指甲的人來說,弄下來确實能立即産生滿足感)。而且它可以重新長出來,所以總會有新的指甲可以咬。多要幾次,你就會開始從這個習慣中得到快樂——所以不論何時你感到厭煩,有壓力,或者沮喪,你的大腦就會不自覺地咬指甲【1】
咬指甲摳指甲的危害
- 手指皮膚損傷,細菌通過指甲的破損處侵襲至皮下生長繁殖引起甲溝炎。
- 常伴有其他行為問題,如睡眠障礙、多動、焦慮、緊張不安、抽動障礙、吸吮手指、挖鼻孔等。
- 最終成為一種習慣性行為,難以戒除掉。
如何戒掉咬指甲摳指甲的瘾
01.尋找釋放壓力和緩解焦慮的替代品
門澤爾說:“我們努力去鑒别所有觸發的情況,用不同的方式去控制他們——要麼是阻止,要麼是找到替代品。”
如果孩子看電視或者睡覺的時候習慣性地摳指甲,我們可以給他拿一些喜歡的小物品;也可以在家裡畫一些标志性圖片,提醒孩子不要摳指甲咬指甲。
02.給孩子手指塗上藥油或者包紮手指
對于喜歡咬指甲的人來說應該是一個好辦法,因為刺激難聞的藥油味可以阻止孩子咬手指;把手指包紮起來可以提醒孩子繼續摳手指就會爛掉。
03.家長不必過分關注,改善親子互動模式
首先要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并讓孩子知道他不是唯一有這種行為的人;對于年紀小的兒童,我們要以一種親切與支持的态度,告知他這種行為的危害,多半就會有效果。
當孩子有壓力和焦慮情況時,我們要耐心陪伴和開導,讓孩子壓力得到釋放,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和責怪。
04.多陪伴孩子,通過适當的戶外活動緩解孩子的壓力
換個環境會帶來不同的心情,所以,我們可以經常帶領孩子走出壓抑的氛圍,去戶外接受新鮮的事物,同時也會減輕壓力,帶給孩子滿足的收獲。經常參加戶外親子活動,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學會應對各種不同的情況,讓孩子的壓力得到緩解。
最後,不管使用什麼辦法,你必須知道形成一種習慣性行為以後是很難戒除掉的,很多時候不能立刻見效,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如果失敗了孩子又開始摳指甲,我們要找出早期孩子遭遇失落與分離形成的焦慮情緒,因為它可能是促成孩子行為的動力因子。隻要找到這個動力因子,對症治療,相信這個離奇的摳指甲習慣就會慢慢消失在孩子的頭腦中。像我自己就是找到喜歡摳指甲的内因,緣于自己起初不會排解壓力,慢慢變成一種習慣,當我開始專注于育兒和運動時,這種習慣漸漸離我而去。
【1】出自美國記者約瑟夫·斯特龍伯格:為什麼這麼多人咬指甲?解開心理學秘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