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蘇轼16首經典詩詞

蘇轼16首經典詩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8:49:27

詩人悶悶不樂,登山偶遇高僧開悟,寫下禅味七絕安慰世人千年

旅遊,“到此一遊”與詩詞文化

今人每到一處景點,總有寫“到此一遊”的沖動,殊不知這早是古人玩剩下的。所不同的是,古人玩得高級太多,他們的“到此一遊”往往以詩詞的形式出現,而不是這四個字。不少千古名篇都是在遊玩中即時作出,而景點的牆壁、柱子等則成了他們的臨時紙張。

大家熟悉的蘇東坡《題西林壁》、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林升《題臨安邸》,都是題寫在牆壁上的,辛棄疾的“少年不識愁滋味”詞題就是《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他出自《菩薩蠻》的千古名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同樣書在“書江西造口壁”上。

蘇轼16首經典詩詞(晚唐無名詩人一首七絕)1

最有噱頭的被稱為古今第一七律的《黃鶴樓》詩,不也是崔颢題在黃鶴樓上的嗎?否則李白也不會大為感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題詩在上頭”。多少好詩好詞賴以流傳開來。這也說明遊覽某處,興緻上來,喜歡塗塗抹抹的傳統由來已久,并形成了一定的基因傳承。

但古人這麼做有兩大優勢非今人所及,一是古代沒有環境問題,不存在破壞一說,二是題詩寫詞,搞的都是藝術,不但不會破壞景點,反而會給景點增色,很多景點因為詩詞的歌詠從無人問津一下子天下聞名,所謂美景配名詩,是互相輝映成就的關系。反觀現在,永遠是幹巴巴的四個字,隻能是煞風景了。

一個傳播文明,一個破壞文明,一個構成古代文化的亮麗風景線,一個秀了低素質,今古之别,隻能說我們延續了古人的行為,卻沒能繼承古人足以撐起這項運動的才華内涵。

“每到驿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白居易《藍橋驿見元九詩》)的盛況,畢竟已成過往。

名篇欣賞

蘇轼16首經典詩詞(晚唐無名詩人一首七絕)2

上面列了不少遊景即興的名篇,但今天要說的是一個題壁絕句:

題鶴林寺僧舍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這是一首充滿禅意的詩,作者是晚唐詩人李涉。詩作于貶谪南方期間。前三句層層鋪墊,第四句引出禅悟。

第一句就以郁郁的狀态表現出對貶谪的不快情緒。第二句的無心春色是更具體的表現,但終究強登山了。讀了前兩句感覺作者就是打不起精神,正在我們覺得負能量滿滿的時候,第三句出現的“竹院僧話”讓人緩了口氣,詩人不那麼頹了,于是我們好奇他接下來會說什麼,意外的,居然給我們來了一個驚喜的漂亮結尾。詩人的心境經曆了從頹廢到困惑最後茅塞頓開的過程。讀者也跟着他曆經了這個過程。

蘇轼16首經典詩詞(晚唐無名詩人一首七絕)3

一首平常小詩,卻寫出一波三折的效果,起、承、轉、合堪稱完美。是不可多得的佳篇。

蘇東坡也非常喜歡這首絕句,在江蘇鎮江的時候,不但常登南山遊鶴林寺,還在李涉所說“竹院逢僧”處,建了個“蘇公竹院”,而他的喜愛還不止如此,如果你熟知東坡詞,讀到那首休閑名作《鹧鸪天》,最後的兩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是否感到了相識,後一句幾乎是照搬。隻是東坡名大,不少人以為是東坡原句罷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