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因工作原因需要經常出差,長時間坐姿不良等因素導緻頸椎不适,5年前一次出差途中,出現頸部劇烈疼痛、頭部脹痛,發作頻率逐漸增加。每次病痛發作,張女士周身發冷,頭頸部僵硬,頭腦昏沉,連續睡眠不足2小時,嚴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曾先後到當地醫院骨科、神經内科、心理科等科室就診,症狀無法緩解。後經多方打聽,張女士來到海慈醫療集團脊柱外科就診。
脊柱外科楊希重主任仔細查閱了患者病曆,并進行細緻查體,發現患者低頭或仰頭在某個特定角度時,就會誘發明顯的頭頸部疼痛,以頭痛為主,伴有惡心、頭暈、出冷汗等症狀。經頸椎過屈-過伸位X片檢查,結果提示患者存在頸椎不穩定。住院進行進一步治療。
箭頭所示為不穩定的節段
住院期間,經中藥理療并佩戴頸托後,患者症狀有所改善,頭痛惡心發作頻率明顯減少,睡眠得到改善。楊希重主任為患者進行頸椎過曲過伸位的誘發試驗,複查X片并記錄結果。患者連續試驗後,明顯感覺頭痛發作的頻次和嚴重程度減輕,複查的X片也提示佩戴頸托後頸椎不穩的程度有所減輕,楊希重主任帶領專家團隊據此制定精準治療方案。
為何患者會出現此類症狀?楊希重主任介紹,神經系統包含掌管運動感覺的神經和控制人體興奮度的交感-迷走神經。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系統和運動感覺神經系統互不幹擾,但當發生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或發生炎症等情況時,會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慌出冷汗等症狀。而以頭痛為主要症狀的并不常見,該類患者應進行頸椎前路椎間盤摘除、後縱韌帶切除并植骨融合穩定頸椎,可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手術創傷小,恢複時間短,脊柱外科團隊已為多例患者解除解除疾病痛苦。
随後,楊希重主任帶領專家團隊為患者順利進行病變節段的頸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後縱韌帶切除及椎間植骨融合内固定手術,手術僅用1小時。術後患者明顯感覺頸部輕松,疼痛緩解。當天晚上,她睡了個好覺,這也是五年來第一次睡眠超過八小時,家屬為此激動不已。術後第2天,患者佩戴好頸部支具下地行走及功能鍛煉,沒有出現頭痛頭暈。術後一周内,患者每天逐漸增加運動量,也沒有發生頭痛,夜間能正常睡眠,惱人的頭痛惡心症狀從此消失。
患者出院前複查X片和MRI,結果顯示椎間盤和後縱韌帶被徹底切除,頸椎内固定物牢固,位置良好,動力位片可見頸椎不穩的現象已消除,手術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出院當天,張女士和丈夫,向楊希重主任團隊表示感謝,贊揚了脊柱外科團隊精湛的醫術和溫馨的服務。
楊希重主任提醒市民,不良的姿勢、長時間使用電子産品,極易誘發頸椎病。應避免長期低頭伏案,注意頸部保暖。選擇合适的枕頭,頸部不宜落空。加強頸部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頸椎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一旦出現頭暈、惡心、行走困難、視物不清、手麻及上肢疼痛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确診斷,及時治療。
專家推介
楊希重
骨傷診療中心主任,脊柱外科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委員,山東省老年醫學會脊柱微創學組副組長,山東省老年醫學會骨質疏松學組常務委員等。擅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椎管狹窄、腰椎滑脫、脊柱腫瘤、脊柱側彎、脊柱骨折脫位等脊柱疾患診治。脊柱疑難疾患的微創顯微手術,開展椎間孔鏡技術,顯微鏡下微創通道技術。開展椎間孔鏡下側路及後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經皮椎弓根螺釘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椎管狹窄、腰椎滑脫症、腰椎爆裂骨折;顯微鏡下經通道椎管減壓椎體融合術;單側雙通道脊柱内鏡系統(UBE)、側方或側前方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OLIF、XLIF)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等。
坐診時間和地點:
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海慈醫療集團國醫堂A樓2樓外科診區
周三上午 海慈醫療集團國醫堂A樓3樓知名專家門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