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學霸家庭教育啟示

學霸家庭教育啟示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21:09:18
萬娘娘精品課程推薦(購買前可以先私信咨詢萬娘娘相關課程詳情)春節課程優惠活動正在進行,心動不如行動,歡迎訂閱學習


學霸家庭教育啟示(家庭教育格言黃金50條)1


學霸家庭教育啟示(家庭教育格言黃金50條)2

51、德、智、體、美、勞可以概括為“養成健全人格,發展共和精神”。1919年第五次全國教育會聯合會通過一個既可愛又可信的教育宗旨:“養成健全人格,發展共和精神”。“所謂健全人格者,當具下列條件:一、私德為立身之本,公德為服務社會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識技能。三、強健活潑之體格。四、優美和樂之感情。所謂共和精神者:一、發揮平民主義,俾人人知民治為立國根本。二、養成公民自治習慣,俾人人能負社會國家之責任。”


52、美育就是讓人過“有情趣的生活”,讓人過“美的生活”,讓人“藝術化生存”。“文藝”、“情趣”、“美好”是讓孩子不厭學的基本秘密。孩子之所以厭學,因為孩子總是被迫學習那些隻有知識沒有文藝的材料。中國教育是否能夠整體進步,取決于中國人是否願意重新發起一場新的“文藝複興”運動,恢複傳統的“六藝之教”,以藝術拯救教育,讓教育從屬于藝術,而不是讓藝術從屬于教育。藝術不是教育的一個部分,它是教育的全部。美育的功能不止于蔡元培所建議的“以美育代宗教”,而是“以美育代說教”。教育有兩個本原,一是勞動,二是情趣。當現代教育越來越倚靠語言的力量以緻“教育”幾乎淪落為“說教”時,教育就必須發生一場返回勞動與情趣的“文藝複興”運動。勞動使人獲得知識和技能,情趣使人享受自由而不被動、不被奴役。不重視情趣、文藝的民族,是野蠻的民族。缺乏情趣、文藝含量的教育,是野蠻的教育。按照亞裡士多德的說法,斯巴達人之所以衰敗,因為他們隻有體育,沒有美育。


53、文藝不是教育的部分内容,文藝是教育的全部。歐洲的“文藝複興”跨越14至17世紀,它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運動”,從來沒有哪個運動可以延續三、四百年的時間長度。歐洲的“文藝複興”是歐洲人給自己安排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經過幾百年的努力,歐洲人終于獲得“新生”:他們從此不再離開文藝和美的生活。離開了美,歐洲人活不下去。他們把藝術、美當作自己的生命,他們從此進入“藝術化生存”、“美的生存”。經過文藝複興之後,歐洲人把“文藝”、“美麗”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美麗故,二者皆可抛。”


54、美育是使人優雅的教育。過審美的生活,就是過有情趣的生活,過休閑的生活。“有很多工作要做是可恥的”(福克納語)。


55、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中,勞動排在最後,卻最重要。有勞動習慣的孩子會自食其力,他不會堕落為可恥的“啃老族”。他會尊重父母的勞動,他知道“感恩”。一旦中國的孩子學會了勞動,中國就有了自己的“感恩節”。


56、輕視勞動教育,可稱得上是一種“忘本”與“背叛”,因為教育原本起源于勞動。


57、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陶行知語)


58、懦夫不是天生的,懦夫是父母培養出來的。不勞動的孩子,害怕重量和重負,他猥瑣、畏懼,遇到困難完全沒有主意和力量,隻有慌亂和恐懼。


59、讓學生學會自學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唯一辦法。問題不在于如何控制孩子上課的發呆、開小差,問題在于:孩子發呆、開小差之後,如何讓孩子跟上“集體教學”的進度,不讓孩子掉隊。


60、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保守的教育重視“複習”,進步的教育重視“預習”。複習是兒童跟着老師走,預習是兒童自己往前走。


