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與老伴有了常回老家看看的時間,每次去也免不了“經營”一下自家樓房前的小花園,但每次去都大失所望,雜草叢生幾乎将整個草坪蓋住了,這哪是花園,準确地說是瘋長了的草原。無奈之下隻好一次次請朋友幫忙用割草機除草才能恢複原樣,我知道,這絕非是長久之計。為了改變這個窘境,今年年初我們決定“開荒”種菜,用老伴的話說,種菜同樣起到綠化的作用,還可以獲取各種各樣的果蔬,再加上能夠鍛煉身體,可謂有“一石三鳥”之功效,何樂而不為呢!
決心一下,行動緊随。不久,就在集市購買了農活需要的鋤頭、鐵搭、釘耙等“十八般”兵器(農具),夫妻倆起早摸黑地深翻土地、清理草根、剔去磚屑,然後埋種澆水施肥,忙得不亦樂乎,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們分批、分畦、分壟種上了黃瓜、西紅柿、豆角、茄子、花生、西瓜、甜瓜、金瓜、冬瓜、南瓜,還要定期拔草、澆水、除蟲、打杈、領架,每次都是利用早晨和傍晚的時間,一幹就是幾個小時,對于從未正兒八經幹過農活的我們,除了老老實實請教老農鄰居外,還真的一身黃汗一身泥土地在地裡幹得很歡,每次都是汗流浃背、腰酸背痛,但每次都是心情愉悅、收獲感悟頗豐。一是種菜要有愛心,要像伺候小孩一樣精心拔草、松土、澆水、施肥,有的要鋪上地膜使之長得快并防止雜草過多滋生,有的要尋找架柴适時綁架并領架,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二是種菜不能溺愛,要根據不同菜種不同習性不同對待,不能施肥過多燒壞菜苗,也不能給辣椒等不喜歡水的菜澆水過多并盡量種在壟背上,同時對西紅柿、茄子等品種不能任由其恣意發展,要确定兩個主枝并定期打掉小杈,到一定高度還要掐頭,否則就會光長秧,影響結果。三是種菜盡量減少誤傷,尤其在鋤草、行走時要盡量減少誤傷菜苗,一旦誤傷往往是最大的苗。
說得容易,真正種起菜來,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非常大,尤其在脫離了以種菜為生的境遇再翻回頭種菜,很有點像佛家的“苦行”,更引起别人的不理解,妻子就說:“一百元能買多少菜?”并半開玩笑地說我盡管是一個文人,但始終就沒脫離農民的本性,我盡管不高興,可看着綠油油的嫩苗一天天長大,我還是有一種成就感,到真正吃上自己親手種的綠色環保、無毒無公害、随吃随摘、絕對新鮮的小白菜、生菜,吃上嫩嫩的黃瓜、甜甜的西瓜、甜瓜、西紅柿,還可以與親人、朋友共享,豐收的喜悅早已取代了不悅,尤其通過勞動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精力均有明顯改觀,也就明白勞身優于勞心、心态決定狀态的道理。喜悅的同時,倒是妻子那句“劣根”的話語提醒了我,不管豐收的是菜、葉、莖、果,都可以統稱為“果”,飲水思源、執果尋因,不難發現所有的碩果都是土壤下的菜根孕育的,也就贊歎明朝萬曆年間哲人洪應明的《菜根譚》寓意深遠和流傳生命力頑強,如果順便再往前追溯一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什麼種子就會結什麼果,也可以說,種的是因,結的是果。所以我否認不了是農民的兒子,葉永遠不願缺失勞作的心、不願忘本。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體味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含義,愈加明白,菜如人生,種菜如養兒,要有愛心、不能溺愛、減少誤傷,而通過種菜,也明白根的重要、本的可貴,明白前因後果,可以說,種的是菜,收獲的是人生。感恩菜,我願在閑暇時守着我的小小菜園,與季節一起輪回。(葉振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