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裡,人們常常因為膝蓋扭傷、腳踝崴了等各自原因導緻跌打損傷,但對處理損傷的方法産生迷茫,究竟應該熱敷還是冷敷?事實上,冷敷還是熱敷應取決于是急性損傷還是慢性損傷。
如何區别急性、慢性損傷?
急性損傷
急性損傷是由于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通常在發生的那一刻就會感覺到猛烈的疼痛。
因此應對急性損傷,冷敷可以抑制、麻痹感覺神經,起到鎮痛、麻醉、消腫的效果。
慢性損傷
慢性損傷是由于長時間的勞損和過度使用引發的病症,也可能是急性損傷48小時後或者治療不當發展而來。
此時采用熱敷能夠緩解肌肉緊張、增加韌帶的彈性,同時增加局部血供。
如何正确冷敷、熱敷?
正确的冷敷方式是将冰塊裝入塑料袋裡或者将冷毛巾放于傷口處,每3分鐘更換1次,也可以購買冷噴霧或冰袋這些表面溫度恒定,作用持久的。
最佳位置則是以傷口最明顯的部位為中心,并适當移動實現整個區域的冰敷。
提示:
間隔1-2小時冰敷一次、每次冰敷時間為15-20分鐘最佳,不然會導緻血管反射性擴張,适得其反。
熱敷分為幹敷和濕敷,其中濕敷效果更好,能抵達皮膚深層的組織。可用熱水毛巾、溫水浴、或者毛巾在微波爐裡加熱等方式,将溫度提升到40-50°C,每天2-3次,每次熱敷30分鐘左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