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18:03:10

2011年,考古專家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鎮五聯村挖掘出土了一口金絲楠木棺材。

棺材長2.37米,寬0.7米,高0.92米,木棺厚10厘米,重達1500斤,主體保存較好。

經考古專家研究發現,這口棺材價值上億元,僅棺材闆就值一個億,另外,還揭開了一樁千迷案。

問題來了,這具棺材的主人是誰?揭開了什麼樣的千古迷案?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1

盜墓賊破壞古墓,發現價值上億元的金絲楠木

這口金絲楠木棺材被發現還要感謝當地的村民。

河姆渡鎮五聯村村民發現村子裡突然多了一群鬼鬼祟祟的外地人,他們經常在村子裡四處遊蕩,到了晚上又成群結隊地出去活動,有時候還能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響。

“他們是來盜墓的?”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是有依據的。

以前,村子裡的老人曾講過,村子裡有一個古墓。

有人認為真,是因為古墓肯定是深埋地下,不易被人發現。有人認為假,古墓也隻是傳聞而已,又沒有人真的親眼見過,因此有沒有古墓這事就一直這樣真真假假很多年。

有村民認為這些陌生的面孔一直在村子裡出現,猜測他們肯定是發現了古墓,甚至很有可能還有盜墓行為。

為了一探究竟,村裡派了幾個人前去查看,果不其然,在那些人經常去的小山坡上出現了好多個盜洞。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2

在村長的帶領下,一部分人留守在原地,另外幾個人去報警。

考古專家在警方的保護下,對古墓進行了初步考察。

盜洞出現的地方位于西天尖的小山上。這個地方三面環山,山前有溪流,山後森林密布,是一塊風水寶地。很顯然,古墓就在這個地方。

考古專家根據盜洞數量預測,這裡應該不止一個古墓,很有可能都已經遭到破壞了。

接下來,考古專家開始進行保護性發掘工作,發現這裡竟然存在四座墓葬。

墓葬的安葬方式也很奇特,分成上下兩層,上層兩座墓地是清朝年間的;下層兩座墓地是宋朝的。

也就是說,宋朝人埋葬于此地,後來曆經歲月變遷,墓地不再明顯,也沒有人再記得這裡有兩個墓地。

到了清朝時期,又有人看上了這塊風水寶地,在宋人的墳墓之上又建了新的墳墓。

位于上面的清朝墓地非常普通,并沒有什麼值得研究的地方,待考古專家繼續挖掘下去,發現位于下層的宋代墓葬居然非常獨特。

墓地南北長11米,東西寬10米,封土堆厚達六層,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3

墓葬由墓室、墓道和排水道等組成。

由于年代久遠,又多次被盜墓賊光顧,因此,裡面的陪葬品被偷走了一些,排水道和墓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是讓考古專家非常驚訝的是,墓室隻有密封門遭到一些破壞,其他的地方依然保存完好。

當考古專家進入密室之後,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

一口棺材,經過歲月洗禮的棺材,表面帶着層赭紅的光澤,其中有位考古專家認出來這口棺材的材質竟然是用金絲楠木做成的。

在中國古代,有四大名木,分别為:楠、樟、梓、椆。其中,楠木被冠以其首,可以看出楠木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楠木有香氣,其紋理在陽光下金光閃閃,不易開裂和變形。在曆史上,能夠用得上金絲楠木的人是非富即貴的,因為它主要是供皇家使用。

我們熟知的阿房宮,據史書記載,所有的木料都是楠木。之後再曆朝曆代中,使用金絲楠木已經成為了高貴身份的象征。

在此之前,有考古專家在工作過程中有見過金絲楠木出現在墳墓裡,但大多數隻是在棺材的部分地方使用,剩下的全部用其他木材代替。

眼前的這口棺材全部都是由金絲楠木做成的,因此有專家指出,墓主人死後享受的是帝王級别的待遇。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4

如此珍貴的棺材之所以能夠留存在墓室内,沒有被盜走,很大程度上源于金絲楠木非常堅硬,盜墓賊沒辦法下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太重了。專家通過多種方式測量,發現這口棺材居然足足高達1500斤。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金絲楠木是按克賣的。在金絲楠木的交易市場上有一句行話:十克金換一克木。也就說要拿出十克黃金才能換來一克金絲楠木。