61、好家長就是讓孩子既“敬畏”又“喜歡”的那個人。壞家長就是隻讓孩子畏懼而不讓孩子喜歡的人。如果沒有威信作為教育的前提條件,家長對孩子勸說越多,孩子對家長越厭惡。家庭教育的失敗,常常因為家長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基本的教育威信。威信一旦消失,家長在孩子面前便失去了“話語權”,家長對孩子的苦口婆心的叮囑或頭頭是道的勸說就失去了力量。


62、如果家長隻有“威嚴”而不能讓孩子“信任”,家長的教育就退化為教訓。


63、如果家長教訓智慧發達而教育智慧不發達,如果家長隻有教訓而沒有教育,孩子會成為唯唯諾諾的“家奴”,失去堂堂正正地做人的自信、尊嚴和激情。


64、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蟲兒被鳥吃。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往前沖,知道什麼時候必須退讓。


65、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推動搖籃的手,也推動國家的發展。


66、在設計人的形象時,可以考慮英國人羅素的說法:活力、勇氣、敏感、智慧。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有力氣,有勇氣,有靈氣。成為有活力的人,這是所有教育的全部理想。“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的人少的那一條。”若是由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有知識的孩子還是一個有活力的孩子,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借用傑佛遜的路徑)若是由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有知識的學生還是一個有活力的學生,我會感到比較為難。


67、孩子原本是有活力的。成人和孩子最大的不同是,孩子的眼睛總是撲閃撲閃的,成人的眼睛沒有了撲閃,隻剩下渾濁與麻木。


68、最幸福的人,是那些興沖沖地過日子的人。“興沖沖”意味着,高興地過日子,經常有沖鋒、沖刺的感覺。


學霸家庭教育啟示(家庭教育格言黃金50條)3


69、孟子的教育理想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按照孟子的标準,現代人都是小矮人。


70、《老人與海》為世界貢獻了一句話: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勇氣比知識更重要。如果某個孩子勇敢地向一切障礙、挫折或災難說: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那麼,這個孩子就是一個真正受過教育的人。


71、教育的秘密是“三分教,七分等”。如果老師沒有耐心,如果老師不願意等待,那些有活力的孩子很可能被視為“問題兒童”。不是兒童有問題,而是教師有問題。


72、如果教室裡的40幾個孩子人人都是有活力的孫悟空,教室裡随時都會陷入混亂。不是教師有問題,而是班級的數量有問題。


73、如果一個班級的學生超過了40人,那麼,安靜、肅靜、文靜,就成為教師對學生的唯一期待。為了便于管理,學校裡的教師會不擇手段地讓所有那些有活力的孩子安靜下來。對于教育者來說,人可以沒有秩序,但必須有活力;對于管理者來說,人可以沒有活力,但不可以沒有秩序。對于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的班主任來說,他們今天喜歡有活力的學生,明天厭惡有活力的學生。


學霸家庭教育啟示(家庭教育格言黃金50條)4


77、好班主任培養公民,壞班主任培養臣民。盧梭說,“公民關注個人權利,臣民關注整體和諧。”


78、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校過主流的生活,最好在活力與安靜之間做一個妥協和折中:盡可能保護孩子的活力,同時盡早讓孩子養成安靜地閱讀習慣和自學習慣。


79、人的長相在出生之前由母親負責;出生之後,人的長相由自己負責。教師和家長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


80、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掉人身上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猥瑣之氣,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81、如果孩子的聰明不被學校承認,聰明的孩子就會視為壞孩子。在學校生活中,壞孩子往往比較聰明。聰明的孩子往往比較壞。

學霸家庭教育啟示(家庭教育格言黃金50條)5

82、有出息的人,可能是學校裡的壞孩子。沒出息的人,可能是學校裡的第一名。有生活情趣的人,可能是那些學校裡的中等生。


83、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如果從小沒有養成勇敢的習慣,他的身材會逐步退縮、萎縮,佝偻,長成核桃的樣子。身體有嚴重疾病的人會懷疑并嫉妒所有那些健康的、快樂的人。


