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嶽這個詞原意是四方之山嶽,出自于《尚書·周書·周官》:“王乃時巡,考制度于四嶽,諸侯各朝于方嶽,大明黜陟。”
今天介紹的這個詞人方嶽(1199~1262), 字巨山,号秋崖,又号菊田。一說其為徽州祁門(今屬安徽)人,一說台州甯海(今屬浙江)人。不知道是不是兩個人。
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辛棄疾有詞雲:過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頭白。不過我們更熟悉的應該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這兩句詩正是出自方嶽的這首七言絕句,《别子才司令》: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自識荊門子才甫,夢馳鐵馬戰城南。
子才,是指牟子才,宋史有傳,牟子才字薦叟,祖先是井研(今屬四川省)人,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方嶽寫詩送别牟子才,說人生多有不如意之事,但是能夠和他人講的卻不多。自從認識了牟子才以後,夢中又重現當年的雄心壯志,仿佛騎着戰馬重上戰場。戰城南,是漢樂府古題, 為在戰場上的陣亡将士而作。當時的南宋屢次受到元朝的侵擾,故有抗元之志。
方嶽是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的進士,因為直言不諱,得罪了賈似道丁大全等人,因此仕途坎坷,起起落落,後隐居不仕。
牟子才在宋甯宗嘉定十六年進士及第(1223年),算是方嶽的前輩,牟子才曾經勉勵過年幼的文天祥,期望他能夠有遠大的前程。和方嶽一樣,牟子才也是丁大全、賈似道等人的眼中釘,因此二人惺惺相惜。
二、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歐陽修擔任揚州知府,在西北郊蜀岡中峰大明寺内築堂。坐此堂上,可一覽江南諸山似與堂平,因此名之為平山堂。
仁宗至和元年(1054),歐陽修的好友劉敞出守揚州,歐公作《朝中措·平山堂》相贈: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别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後來蘇轼曾經作《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回憶自己在平山堂的情形: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台公子,未解莊生天籁,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方嶽去揚州的時候,也去過平生堂,于是次韻蘇轼詞,也填了一首《水調歌頭·平山堂》: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蘆葉蓬舟千裡,菰菜莼羹一夢,無語寄歸鴻。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
蘋洲外,山欲暝,斂眉峰。人間俯仰陳迹,歎息兩仙翁。不見當時楊柳,隻是從前煙雨,磨滅幾英雄。天地一孤嘯,匹馬又西風。
這是一首登臨懷古的作品。
菰菜莼羹一夢,無語寄歸鴻。用秋風鲈脍典故,表示思鄉歸隐之意。人間俯仰陳迹,歎息兩仙翁。兩仙翁是指蘇轼與歐陽修。楊柳不是當年,煙雨如舊,多少英雄湮沒在曆史長河之中。
三、水調歌頭·九日多景樓用吳侍郎韻
前面的觀宋填詞介紹過吳潛這個人,他作為曾經的宰相,受到排擠以後,竟然被賈似道的黨羽下毒而亡。
又嗾禦史造飛語目子才為潛黨,将中以危禍。
《宋史牟子才傳》中就曾經說過,牟子才曾經被賈似道安排人誣陷他是吳潛一黨,多虧了皇帝保護牟子才,他才沒有遭遇禍端:
又嗾禦史造飛語目子才為潛黨,将中以危禍。《宋史牟子才傳》
方嶽詞中的吳侍郎,應該就是指的吳潛。從方嶽填詞可見,他與吳潛也有交情,自然會受到賈似道等人的迫害。
《水調歌頭·九日多景樓用吳侍郎韻》:
醉我一壺玉,了此十分秋。江濤還此,當日擊楫渡中流。問訊重陽煙雨,俯仰人間今古,此意渺滄洲。天地幾今夕,舉白與君浮。
舊黃花,新白發,笑重遊。滿船明月猶在,何日大刀頭。誰跨揚州鶴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箸欲前籌。莫倚闌幹北,天際是神州。
今日重遊多景樓,想起當年有擊楫中流,北上恢複之意。可惜時光如電,唯有對飲而已。
何日大刀頭,大刀頭上有刀環,環還諧音,即何日懷鄉之意。後面用故山猿鶴典故,出自孔稚圭 《北山移文》: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猿驚。表示貪念功名,故居零落之意。借箸代籌,表示内心其實還是未肯歸鄉,還想着籌謀策劃,可惜被貶谪之人,未必有這個機會了。
結尾句,有新亭北望,神州陸沉,卻無可奈何之意。
結束語
方嶽流傳下來的詩詞作品有一千多首。清吳焯評其詩“不失溫厚和平之旨,力矯江西派艱澀一路,學者當知之”。方嶽詞有辛派詞人之風,多有慨慷悲壯之氣,愛國恢複之志。王鵬運在《四印齋所刻詞》中評價其詞不在葉夢得、劉克莊之下。
結束時,依照慣例填詞一首為今天作業。《水調歌頭·贛州郁孤台》:
松竹繞樓閣,登攬虎城秋。風雲如幻,青山依舊枕江流。卻憶郁孤台上,慷慨稼軒詞筆,揮斥向神州。談笑烽煙裡,世路藐沉浮。
歎零丁,說惶恐,且追遊。人間一夢,不覺白了少年頭。多少英雄逝去,幾度夕陽晚照,煙浪入觥籌。彈指成千古,明月過滄洲。
@老街味道
格律詩需要改革嗎,怎樣才能讓它重新流行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