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年臨池記,筆墨伴我已半個世紀。”書畫家朱曉東說。
8月27日,“花甲問白——朱曉東書畫展”在上海羽瓦台書法館開展。這是朱曉東60歲生日之際給自己交的一份人生“答卷”。
1962年8月30日出生于上海的朱曉東,字滋德,号淺人、問白、淺硯齋主人。他是上海一本書院創辦人,曾任上海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組委會副秘書長、藝苑真賞社(九華堂)經理、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館長等職。
朱曉東擅長書畫篆刻,師從唐雲、韓天衡。書法也是他擅長的領域,以正、行、草書見長,結字成熟流暢,書寫狀态穩定。近年來,他從墨色、幅式、紙張、大小等方面追求新意,産生了不少耳目一新的作品。
畫蘭、竹又是他的另一個專擅。朱曉東的蘭竹小品墨意形與神合,尤為耐看。作為唐雲的高徒,寫竹自是看家本領,而他的蘭花,把草書筆法深彙于形象中,灑灑點點,變化無端。
他的作品氣質和人生閱曆密不可分。1984年,作為複旦大學分校(現上海大學文學院)曆史系考古與博物館學專業首屆畢業生,朱曉東留校任教。
“教書是我職場的第一站,教《中國書法概論》和《古文字學概論》是我23歲開始作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曆史系教師的本職工作。”朱曉東回憶,“由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那一輪實用書法教育的剛需,使我在28歲左右即實現了課堂學生逾千人的紀錄。其中一半來自上海大學,另一半是那時流行的教育‘走穴’。”
随後,就是十七年忙碌于國内外的會展生涯。2007年,朱曉東重回書畫圈,出任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組委會副秘書長。“借助這個大平台,與藝術界、收藏界諸多大咖們或重逢或新交,續了我年輕時的藝術緣。”
2012年,韓天衡向國家捐贈藝術藏品千餘件,力邀朱曉東到嘉定負責韓天衡美術館的籌建并擔任館長。“作為一名文博專業的畢業生,平生能親自經曆建造一個博物館,是極不容易的機緣,衷心感謝韓夫子的信任,将他晚年最大的心願托付給我。”
2019年,朱曉東的上海首展在“和豐邑”舉辦。在展覽《自序》中,他寫了這樣一句話:“我的這些創作從來不是站在‘書法家’的位置上來考量的,我隻是傾心于魏晉文風,把寫字當作一種樂趣堅持了四、五十年而已。”
這次的花甲之展,也是如此。他依然稱之為“輕藝術”,“這些作品不适合在博物館、美術館懸挂,因此還是選擇‘羽瓦台’這樣優質的文化會所來辦。”
展出作品,有朱曉東早至1986年的刻印作品,也有疫情期間居家所抄的詩詞曲賦,更有不少蘭、竹小品。朱曉東說:“這次展覽可以說是一次對老海派藝術足迹的追蹤。我的創作、書風或者辦展的方式,全部都是老師們教給我的那一套。展出作品内容全部來自中國古代詩詞,但不是簡單的抄寫,在書寫過程中,我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入題跋中。”
對于展覽的名字“花甲問白”,朱曉東解釋:“這些年來,有兩個人時時在驅動我的筆墨神經。一是李白和他的詩,每每揮毫,寫來總覺酣暢,勝過其他詩人;二是白蕉和他的字,令我魂牽夢繞。”在朱曉東看來,人生不論壽限,都會留有很多空白,或稱盲區,“問”便是一種驅動力。他總結了“五問”作為自勉:問道、問學、問藝、問史、問心。
也因此,他的書畫作品上的署名漸漸由原來的“滋德”變成了“問白”。
“匆匆忙忙就走到了花甲之年。有一個聲音說:該休息了!另一個則說:還有下半場!期待我的下半場繼續與書畫美好共處。”朱曉東說。
題圖來源:主辦方提供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李君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