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比平均分低的大學有希望嗎

比平均分低的大學有希望嗎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29 00:15:17

比平均分低的大學有希望嗎(在海澱還是西城考大學)1

↑點擊上方,關注三聯生活周刊!

我們大學的生活,若按現在年輕人的标準,算得上廢柴一堆了。有那麼一年多的時間,我們基本沒怎麼上課,“放羊”了。有忙着談戀愛的,有忙着考托福出國的,有四處閑逛的,有回老家找工作的,基本上都沒怎麼正經上課。

那時候的宿舍樓,熱鬧得如同集市,糧票換雞蛋的小販鑽樓串舍,水房裡沖涼水澡的引吭高歌;宿舍裡兩張桌子打麻将都不夠,女生們居然在樓道裡支上了麻桌。大夜裡,外校的揮着菜刀打将過來;大白天的,大家把臉盆和啤酒瓶甩出窗戶。印象裡,有兩個男生最愛上自習,一位後來我們才知道根本沒學籍,是“北漂”的鼻祖了;另一位愛自習,是專門給女朋友背水壺的。當然,老師寬宏大量,我們都畢業了。

比平均分低的大學有希望嗎(在海澱還是西城考大學)2

《匆匆那年》劇照

在這個高考發榜的時刻,說了這麼多“不靠譜”的細節,是想給大家潑冷水,考上北清不過如此。當然,我也真心感謝大學給與我的自由的氣息,讓我餘生裡慢慢地享用。

同學裡除了麻星多多,還有一撥悶聲發大财的。他們的第一桶金來自哪裡呢,就來自海澱區教師進修學院的高考模拟試題。那時候海澱的教學質量就在全國呱呱叫了,而幾乎所有的高中老師乃至所有的考生,都以在高考前做上一套海澱區的高考模拟題為“定心丸”,于是乎,那幾年北大學生裡就流行起販賣試卷的生意。那時的生意可比現在好做多了,還沒見到考卷,隻見到一封通知信,各地中學就會提前打款,這邊所要做的隻是在海澱模拟考之後第一時間拿到考卷找印刷廠印制,再郵寄到全國各地。印象中最忙碌的那幾天,有一兩間宿舍就成了抄信封的車間,“麻星們”也過來幫忙。整個樓道裡都飄滿了“發财”的氣息。據說,如今某互聯網大佬,第一桶金也是這樣得來的。

全國高考生之仰慕海澱,猶如登山者的喜馬拉雅朝聖,但實際上北京市真正頂尖的考分往往出在西城,我們86屆的文科狀元就出在我們四中,一個班40來個學生,4名考上北大12名上了清華。那個時候的高考升學率隻有4%,可一旦進了四中基本就進了上大學的“保險箱”,豈止是有學上,一隻腳實際上已經踩進了北大清華。那些年高考狀元也多在四中、師大二附中和實驗中學之間輪換。

比平均分低的大學有希望嗎(在海澱還是西城考大學)3

星移鬥轉,為寫這篇文字,我問了一下侄女,她七八年前考的大學,她們那屆四中隻出了兩個第二名,算得上是個小年了。我查了一下統計,近些年人大附中變得越來越厲害,高考狀元數量已經超過了四中。當然,這也是大勢所趨,海澱的“考二代”成長起來了,他們聰明,父母又拼,沒有不拔尖的道理。我愛人那天煞有介事地說,她有個同學的小孩剛上小學二年級,考英語得了個B,以為沒什麼問題呢,結果老師告訴她這是班裡唯一的B。她趕忙給孩子報了輔導班,從B考到了A-,一打聽還是失望,A-仍是倒數第一。在海澱的名校,孩子們沒有不參加課外輔導的,課外學習的壓力遠超校内。孩子和家長沒有不追求完美的,考不到滿分就是不及格。北京素來就有“東富西貴”的說法,如今二代成長起來,海澱完美碾壓,怎能不令外區的焦慮。

比平均分低的大學有希望嗎(在海澱還是西城考大學)4

《少年派》劇照

海澱是北京曾經的城八區裡最大的一個區,也就是一個巨大的城鄉結合部,父母從三線建設退回北京的時候,我們就住在海澱區的清河小營。這裡往西幾裡地是上地,北面西二旗,如今都是月薪5萬的碼農集散地,可在當時,這裡不過是毛紡廠、砂輪廠、瓷片廠和粉絲廠等工廠的所在,我們的工人宿舍據說就建築在一片亂葬崗子上。周邊的中學是二十中和清河中學,大人們提起來都搖頭,我的小夥伴很多後來也上了這兩所學校,經常聽說他們去打群架、“磕”婆子,那時候我還是很羨慕的。

海澱甚至不能算一個平原區,山後地區就是一片大農村,海澱因此也就有着北京市各區縣中最不平衡的教育資源。甚至八大學院的附屬中學,按理說有了響當當的大學做依托應該能辦好吧,其實并不是,地質大學、石油大學乃至北醫附中都乏善可陳,可惜了周邊如此好的教育資源。

前兩年海澱小升初打破了一對一原則,整個區域五個學區大派位,看似教育機會公平了,卻令家長們陷入焦慮。教育均等化上海澱遠遠落後于西城,抽簽入學,名校與渣校,搖号決定命運,這無論如何也不是教育公平本來的含義。

好在海澱教委正在教育公平上做出很多努力。比如前文我提及到的二十中如今已經是北京市的重點中學了,而石油附中、礦大附中等學院路上的普通中學将納入到101中學的教育集團,北醫附中則已經被北大附中接管了。據說,在這樣的分校裡,隻要發現了“好苗子”就會直接送到本校讀書,這樣既關照到教育公平,也不會埋沒孩子的潛力。

比平均分低的大學有希望嗎(在海澱還是西城考大學)5

2019年6月7日,高考首日考試科目結束,在北師大附中考點,考生走出考場(圖 | 視覺中國)

其實,無論在哪個區上學,關鍵還在于家庭的學習氛圍。2018年北京市中考,高分段(560 )的比例,朝陽區達到了8%,超過了傳統教育資源大區海澱和東西城,作為遠郊區的通州區高分率甚至比海澱區和西城區高。在更高的570 的分數段,通州人數甚至碾壓西城,與朝陽區不相上下,隻比東城和海澱少幾人,原因就在于這裡外來人口較多,而大多都是文化程度較高的北漂。這份成績單也從側面證明了,西城區的孩子們的确很多是“拼爹”的,中考成績一般,可經過高中的優秀教育資源“浸染”一下,就都上大學了。

對優秀的、有潛力的學生,最大的隐患莫過于中考“鎖區”政策,東城、西城和海澱這三個教育資源集中的區相互設牆,但其他14區可跨區考牛校。“鎖區”帶來的問題是區域間的流動性會降低,影響到孩子們的自由選擇。但自從5月份華為任正非發出了“培養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的呼籲,高考數學題目陡然轉難,我想,那些阻礙人才成長的關卡早晚會清除。

寫在最後,我其實慶幸沒送孩子回海澱上小學。從小就開始拼,拼到哪一天是頭呢?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