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已經對五嶽的特點做了精準而形象的描述:“恒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卧,南嶽如飛”。可謂是形象生動,簡單明了,勝過其他一切贊美之詞。
一、恒山如行。形象地總結出北嶽恒山的曆史“行動”軌迹以及“行走”的動态之美。恒山如行,應該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一方面是指恒山曆史上因位置變化而造成的“行走”軌迹。早在漢代,古恒山就已經存在,位于河北曲陽一帶,并供奉有北嶽廟,主峰為大茂山,屬于太行山系。但到了明清時期,北嶽恒山被人為“行走”到了山西渾源縣,主峰為天峰嶺。這是北嶽文化非常奇怪的地方,是五嶽的獨一例。
另一方面,站在山西渾源縣城,遠眺現在的北嶽恒山主峰天峰嶺,連綿而陡峭的山峰巍然聳立,如同正在列隊行走的隊列。既有靜态的整齊,也有動态的俊朗,逶迤而行,非常生動有氣勢。
二、岱山如坐。泰山如同一位博大、敦厚的老者,穩坐在齊魯大地,俯瞰“衆山小”。
泰山又名岱山、岱嶽、岱宗等。古人多用泰山形容穩重、受人尊重的人。如“穩如泰山”,“重如泰山”。還直接把嶽父大人稱作“老泰山”、“嶽丈”等。此文化現象一直流傳于今。
泰山處于山東丘陵地帶,稱雄于衆丘陵之中,呈鶴立雞群之态。衆山環伺而拜伏,恰像一衆小兒在傾聽老者的講話。所以就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言。這也正是“岱山如坐”最形象的特點。
三、華山如立。華山壁立千仞,奇險天下,一個“立”字既傳神又形象,也最易理解。
五嶽之中,華山不但海拔最高,而且也最為險峻,古代帝王因難以攀登而隻能舍近求遠去泰山封禅。随着曆史發展,後來才慢慢在山下建廟祭祀,最終自成一派,但還是被遠在“天邊”的泰山搶了先,成為“五嶽至尊”。
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座山峰,除北峰為梯,中峰為輔外,南、西、東三峰最像挺立的巨人,傲視足下爬山的人流。而周圍其餘的衆多石峰雖然個頭小些,但依然保持着挺立的姿勢。
四、嵩山如卧。嵩山位居中原腹地,東、西、南、北四嶽環繞,唯其卧着,才更顯其從容與尊貴。
嵩山自東向西,由太室山、少室山以及西部小山組成,太室山塊頭最大,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嵩山的主峰。但也有尴尬的地方,少室山雖然塊頭小一些,頂峰連天峰的海拔卻比太室山的主峰峻極峰高出21米。不過,從肉眼來看,這21米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這樣以來,憑借塊頭優勢,整個嵩山更像是側身卧着的老者,中間身上披着的玉帶就是在陽光下閃着銀光的石英石。中嶽嵩山既雍容華貴,又慵懶如卧,不與五嶽争高低,獨享“天地之中”的尊貴。
五、衡山如飛。衡山海拔高度最低,或動或靜,都呈飛翔之勢,彰顯南嶽的靈動與清秀。
衡山如飛,是從其整體山勢而言,如同南飛的大雁,展翅而飛。雁頭向南,為回雁峰,身子就是主峰祝融峰,尾巴是長沙南郊的嶽麓山,肥碩的山體在雲霧中時隐時現,随着雲霧流動,分明就是南嶽衡山在飛翔。
恒山雖然不高,但大小山峰極多,擠擠挨挨,猶如“南天柱石”。經過道教、佛教的長期神話,既有宗教的神秘,又有“如飛”之秀山麗水,被賦予南嶽之名也是實至名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