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有些課文,陪伴了幾代人。以前是父母聽着自己朗讀,現在是自己督促孩子背誦。這樣,至少有三代人擁有了共同的回憶,也可能是四代人。這些課文,你還記得嗎?
第一篇,《草船借箭》。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是羅貫中心目中的“智絕”。諸葛亮未出茅廬知天下三分、舌戰群儒聯吳抗曹、七擒孟獲收服人心,一座空城吓退雄兵,等等。草船借箭就是衆多故事中的一個,故事情節概括起來不精彩,那些細節描寫才令人叫絕,一句話,他不爛之舌,他還有天人之智。
其實小時候并沒有覺得書上的人物有多麼厲害,哪怕是諸葛亮,但是《三國》中一些小故事就像一條線,串聯起了生活的某些東西。
第二篇,《烏鴉喝水》。
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真的,太經典了,不管過去多少年,盡管從來不曾想起,可是,隻要有誰提起這篇課文,我們都一定記得這句話。當然我們也記得結尾和寓意,烏鴉終于靠自己的智慧和堅持喝到水了。
第三篇,《曹沖稱象》。
曹操得到了一頭大象,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們都想不出切實可行的辦法,而隻有六歲的曹沖用“等量替換法”解決了這個難題。
有時候小孩子的大腦真讓人驚奇。《甄嬛傳》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怎麼把九個套在一起的圓環解開?大人們都無計可施,甄嬛的女兒胧月把九連環往地上一摔,輕輕松松地解決了無數聰明人都棘手的問題。
第四篇,《小馬過河》。
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小馬馱着麥子去磨坊,遇到了一條河,它不知道河水的深淺,進退兩難。一頭牛認為河水很淺,可以過去;一隻松鼠說水很深,不能過。後來,小馬在媽媽的建議下親自下水試了試。“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想松鼠說的那樣深”,這句話太精彩了,言簡而意深。
故事的寓意是,我們要敢于嘗試,要多實踐。
第五篇,《小猴子下山》。
我們應該都記得這個故事的脈絡:一隻小猴子在下山途中遇到了好多自己喜歡的東西,可是它拿不動所有的東西。它先是掰了玉米,後來為了桃子丢了玉米,為了西瓜丢了桃子,為了兔子丢了西瓜,最後兔子跑了,它隻好空手回家。
猴子下山的故事說明,做事要一心一意,把握眼前的機會。
還有一些課文也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存在了很多很多年,比如,《咕咚》《小壁虎借尾巴》《我要的是葫蘆》等等吧。
這些課文承載着許多美好的記憶。有時候,我們站在時光裡,想起那卷起的書角,還會感慨萬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