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一個用縣域大小的面積
創造了省級經濟體量的經濟特區
過去的2021年
深圳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
再次跨上一個新台階
但你大概很難想象
就是在這樣一座現代化大都市中
依然散落着1000多個城中村
即便是最核心的CBD
也能見到“城村共生”的景象
一度因為媒體報道而刷屏的群體
“三和大神”
就出自深圳的一個城中村
景樂新村
親曆特區數十年的快速發展
在城市的滋養中
包括景樂新村在内
這些城中村“上新”了
“新”是舊貌換新顔的新——
它們變了
從“三來一補”的“千村一面”
到産業形态更叠的“各顯神通”
但它們又沒變
依然具有包容、奮鬥的精神
和充滿無限可能的夢想
2022年的這個春天
我們的記者走進這些深圳城中村
共同探訪這些“上新”的村莊中
人們“上新”的生活
景樂新村:一切從消失的“三和大神”說起
2019年,位于深圳市龍華區龍華街道的景樂新村,還是三和人才市場的主場,這裡活躍着一個群體,就是網絡俗稱的“三和大神”。
提起一年前的“大神”生活,35歲的鐘杭直言“不堪回首”。
2019年,他帶着300塊錢來到深圳打工,沒想到把錢包弄丢了。随後他來到深圳市龍華區龍華街道景樂新村旁的三和人才市場,過上了“大神”生活:
“幹一天零工玩三天”
“甯願做日結,也不願進工廠上正常班”
“一頓飯是2元的礦泉水、4元的炒面、5毛錢的散煙”
“躺地即睡,網吧過夜”
……
鐘杭并非孤例,高峰時這裡有着同樣生活狀态的“大神”們達到2000多人,既有20歲出頭的年輕小夥,也有40多歲的中年人。
孩子們在景樂新村小公園裡玩耍(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梁旭攝
景樂新村占地面積4.6萬平方米。2005年,以三和、海新信等為主的衆多職介機構、勞務派遣公司陸續進駐,這裡逐漸形成招聘普工的“職介一條街”,日均求職人員7000餘人,全年求職人數超過250萬人。
“多年來,職介機構魚龍混雜,一些職介所沒有嚴格執行招聘登記身份的規定。”景樂新村所在的和聯社區黨委副書記陳煥彬介紹,部分求職者長期滞留這裡形成了“亞文化群體”,在景樂新村周邊的中小職介所、網吧和村過道生活,身無分文時才去應聘“日結工”,因靠着三和人才市場被稱為“三和大神”。
景樂新村裡一家已關門停業的網吧(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梁旭攝
在景樂新村開了十幾年便利店的廖仕深說,以前村裡10元一晚小旅館、15元通宵黑網吧很多,垃圾遍地、人員複雜、樓棟間電線亂拉亂接,不少青年回到村裡就是通宵上網,沒錢就睡村過道,偷盜現象時有發生。
春節期間,記者來到景樂新村走訪發現,這裡的面貌已是煥然一新,地面幹淨又整潔,牆面彩繪添新景,書房替代了網吧,小旅館變成了長租房,曾經的“三和大神”也消失了。
這是2月11日拍攝的景樂新村。新華社記者梁旭攝
這得益于2021年以來開展的城中村綜合整治,當地先後投入資金超2000萬元,推進雨污分流、三線下地等,并依托黨群服務站,實現可以小憩的“歇腳屋”全覆蓋,智慧書架、沙發、飲水機、充電寶等一應俱全。同時還為靈活就業群體提供暖心服務,建設了“暖心櫃”,為群衆提供方便面、水等免費物資,刷身份證即可領取。
2021年1月2日淩晨,鐘杭遇到了和聯社區的工作人員。“了解我的情況後,社區給我進行心理疏導和就業指導,讓我從頹廢的狀态中清醒了。”他告訴記者,自己現在廣東梅州老家養殖小龍蝦,并結婚生了孩子,過上了積極向上的生活。
這是2月11日拍攝的景樂新村。新華社記者梁旭攝
更多的“三和大神”,已經到周邊的工廠正常上班。“以前當‘日結工’幹一天玩幾天,一年到頭兩手空空,連老家都不敢回。今年春節存了好幾萬塊錢,精神好多了。”在景樂新村附近一家工廠上班的湖南人小陳說。
“景樂新村的變化不僅是物理空間的優化,更重要的是‘扶一把、拉一把’。”龍華區新時代青年就業服務協會秘書長劉欣欣說,在為這些青年提供就業指導、心理輔導的同時,協會還建立了志願者服務團隊,組織對有意願在龍華再就業的人員開展職業規劃指導和技能培訓。
三和人才市場已經搬遷,原址上新的奮鬥者廣場正在建設,這裡正在打造“就業服務第一站”,為來深務工人員提供就業服務(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梁旭攝
如今,三和人才市場已經搬遷,原址上新的奮鬥者廣場正在建設,這裡正在打造“就業服務第一站”,為來深務工人員提供就業服務。
這些村莊“各美其美”
西柚小鎮:充滿夢幻色彩的動畫村
走進深圳市光明區公明街道下村社區的西柚小鎮,恍如來到動畫中的村莊。
這裡的房屋外牆被塗上彩色的圖案,注入有品位,有文化,充滿現代感的各種特色元素。可以看到各類人才公寓、塗鴉藝術、網紅打卡場景、主題商業等多個區域。
缤紛的顔色布滿大街,漫畫中才能見到的夢幻房屋,在西柚小鎮展示得淋漓盡緻。
南岸村:從“蜘蛛網”到網紅打卡地
南岸村位于寶安區松崗街道,這裡有一條以琥珀為主題的步行街,還有四條以蜜蠟、血珀、金珀、藍珀為設計元素的巷道。
