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外出散步的時候,聽到路邊有一群大爺大媽在自娛自樂地唱戲,鑼鼓家夥一闆一眼,也煞有介事。其中一位大媽唱的越調《收姜維》還能頗有些味道,“怪山人用兵不當,你莫要放在心上……”聽到這裡,我突然想到,“山人”兩個字,該如何翻譯成英文呢?好在網絡通訊發達,立即聯系生活在國外的同學,請他們翻譯一下。結果,問了幾個人,都不知道該怎麼翻譯。到這會兒,我的腦子裡,已經由一個“山人”聯想到了一大堆:吾、餘、予、貧僧、老衲、下官……這些又該怎麼翻譯呢?難道都簡單翻譯為:I?
在我們的漢語中,第一人稱到底有多少種表達方式呢?我沒有數過,這個問題就留給語言學家們去琢磨吧。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種說法呢?
我大體看了看,所有這些第一人稱的表達方式,可以粗略地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古稱。每一個時代裡都會有每一個時代裡的習慣用語,同樣是第一人稱,在不同的時代裡,也會有不同的表達。我們在中學階段裡,就已經在語文課上知道,古人使用最多的第一人稱是吾。與此類似的古稱還有很多,比如《爾雅》中就說道:“卬,吾,台(yi,二聲),予,朕,身,甫,餘,言,我也。”其實,“我”字的本義是一種兵器,後來成了大家使用頻率最高的第一人稱代詞,這些衆多的我反而逐漸從人們的口語中消失了。
謙稱。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自謙,第一人稱也有着多種表達。比如,我們在武俠小說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對白:“在下已經恭候大俠多時了!”這樣的稱呼還有:仆、下走、老朽、鄙人、不才、妾、小老兒、小可、小生等等。
趣稱。一些文人雅士,往往比較追求生活的情趣,在第一人稱的使用上,也創造出很的趣稱。比如表示自己就是一個普通的山野之人,自稱為“山人”。表示自己對閑雲野鶴的向往,則可自稱為“散人”。表示自己老朽無用,則可自稱為“老夫”。
專稱。帝制時代裡的中國社會,等級森嚴,這一點也體現在在第一人稱的表達上。“朕”本是古漢語中第一人稱表達方式之一,但是從秦始皇以後,“朕”就成了帝王才能使用的專稱。除了“朕”,“餘一人”也隻能由天子來使用,意思是天下第一人。天子還可以自稱為“不谷”。皇帝之外,各級權貴們也都有着屬于自己的第一人稱,比如諸侯王可以自稱為“寡人”,公卿可以自稱為“孤”。皇後也有屬于自己的第一人稱:“哀家”。不過,并不是所有的皇後都願意自稱哀家的,有些時候皇後也自稱為“朕”,比如太後臨朝一般都自稱為朕。有一次,偶爾看電視,看到武則天自稱為“本宮”,可笑導演啊,清宮劇看多了!
賤稱。與權貴相對的就是各類賤民了,這些民衆也有屬于他們的第一人稱。比如百姓見了官,要自稱為“小民”或“草民”。奴才見了主子,要自稱為“奴才”或“小人”。罪犯見官員時候的自稱則是“賤犯”。清朝雍正年間,湖南人曾靜試圖鼓動别人推翻大清,結果陰謀敗露,被抓到北京,雍正皇帝親自審問。曾靜在回答皇帝問題的時候,使用的第一人稱是“彌天重犯”。
經常以老子自稱的漢高祖劉邦
俗稱。當然,我們漢語中第一人稱還有一些粗俗的表達,最常見的就是“老子”!甚至,這一稱呼都成了某些地區方言的标志了。不僅當代人愛自稱老子,我們的古人也經常以老子而自稱。比如小混混出身的漢高祖劉邦放着皇帝專用的“朕”不說,經常自稱為“而翁”、“乃公”,看來還是這些稱呼對于他用起來更習慣。據說《水浒傳》中魯智深所使用的“灑家”,也有這種粗俗的含義。
關系性稱呼。有些第一人稱,體現的是使用者與對方的關系。比如,父親面對兒子的時候,可以自稱“為父”,母親可以自稱為“為娘”,而兒子隻能自稱“男”或者“孩兒”。老師在學生面前可以自稱“為師”,學生則自稱為“生”或“學生”。丈夫對妻子可以自稱為“為夫”,妻子對丈夫則自稱為“為妻”或“妾”。兄長對弟弟自稱為“為兄”或“愚兄”,弟弟對兄長自稱為“小弟”。下級對上級自稱為“下官”、“末将”、“卑職”。
身份性稱呼。人的身份不同,在第一人稱的使用上也能體現出來。僧人們經常使用的謙稱為“貧僧”,小和尚可以自稱為“小僧”,老和尚可以自稱為“老衲”或“老僧”。而我們一聽到“貧道”的自稱,就知道他是個道士,聽到“貧尼”的自稱就知道她是個尼姑。不僅出家人是如此,《水浒傳》中宋江往往自稱“小吏”,以表明其身份為政府中的下級吏員,《七品芝麻官》中唐成自稱“本縣”則是在表明他的身份就是縣令。太監們使用的自稱,則是“咱家”。
職業性稱呼。有些第一人稱,體現了使用者的職業特點,比如醫生一般自稱為學生,官員們可以自稱為“本官”、“本将”、“本帥”。比較有趣的是,妓院裡的龜公們,他們也有屬于自己的自稱:男女,意思是自己這裡也就是一群狗男女!
自稱灑家的魯智深
方言性稱呼。漢語方言之多,世界範圍内絕無僅有。在不同的方言之中,第一人稱的表達也會不同。比較常見的,北方人愛用“俺”,粵語中有“偶”,客家人用“涯”,上海人用“阿拉”等等。“咱”字本來是第一人稱複數,在東北地區的方言之中,也往往被用為第一人稱的單數。
書面性稱呼。漢語第一人稱表達的豐富性,不僅體現在口語之中,而且在書面表達之中也是如此。在書面表達中,尤其是各類著作、論文之中,使用最多的第一人稱就是“筆者”。“筆者”的含義有自謙的成分,表示了寫作者的謙虛謹慎。我卻感覺不喜歡這個詞兒,就不願意用它。在寫第一本書的時候,我都用“我”來表示我。結果,到了編輯那兒,人家毫不客氣地把“我”全部給改成了“筆者”。看來在他們的眼中,大概我還沒有自稱為我的資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