這口重達1500斤的金絲楠木棺材如果拿出去賣,價值上億,再加上它是宋朝的金絲楠木,算上曆史加成,拍賣價格更可觀。

根據圹志,确定墓主人身份

整口棺材都用金絲楠木制成,可見墓主人不是普通人,而墓地的規格又不夠宏大,很顯然墓主人不是皇帝,是王公貴族?在場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對墓主人是誰産生了好奇。

盜墓賊把陪葬品能偷走的都偷走了,偷不走的也給破壞了,因此很難根據陪葬品判斷墓主人的身份。

一直沒能找到有力的證據證明這個墓室的主人究竟是誰,因此專家們一緻決定把這個問題先放在一邊,等待更多東西被發掘出來後,說不定就能知道墓主人是誰了。

直至專家在研究墓頂上覆蓋的長方形圹志(圹志是放置在墓葬圹頂上的石刻,一般上面會雕刻上墓主人生平)時終于找到了證據。

史嵩之墓中的圹志是由一整産自甯波的梅園石石闆雕琢而成,長3.8米,寬1.9米,厚度為0.4米,整塊重達8噸。

上面記載着,史嵩之生于1189年,卒于1257年(宋寶祐五年)。

史嵩之是什麼人?為什麼能用上金絲楠木?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5

史嵩之32歲中了進士後,到今天的湖北襄陽擔任光化軍司戶參軍,主要負責管理戶口和糧食。

紹定元年即1228年,李全之亂平息,宋朝與一直南下進犯的金軍之間的戰争也減少了,長期戰亂,導緻民不聊生,盡快恢複生産、發展經濟成了當務之急。

朝廷号召京湖(今天的湖北襄樊)、江淮等地屯田種糧。時年40歲的史嵩之在襄陽完成屯田任務,儲存糧食68萬石,成為全國學習的榜樣,朝廷給他加官為權知棗陽軍兼制置司參議官。

次年,他又置堰屯田,發動軍民興修水利,糧食再獲大豐收。朝廷給他進爵。

身為文職官員的史嵩之一直對軍事也很感興趣。

紹定六年即1233年,金軍将領金哀宗準備從京湖地區打開一條進入四川的通道,企圖通過把兵力轉移到四川去,以圖未來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6

史嵩之得知此事後,與時任京西兵馬钤轄孟珙聯合作戰,首先在光化等地打敗了進犯的金軍,之後,又乘勝追擊金軍将領武仙的軍隊駐紮地。

武仙輕敵,沒想到史嵩之一個文官如此擅長打仗,導緻兵敗,最後隻能率殘餘部隊逃往馬蹬山。

史嵩之和孟珙并沒有就此收手,而是繼續追究武仙,攻占馬蹬山,俘獲大量軍械物資,俘虜金兵7萬人。

金軍入川失敗,再加上和北方的蒙古兵作戰接連失利。身為金軍将領的金哀宗于1233年6月退守至蔡州(今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

金哀宗到了蔡州後,選美女、造宮殿,打算長期定居在此地。到了9月,北方的蒙古兵南下,隻享受了3個月奢靡生活的金哀宗再次被迫面臨兵臨城下的窘境。

蒙古兵一邊攻打金哀宗,一邊派人去找史嵩之,商量宋、蒙聯合攻打金軍以及簽署宋、蒙互不侵犯條約。

宋理宗答應了蒙古的請求,下诏由史嵩之負責此事。

端平元年即1234年1月,史嵩之和孟珙等人率精兵2萬人、糧30萬石奔赴戰場,協同蒙軍把金軍的駐紮地蔡州城圍了個水洩不通。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7

宋、蒙聯軍掘開了蔡州城外汝河(現在俗稱南汝河)的河堤,外城被大水沖毀。一直被困在蔡州城内的金軍,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

