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同學在學習過二年級上冊的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後,滿腦子都是大問号。
1.為什麼青蛙媽媽不直接生小青蛙,要生小蝌蚪呢?
2.小蝌蚪與小青蛙他們隻是長相不一樣嗎?
3.小蝌蚪會不會一直長成大蝌蚪,變成怪物啊?
我們大多數的同學從出生到現在,幾乎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媽媽爸爸,從小都是在媽媽爸爸的保護下長大。
當看到小蝌蚪從一出生後青蛙媽媽居然不在他們身邊後,許多同學提出了大膽的設想:
蝌蚪肯定不是青蛙媽媽親生的孩子,你看他們長的差距這麼大。為什麼不直接将小蝌蚪生成小青蛙呢?
首先要告訴大家,小蝌蚪肯定是青蛙媽媽的親生孩子,青蛙媽媽将自己的孩子生成小蝌蚪,恰恰是為了保護他們。
同學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怎麼在媽媽肚子裡從一個小種子慢慢長出小腦袋小手的,如果實在想不起,就看看懷孕的阿姨。她們挺着的大肚子裡就是一個個可愛的小寶寶。
當我們在媽媽的肚子裡慢慢長大時,我們的媽媽也在經曆着生活上的不适與痛苦。
而青蛙媽媽會同時産生3000-6000個小寶寶,把這麼多的小寶寶都裝在媽媽肚子裡慢慢長大,青蛙媽媽表示實在做不到啊!
青蛙是動物界有名的跳躍健将,它們跳躍的距離相當于身體高度的20倍。
如果我們也有這個本事,那麼學校的樓梯直接取消就可以了,一二年級的同學随随便便就能跳到6層高的教室裡。
想一想是不是做個青蛙俠很酷?但是如果将全校同學的書包都背在一位同學的身上,那麼他甭說跳了,書包的重量會壓的他寸步難行。
青蛙媽媽每天需要吃大量的蟲子才能養活自己,自然界裡可沒有外賣,背負着這麼多小寶寶,青蛙媽媽實在是無能為力。
于是,青蛙媽媽隻能将小寶寶們藏在水草下石縫間,讓他們在自然中慢慢成長。
那麼青蛙媽媽将小蝌蚪生在水裡面是不是也是為了保護小寶寶們呢?是的,完全正确。
同學們今年都已經是上小學的孩子了,想一想自己上幼兒園的時候,每逢過年收到壓歲錢,媽媽總會說,先替你存着,等你長大再給你花。
仔細想一想其實媽媽這樣做很有道理。
設想一下當初的我們兜裡裝着百元大鈔想一個人去吃個漢堡包,結果不認路很可能就走進了川菜館子。
想去遊樂園,結果一不小心走進了電影院。
小蝌蚪也是如此,如果青蛙媽媽直接生一個小青蛙,那麼小青蛙從一出生開始就要面臨巨大的危險。
在他們天敵烏龜和蛇的眼裡,遊不快,跳不高的小青蛙們就是一個個小蛋糕啊。
而且以他們的小胳膊小腿,吃草都困難,别提吃蟲子了。
而小蝌蚪們一出生就在池塘中,不但天敵少很多。
而且水藻給他們的成長提供了足夠的奶粉。
2
同學們肯定注意到了,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已經慢慢變成了小青蛙。
那麼你能猜到小蝌蚪用了多長時間才找到媽媽的嗎?
一天?兩天?你們太小看小蝌蚪了。
他們用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才找到媽媽。
因為從小蝌蚪變化為小青蛙,差不多需要60天的時間。
在這60天的時間裡,我們可以從小蝌蚪的身體上看到明顯的變化。
小蝌蚪剛剛出生的時候隻會用尾巴劃水,慢慢就會長出四肢。
作為蛙泳的創始人,還用尾巴遊泳豈不是太掉價了?
于是小蝌蚪舍棄了慢慢變小的尾巴,真正變成了小青蛙。
其實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它的變化更大。
最神奇的就是,從小蝌蚪到小青蛙,它的呼吸的方式居然變化了。
小蝌蚪的呼吸方式與魚相似,用鰓呼吸。
而小青蛙使用肺呼吸,更可怕的是它還可以用皮膚呼吸。
這就像我們大街上奔跑的汽車一樣,
小青蛙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由一台燒汽油的汽車變成了混合動力車,
又變成了一台純電動車,
這還不算,它居然可以使用車表面的太陽能充電,你說神奇不神奇。
而這個神奇的過程,用科學家的話來說,
就是變态發育。
在自然界中,有這個特殊技能的不止青蛙,
有許多小蟲子也會變态發育,
同學們好好想一想,你都見過那些變态發育的小動物。
3
同學們腦洞真不是一般的大,
有許多同學會問,那麼難道就沒有像金剛大猩猩那樣的大蝌蚪嗎?
科學家告訴你,還真的有。在實驗室裡,生物學家們通過切除蝌蚪的部分器官,造成蝌
蚪無法變态發育,于是乎,超級蝌蚪就誕生了。
不過在自然界中,因為體型過大的蝌蚪反而會更容易被當成魚的小點心吃掉,所以我們很難見到體型巨大的小蝌蚪。
4
《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不但在我們同學的課本上,
在爸爸媽媽的課本上也曾出現過。
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雖然簡單,
但是小蝌蚪們不畏艱難、曆經曲折,通過提出問題、分析線索、排除幹擾,最終找到了媽媽的故事,
讓同學們學到了正确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
而且由這個故事改變的動畫片也得到了全世界孩子們家長們的認可,獲得了無數的獎。
看這個畫面是不是與我們平常看的小豬佩奇很不一樣?
學過繪畫的同學肯定知道,這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水墨畫,
而這部動畫片的繪畫靈感正是來自于國寶級繪畫大師齊白石老爺爺。
在看動畫片的同時還能感受我們傳統文化之美,所以推薦各位同學觀看這部動畫片。
小鲸閱讀成立以來,一直有家長與同學在後台咨詢兒童閱讀方面的問題。
于是我們建立了一個分享閱讀快樂、分享閱讀咨詢的群,大家一起抱團成長。
關注兒童閱讀
點燃孩子閱讀興趣 讓閱讀成為習慣
小鲸閱讀
每天閱讀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