十年以前,這裡布滿管線和“蜘蛛網”,很少有人願意來這裡觀賞或居住;十年之後,南岸村成了寶安的又一個網紅打卡地,吸引了衆多遊客的目光。
新洲村:智能餐飲彰顯科技氣息
新洲村的面積隻有0.25平方公裡,卻容納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六七萬人“落腳”。
“這裡的許多餐飲店都有專門的菜品研發團隊,研發的新品有的适合午晚餐,有的适合早餐,可以迅速優化叠代。”
每到中午飯點,新洲村的飯戒店會收到周邊寫字樓外賣訂單的“密集轟炸”,但是老闆吳萬章總能氣定神閑。
他的“秘密武器”,是後廚裡的智能滾筒炒菜機和單份菜炒菜機器,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管理,出餐隻需要8分鐘,就能應付每天中午的訂單高峰。
從生産到生活,從緻富到“口福”,新洲村用自己的方式講述着新時代的特區故事。
南嶺村:不種田種“高科技公司”
當别的村莊都在種田,南嶺村卻在“種高科技公司”,積極探索“創投+孵化器”,投資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初創企業。
而走進南山區南山街道南園村,可以看到有超過50個“互聯網+服務”載體下沉到村居,居民可以自主辦理出入境、交管業務。
鳌湖村:古老村落與藝術的交融
“古村的傳統文化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靈感,藝術也改變了村民的思維和觀念。”
2012年以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陸續聚集在鳌湖村,結合當地的特色開展藝術創作。
在這裡,可以看到公園、酒吧、咖啡廳、餐廳點綴其中,不同風格的人群在此共同生活,其樂融融,呈現出古老村落、文化藝術與現代生活的共生共存。
金龜村:城裡人“下鄉”學文化
過去,當地的原住村民想要學文化得去圖書館,如今,金龜村反而把周邊的城裡人都吸引過來了。
金龜村有一座自然書房,它把“零廢棄”和“自然好書”相結合,兼有自然圖書閱讀、美術創作、學術讨論、活動交流等公共文化服務功能。
曾經,金龜村近桃源而遠人文,如今又因有了“深圳最美書店”而讀者盈門,不僅帶來了人氣,也改變了當地的風氣。
水尾村:心安之處便是“家”
水尾村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很多人當初隻是為了打工,但現在,水尾村不僅是他們物理空間意義上的家,更可以獲得内心的那份安甯。
20多年前來深圳闖蕩的陳永發,曾因為失去一條手臂灰心喪氣,如今他在水尾村擁有了其樂融融的家庭。
對于從事手機、電腦維修行業14年的陳海有來說,水尾村帶給他的不隻是落腳點,更見證了他和家人的奮鬥與成長。
在偌大的深圳特區,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努力書寫夢想和人生。
上圍村:共享“慢生活”的幽靜樂園
曾經,上圍村是遭垃圾封堵的村莊,如今卻變成了擁有濃郁藝術氣息的桃花源。
青瓦白牆,小橋流水,色彩鮮豔明快的繪畫、陶藝、雕刻作品随處可見,藝術家工作室、博物館,展覽館星羅棋布。
2017年以來,通過政府搭台,來自五湖四海的藝術家和設計師,紛紛走進上圍村。
這裡成了一個“慢生活”的幽靜之地,大家一起碰撞思想,喝一杯好茶,享受“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的詩情畫意之景。
大芬村:從“油畫村”到“國際藝術社區”
走進金廂鎮,一幅幅氣勢磅礴的紅色題材畫卷在村道兩旁徐徐展開,一棟棟五彩缤紛的民居與藍天大海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這些都離不開曾被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的大芬村,如今,大芬村又朝着“國際藝術社區”“鄉村振興藝術引擎”邁進。
作為國際藝術家駐地,大芬村吸引了19個國家的37名藝術家前來創作,目前超過8000名繪畫者聚集于此,全年總産值超40億元。
如今,大芬村正在利用自身的藝術禀賦,助力鄉村振興,積極推動文化旅遊業的發展。
有人曾說
對城中村的印象就是陳舊、落後、低端
也有人說
深圳的城中村“見縫插針”
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
“城不像城,村不像村”
與高端的寫字樓和花園小區相比
它們的發展似乎要“慢半拍”
所以,數十年來
深圳的城中村一直在求變求新
曾經,城中村的主要功能是居住
如今,它們也是
創業、就業、興業的重要場所
宜居宜業“看得見月亮”
一村一景“憶得起鄉愁”
曆史與文化交融“留得住記憶”
……
城中村的精神和文化
始終在彰顯深圳魅力
而深圳的“未來之勢”
也藏在城中村“各顯神通”的騰挪之間
期待深圳城中村可以繼續昂首前進
為我們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