金哀宗見大勢已去,吊死在行宮裡,統治大半個中國長達120年的大金帝國就此終結。

這一場勝仗,對南宋朝廷而言是非常值得慶賀的盛事。史嵩之把金軍将領張天綱、完顔好海等人的骸骨敬獻給宋理宗,這也代表着南宋朝廷洗刷了靖康、會稽之恥

正是在這場戰役中,宋理宗看到了史嵩之的軍事才能,此後,史嵩之經常出現在戰場上。

宋、蒙聯軍打敗金軍後,蒙軍開始北撤,原來被金軍占領的中原地區,現在變成了一個真空地帶,不屬于宋,也不屬于蒙。

宋理宗和朝中衆多大臣認為應該趁着這個時機,收複“三京”,即應天(今天的河南商丘)、開封和洛陽。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8

但是史嵩之不贊成這樣做。

原因一:宋、蒙之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合作夥伴關系,很有可能會因為收複“三京”導緻破裂,這種局面其實是不利于常年處于戰亂狀态的南宋。

原因二:被金軍占領的河南一直處于被搜刮狀态,民不聊生,蒙軍撤離後的河南,幾乎是荒無人煙的空城。一旦決定打仗,到時候軍需物資籌備、運送等都是問題。

宋理宗以及時任丞相鄭清之等人都把收複“三京”看成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低估了蒙古的軍事實力。

在戰場上,到最後真的出現了史嵩之預測的場景: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宋軍潰不成軍,節節敗退,而無數剽悍的蒙古騎兵在後面窮追猛打,本就給養不足的宋軍又餓又累,根本無法抵抗蒙軍的進攻,導緻死傷無數。

“三京之役”失敗,激化了宋、蒙之間的矛盾,為蒙古進攻南宋提供了理由,此後,開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宋、蒙戰争。

兵敗無言面對朝臣的宋理宗隻好頒布“罪己诏”,坦誠是因為自己做出的錯誤決策,再加上當時宋軍長期征戰沒有得到修整,供給不足,導緻兵敗如山倒。

同時,他指出參戰将領沒有做到盡職盡責,提出要嚴懲敗軍之将。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9

端平三年即1236年秋天,曾極力支持“三京戰役”的鄭清之被罷免了丞相之職,史嵩之權知刑部尚書。

此後,史嵩之頻繁被宋理宗重用,後來還被任用為丞相。

史嵩之擔任丞相之職後,廣攬人才為朝廷所用,先後推薦名士32人,其中包括後來的也成為了丞相的董槐、吳潛,一時之間,在朝廷内外,大有君臣團結一心之勢。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10

在軍事方面,他加強了邊防建設。南宋後期的主要城防工程體系,都是他任職期間修築的。

史嵩之派孟珙等人去四川執行“山城防禦計劃”,修築了釣魚城,對防禦蒙軍起到了重大作用。

此後36年裡,四川成了蒙軍的噩夢。有史學家認為,如果沒有釣魚城,南宋滅亡的時間恐怕要提前幾十年。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11

另外,在連年征戰的情況下,身為丞相的史嵩之還能讓積貧積弱的南宋财政收入成倍增加。

不否認史嵩之曾做出的突出貢獻,同時,他自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從1240年到1244年,他在擔任丞相期間,先後曆經10位執政大臣,這些人的執政權都被史嵩之給霸占了,因此又被稱為“史嵩之專權”。

史嵩之的官場之路并不是一直都順風順水。1244年,史嵩之父親病故,依律他應該回家“丁憂”。

此時的史嵩之有自己的計劃,他認為蒙古人對南宋朝廷虎視眈眈,身為丞相應該以國事為重,向宋理宗提出繼續在職工作。

當時的宋理宗非常看重史嵩之,軍國大事都交由史嵩之處理,于是準允他在職帶喪。

兩人都沒想到此舉惹怒百官,惹怒了太學生。

起初,百官畏懼史嵩之的手段,不敢對此發表任何意見,但是那些還在讀書的金九萬、何子舉等144名太學生毫不畏懼,上書直言,請求宋理宗不要為了史嵩之而違背傳統禮法,這場由太學生們發動的“倒史運動”,很快在南宋朝廷裡擴散開來。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12

曾與史嵩之不和的政敵們逮住這個機會,瘋狂上書宋理宗,以儒家倫理抨擊史嵩之。

情勢愈演愈烈,宋理宗最後扛不住了,隻好下诏讓史嵩之回家丁憂。

這次事件是史嵩之官場開始敗退的起點,這位曾經風光無限的丞相在此後的13年裡,先後經曆了被罷免、被朝臣壓制、被發配到東吳、摯友遭權臣迫害緻死……

1257年8月,史嵩之郁郁而終,歸葬于現在的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鎮的一座山上。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13