84、有出息的男人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人。中國需要建立新的審美觀,一種健康的、強悍的審美觀。不要讓中國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态。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狗,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隻吃比他弱小的。


85、陳獨秀倡議“新青年”,可惜他對“新青年”培育的難度估計不足,他平生最恨的人至今依然在流行:“手無搏雞之力,心無一夫之雄,白面纖腰,妩媚若處子,畏寒怯熱,柔弱若病夫”。


86、教育就是改變人的長相。中國人的長相之難看,曾經令魯迅感到難堪:“兩眼下視黃泉,滿臉裝出死相”。

學霸家庭教育啟示(家庭教育格言黃金50條)6

87、《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守望”的意思是說,我守着你,我在不遠處望着你。我欣賞你,但并不摸你,我隻是遠遠地望着你。“守望”的意思是說,你不會超出我認定的那些危險地帶。我在某個時候可能會把你捉住,再把你放回去。讓人自由地遊戲,讓人自己往前走,讓人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這就是進步的教育。


88、如果家長不斷地唠叨,孩子的成績不但不會好,反而會成為神經病患者。


89、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隻有那些過有主題的生活的人,才有自己的作品。


90、孩子摔倒之後,趕緊将孩子扶起來,狠狠地踩踏地面,對孩子說:“它壞,我們踩它!”大地并不壞,是家長壞。


91、不要抱着孩子在街上散步,應該讓孩子自己往前走。好爸爸牽着孩子,壞爸爸抱着孩子。好爸爸讓孩子在前面走。壞爸爸讓孩子跟自己的後面走。


92、有知識,并不見得有文化。有人獲得了博士學位,但他不懂得生活,他不知道善待他人,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的孩子。


93、每個孩子是都一輛可以奔跑的汽車,啟動之後别忘了給他“加油”。

94、在藥店永遠找不到最好的營養品,因為最好的營養品在勞動的田野和運動場上。


95、教育不能隻關注學生的腦袋,不能貶低、壓制、壓迫腦袋以下的部分。隻關注知識的教育會制造“粗脖子人”、“病态人”。這樣的教育學是“變态教育學”。


96、新父母學校推崇“精神教育”或“人格教育”,包括“意志力”、“對美好生活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永不放棄的樂觀和向往”。


97、“體育”增進身體的力量和優美。力量和優美的經典案例是古希臘人的“投擲鉛球”和“投擲标槍”圖案。健康狀态是雷厲風行的生活習慣、高高地揚起鐵錘砸碎石塊的勞作狀态。“身體強健”不隻是“四肢發達”,它讓神采飛揚,活力四射;讓勇氣充沛,敢于冒險;讓意志發達,承受困頓與錘煉而笑聲朗朗。


98、如果沒有體力勞動,就必須有足夠的運動。古代的教育發端于“勞動”,現代的教育失去了勞動的空間,“運動”取而代之。運動的真正目的在于:增進健康,增長力量,它讓人因此而有強健的“行動能力”與“冒險精神”。它讓人不至于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懦夫;它讓人自信滿滿、雷厲風行、決策果斷、敢于冒險,而不隻是沉于幻想、優柔寡斷。


99、所謂“受過教育的人”,就是使身體趨向強健、強悍甚至野蠻;使性格或人格趨向健全、勇猛、銳利、熱烈。現代學校教育出于安全的考慮而很難看到精力充盈、意志發達、喜氣洋洋、激情澎湃、勢不可擋、豪俠仗義、渾身是膽、不知疲倦、不願意停止與妥協的生命狂歡狀态。這些精神狀态隻能從家庭教育開始。


100、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取決于三個要素:夫妻的婚姻是否幸福;孩子是否獲得父母的陪伴;孩子以及父母在專業生活之外是否有有情趣的業餘生活。民族與國家是否發達,也取決于三個要素:男人對女人的态度;成人對孩子的态度;所有人對業餘生活的态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