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背篼一副背繩,他把法庭背到田間地頭。
一枚國徽一腔熱血,他把公平帶到百姓心間。
有這樣一位特殊的法官,他很少坐在法院裡高高的審判台上,而是用背篼背着國徽和卷宗翻山越嶺,巡回辦案。
他叫郭興利,是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開封人民法庭原庭長,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模範法官、最美奮鬥者。
他是鄉親們眼裡的“背篼法官”,是鄉親們口中平易近人的老郭,是鄉親們心中最值得信賴的親人……
一名基層法官的個人選擇
18歲時郭興利擔負着鄉親們的殷殷重托走上了當兵之路,在部隊服役期間,他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北京人文函授大學法律專業學習,通過3年的努力,系統地學習了刑法、民法、訴訟法等專業課程,為以後從事法律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1年轉業後郭興利主動申請到劍閣縣最偏僻條件最艱苦的開封法庭,在這裡遇到的第一個案件就影響了他的一生。當時一個村主任帶着兩個村民來到法庭,解決山林糾紛,為了和諧解決雙方的糾紛,郭興利準備做一個訴前調解,他動用了腦海中所有的法律法規知識,還從心理上對他們予以疏導,想讓他們自己相互協商,解決問題。然而,兩位村民根本不接受調解建議。更讓郭興利感到震驚的是,兩人竟然當着他的面,到附近的廟裡去賭咒。
這件事情讓郭興利非常難受,“法律知識的貧乏,對當地風土人情缺乏了解,是調解失敗的主要原因。”然而,越貧窮、落後的地方,越需要普及法律知識。郭興利在心裡暗下決心,即使困難重重,也一定要堅守在這裡。
“背篼法官”從何而來
四川省劍閣縣開封鎮位于大山深處,這裡山高坡陡、溝壑縱橫、荊棘叢生,當時老百姓外出辦事幾乎全靠步行。
一天,郭興利開庭審理一對老人狀告兒女贍養的案件。當時定的是上午9點開庭,老人兩個兒女也早到了,可是兩位老人左等右等就是不來,快12點了兩個老人才氣喘籲籲地來到法庭,郭興利一打聽才知道,兩位老人天沒亮就出發了,在30多裡的山路上緊趕慢趕,走了近7個小時才趕到……
雖然這個案件最終調解成功,但是郭興利心裡卻沒有一點的成就感,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把法庭搬出去,搬到老百姓家裡去,法官多動腿,讓群衆少跑路。之後他便到集市上買了一個背篼,背篼上大下小,上面裝國徽寬敞,下面裝卷宗安全,就這樣,郭興利開啟了巡回審判。
開封鎮轄區有15個鄉鎮,169個行政村,郭興利都去過。在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工廠學校都開過庭。桌子一擺,國徽一挂,老百姓就知道我們的國家在為他們提供着法律的服務。
背篼在肩 躬身為民
基層法庭面對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大多數案件都是婚姻家庭,看起來是一些雞毛蒜皮的案件。郭興利說,這些案件對于有些人來說,它是一生中的唯一,處理不好可能将影響他的一生。
在郭興利心中老百姓的事永遠放在第一位,他沒有把這些人看成是原告、被告,他把每一個人都當作自己的家人,他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裡,老百姓也把他當成親人。
“他經常背個背簍”“他是個特别好的人”“他騎壞了好多輛自行車”“他是我們群衆的大法官”這是老百姓對他的評價。群山之間,他背負行囊,以步為長,以心為寬,托起了一方民意。
上山下鄉,走村入戶,巡回辦案,28年間他背篼背壞了十多個,鞋磨破了一雙又一雙,足迹遍布方圓600平方公裡的每一個角落,巡回辦案2000餘件,所辦案件無一改判,無一重審,無一投訴,無一上訪。他用背篼裝着公平和正義,用雙腳在山路上留下愛與奉獻的詩篇。
參考資料
《老兵你好》
《好人365之好人事迹——好法官郭興利》
《“背篼法官”郭興利:一位基層法官的堅守》
《“背篼法官”郭興利:一步一步走進百姓心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