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全面屏手勢的流行,在我看來極端追求屏占比而忽視人機交互的便捷性,得不償失。
比如上劃懸停多任務,相比點按操作,不易被察覺,學習成本也更高。
當然,這裡不是吐槽這樣的交互邏輯,隻是上劃懸停做到跟手的并不多
像 MIUI 這樣聰明的,用上了側邊返回,有時也會跟某些應用的側滑抽屜沖突。
而在手機愈發長、大、重的今天,手指夠不到或是操作時重心不穩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所以,像點按那樣沒有學習成本,又能避免全面屏手勢弊端的交互,該是什麼樣?
是這樣:
圖中的手機隻朝三個方向輕微甩動,就實現了下拉通知欄、返回和多任務操作。
是不是有點意思?
實現這個騷操作的應用叫【微動手勢】。
微動手勢通過手機内置的傳感器【三軸陀螺儀】識别手勢動作,這樣就解決了某些全面屏手勢操作不便的問題。
使用 Devcheck 測試
隻要打開下方的輔助權限開關,神奇黑魔法立刻呈現
其交互邏輯是:
将屏幕短邊作為 X 軸,手機繞 X 軸運動即下拉通知欄,通俗講就是手機點頭/仰頭。
屏幕長邊作為 Y 軸,繞 Y 軸運動即返回,類比開關門動作。
多任務則是想象一個垂直于手機的 Z 軸,讓手機繞其旋轉。
炫酷吧?騷吧?好吧,知道大家在擔心動作幅度和靈敏度
其實沒那麼嚴重,示例圖為了展示效果,動作看起來比較誇張。
實際使用隻需輕微的抖動,對,不是甩動,是抖動,不用力,也不會脫手,因為三軸陀螺儀本身就很精确。
所以為了防止過于靈敏出現誤觸,你需要在設置中調節下靈敏度,
根據我的經驗和用戶反饋,靈敏度保持在 10 以下就可以了,當然還得視手機重量和陀螺儀品質決定。
這是啥原理?
三軸陀螺儀本身長這樣:
在手機裡則是很小一塊,經過微型和電子化,被封裝在芯片中,
中間的轉子始終保持水平,周圍的「圓環」(XYZ 軸)自由運動,以測量物體運動的角速度。
而芯片則将陀螺儀的運動數據轉化為手機可識别的數據。
陀螺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精确判定物體運動狀态,知道手機在哪裡、要去哪裡,所以當我們精确導航或玩體感遊戲時,就是它出場。
那麼,你的手機有三軸陀螺儀嗎?
三軸陀螺儀應用很廣泛,但手機應用是從 iPhone 4 開始的,到今天大部分手機都有配備,少部分低端機沒有。
開發者表示榮耀10青春版、榮耀9i、三星 Galaxy C5、紅米 6 ……都中槍了
還有些設備會說:“我們支持指南針加重力感應來模拟虛拟陀螺儀”,emmm……其效果不如實實在在的硬件精準。
上圖的 【Gyroscope Test】 可以檢測你的手機是否具備陀螺儀,以及陀螺儀配套設備是否完備,即精準度如何。
不同機型測試結果
點擊 Run Simulation 開始測試,如果第一項的 Gyroscope 值為 No,就是沒有陀螺儀。
那麼辛苦你了,請在評論區告知大家你的機型
一些注意事項
我使用微動手勢有一段時間,經過持續算法優化,它已經達到日常使用水平,還增加了一個手勢自定義功能。
如果在你的機型上,桌面返回這些主要操作不好用,也可以試試快捷啟動某個應用。
還有快捷方式:
另外少數用戶反饋,開啟微動手勢後出現耗電加快,内存占用高問題。
内存占用确實高,以它的體積講,但對我們 8GB RAM 起步的安卓機而言,似乎不構成大問題。
耗電應該是因機型而異,下圖是 2700 毫安電池 & 4000 毫安電池的手機的對比:
起碼在我這裡,前後 4 台機型使用,都沒出現過足以稱之為耗電的問題。
更可怕的是,我還越用越舒服,所以來加入炫酷未來手勢派陣營啊
後台回複 260 即可獲取安裝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