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吉之隆生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泥鳅成魚養殖是将越冬後的魚種,從體長5—6厘米,養到體重10克以上的商品魚。泥鳅可采用池塘養殖和稻田養殖兩種方法。
一、池塘養殖
成魚塘以面積1·5—3·0畝、水深50—60厘米為宜。放養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每100平方米水面施放有機肥50公斤,用以培養浮遊生物。 魚種放養量按每平方米放養5—6厘米的魚種40—50尾,并混養少量鳙魚以控制浮遊生物的過度繁殖。放種後次日即開始投餌,每日投餌量為魚總體重的5%。飼料包括米糠、豆餅、蠶蛹粉、花生麸以及顆粒飼料等,每天投餌兩次。
以後随着魚的生長,要适當加深池水。夏季高溫時,可在池邊搭設遮陽棚。當泥鳅頻繁地出現在水面營腸呼吸時,說明水中缺氧,要适當減少施肥量,并加注清水,最好設置增氧機。到年底,當泥鳅長到每尾體重10克以上時,即可捕撈出售。
二、稻田養殖
利用稻田養泥鳅,實行稻魚共生,是池塘面積少的地區開展養魚副業的好方法。當秋季水稻收割以後,田埂必須夯實加固。田中挖一個面積4—6平方米、深30—50厘米的小水坑。放養前将稻田的水排幹,曬田3—4天,每100平方米稻田放有機肥50公斤,再施米糠20—25公斤作基肥,然後蓄水繁殖餌料生物。
每100平方米放養5—6厘米的泥鳅苗5—7·5公斤,放苗後投放米糠、豆麸和蠶蛹粉,每3—4天投放1次。過1個月後再追加施肥50公斤。養到秋季,泥鳅每尾長到10厘米左右時,即可捕撈出售。收獲應在割稻之前,把稻田水放幹,稻田中的泥鳅便聚集在小水坑中,用抄網捕撈即可。鑽入泥底的泥鳅,要小心地用小鐵鏟将其挖出。
泥鳅在養殖過程中,要加強飼養管理,才能獲得較高的成活率和産量,特别是在當前高溫多雨的季節。在暴風雨期間,塘基或田埂單薄處最容易逃魚,因此,在放養前要将塘基或田埂加固夯實,在雨季要加強巡視,如發現有裂縫處要及時填補。在進排水口要加固欄栅,以防魚逃逸。同時在暴雨過後,要及時排出内澇水。
三、病害防治
泥鳅常見發生病害有:1、白身紅環病:病魚鳍條呈白色,體表出現紅色圓環,病原體尚未查清,可能為細菌所緻。可用痢特靈混入飼料中内服,按每100公斤魚體重用藥10—20克,連續投喂5—7天。2、水黴病是冬季常見的疾病,可将病魚用4%食鹽溶液浸浴10分鐘。在長途運輸時,可用4ppm的食鹽和4ppm濃度的小蘇打混合溶液長期浸浴。3、在泥鳅幼苗培育時,經常發生斜管蟲病,可用0·5ppm的敵百蟲溶液浸浴10—15分鐘。
四、敵害防治
夏秋季節放養密度高的池塘或稻田亦經常發生缺氧浮頭現象。在午夜至清晨期間要加強巡視,魚類缺氧浮頭開始時,池塘或稻田要進行換水,将原有池水或稻田水大部分排走,再注入含氧量高的新鮮水補充。平時要注意清除敵害。
泥鳅常見的敵害有:水獺、虎紋蛙、水蛇及各種野雜魚(生魚等)。在放養前,池塘或稻田要用生石灰徹底清塘,将各種敵害殺滅後才放養鳅苗。放種後,注、排水口要敷設濾網防止野雜魚随水流鑽入。池塘四周要用膠絲網或相應工具防止水蛇及水獺鑽入。 泥鳅是一種常見的野生小魚類,在分類上隸屬于鯉形目、鳅科。泥鳅廣泛分布于我國遼河以南大部分地區以及越南、朝鮮和日本。我國各淡水水域,如湖泊、池塘、河溪、水溝、稻田等處都有這種魚。
五、泥鳅用處
泥鳅肉質細嫩,清香鮮美,營養價值高,含蛋白質18.43%,脂肪2.69%。泥鳅還是藥用魚類,味甘性平,暖中益氣,滋補壯陽,消渴利尿,主治皮膚痘癢、水腫、黃疸、痔瘡下墜等。因此,泥鳅銷路好,售價高,還是出口的水産品之一。單靠捕捉天然資源已不能滿足市場供應,開展人工養殖大有可為。 泥鳅體細長,前部圓筒形,尾部側扁,頭較尖,須5對,體披細小鱗,粘液豐富,适宜鑽洞。泥鳅為底栖魚類,喜栖息于泥沙底的淺水體,白天常鑽入泥土中,夜出活動覓食。泥鳅除用鰓呼吸外,腸和皮膚也有呼吸作用,當水中缺氧時,遊到水面吞空氣在腸内進行氣體交換,故能适應底層靜水體的缺氧環境。如果水幹涸則鑽入淤泥中,靠濕潤的環境進行腸道呼吸,可長期維持生命。因此,泥鳅可高密度飼養,并易于運輸。
六、飼養方法及飼料
泥鳅為雜食性魚類,在天然水域,體長5厘米以内的幼魚,主要攝食浮遊動物;體長8厘米時轉變為雜食性,常攝食昆蟲及其幼體、搖蚊幼蟲、絲蚯蚓、小型甲殼類、以及藻類、植物碎屑等。人工飼養,魚苗階段可投喂蛋黃和其他粉狀飼料,也可投喂昆蟲、水蚤、絲蚯蚓等。魚種階段可投喂米糠、麸餅類、蠶蛹粉等,也可以施肥培育浮遊生物作魚苗魚種飼料。成魚階段用米糠、蠶蛹粉、麸餅粉等與豬糞或腐植質土混合制成顆粒飼料或團狀飼料投喂。日投飼量,魚種階段為魚體重的5%-8%,成魚階段為5%左右。開始時每天傍晚喂一次,以後馴化改為白天投飼,上、下午各投飼一次。
泥鳅生長适溫範圍為15℃-30℃,最适25℃-27℃,此時生長最快。當水溫下降到15℃以下或上升到30℃以上,食欲減退,生長緩慢。當水溫下降至6℃以下或上升到34℃以上,鑽入泥中,呈不食不動的休眠狀态。人工養殖,可在池邊搭設陰棚,或在池角種植蓮藕、茭白等挺水植物,以供泥鳅在高溫時避暑。 人工養殖泥鳅,可建設專門的水泥池或挖小土池,也可以利用淺水的小池塘或水田改建。養殖場地除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環境清靜外,還要求土質要好,以粘土帶腐植質土最為理想。要求蓄水深5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可放養5厘米的泥鳅魚種約100尾,經過3-4月便可達到體重10-20克的上市規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