宋理宗進封史嵩之為魯國公,谥号忠簡,因家諱改為谥莊肅。

史嵩之生前最後13年裡雖然沒有得到宋理宗的重用,賦閑餘生,但是在死後,皇帝還是給予了他很大的賞賜,因此也就不難理解他的棺材為什麼是金絲楠木了。

圹志糾正了史書和民間傳聞,解開了“金頭之謎”

史嵩之走了,但是關于他的那些事卻沒有被帶走。由于一直沒有找到證據來打破傳聞,導緻傳聞一直流傳至今。

直至2012年史學家在古墓中發現圹志,不僅證明了墓主人是史嵩之,同時還糾正了好多與之相關的信息。

關于合葬墓。在發現史嵩之墓之前,考古專家在距離兩米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棺材,主人是一位女性。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14

之前有史料記載中提到,史嵩之是和兩位夫人合葬在一起的。而專家從圹志中了解到,史嵩之的第一任夫人陳氏去世的時候非常年輕,沒有生下任何子嗣,死後被追封為齊國夫人,第二任夫人趙氏生下三男六女,死後被追封為魏國夫人。

專家通過研究墓中女主人的骨骼等信息,明确了墓中的女性是趙氏,目前發現的墓是史嵩之和趙氏的合葬墓。至于史嵩之第一任夫人陳氏的墓在哪裡,至今還沒有發現。

關于史嵩之的年齡。《宋史》中記載他卒于寶祐四年,而圹志上記載他真正是卒于寶祐五年。

關幹史嵩之的字号。很多史書記載他的字是“子中”,考古專家表示遺憾,因為圹志被盜墓賊毀壞一部分,拼湊起來後,沒辦法确定,他的字到底是什麼,有可能是“子由”,也有可能是“子申”。

關于史嵩之的家世。有些史料認為史嵩之是史彌遠的兒子,史浩的孫子。實際上,“史嵩之為史诏四世孫,祖父為史漸,父親為史彌忠,曾任資政殿大學士。"

浙江出土的金絲楠木棺材(2011年浙江挖出古墓)15

在民間,關于史嵩之這位南宋名相,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言——“金頭之謎”。

傳言史嵩之去世後,他的頭顱卻不見了,家裡人四處找,最後還是沒找到。

他的頭顱為什麼會丢?有人說是被他的仇家給割掉拿走了。

史家為了顧及大戶人家的顔面,不敢大張旗鼓地去找兇手,無奈之下,隻能用黃金打造一個頭顱,與他的屍身安葬在一起。

這就是史嵩之金頭傳言的由來。

這事之所以一直流傳到今天在,主要是因為史學家們無法驗證這個傳言的真假。史嵩之的金頭傳聞成了千年迷案。

2012年,當考古專家打開了他的棺材,首先看到的是大量的水銀。

水銀在很多古墓中都有發現,這是古人用來保存屍體不腐爛的常用手法。

清理完水銀後,專家開始研究史嵩之的屍骨。

身體部分的屍骨有些風化嚴重,變成了一堆碎片,無法清楚地辨認出每片是屬于哪個部分的。

而他的頭骨是完好無損的,因此傳聞中他被人割去首級、家人打造一個金頭代替等之類的傳聞是不真實的

因此,“金頭之謎”這樁千古謎案也可以劃上了句号。

結尾

史嵩之是個雄才大略之人,一生為南宋朝廷付出很多,是為國效力的能臣。從他任職宰相後,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可以看出,他是拯救南宋朝廷的不二人選。

隻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像他這樣“愛出頭”的官員,勢必會引起其他官員的不滿,因此,才出現了後來13年裡,朝臣們始終反對宋理宗再次任用史嵩之。

史嵩之的楠木棺材糾正了曆史時期衆人對他的誤解,同時棺材發掘後還有其他的意義。

這口棺材對研究南宋時期的木棺結構、喪葬習俗、漆木工藝等都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特别是木棺内随葬的絲織品填補了我國南宋服裝史的空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