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早春晚春有什麼說法嗎

早春晚春有什麼說法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1 08:59:24

膠東農村,到今天依然稱“立春”為“打春”。昨天婆婆還在說,今年一年要打兩個春(俗稱“兩頭春”),一個是正月初七,一個是臘月十九。

打春,仿佛自帶了一種狠勁,有一種人勤春早的迫切感。這“打”,原來也是真打,而且儀式相當隆重,是由上至帝王,下至縣衙知事、黎民百姓全員參與的慶祝,鞭春牛。《京都風俗志》一書中曾記載:宮前“東設芒神,西設春牛。”禮畢散場之後,“衆役打焚,故謂之‘打春’。”

早春晚春有什麼說法嗎(老農民說初七打春)1

查看本地史志資料,對立春有很詳細的記載。立春前一天,以演武廳為春場,由知縣帶領所有官吏士紳,穿新衣,簪春花,旗幟招展,鑼鼓喧天,農人牽耕牛荷種田工具,去往東郊迎春。一路上,沿街的商鋪也是張燈結彩,不亞于春節。

早春晚春有什麼說法嗎(老農民說初七打春)2

邑之人老少聚集,一起觀春。這一日如天氣晴好,則大家相互慶祝,為豐年之兆。民諺雲: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水淋春牛頭,農夫百日憂。立春喜晴不喜雨,尤其是打雷,更是大忌。民諺有“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之說。

立春晴好,是要大大的慶祝的。知縣與各官吏生員,回到縣衙,簪花飲酒。名叫吃春宴。期間還會有其它蔔卦,預測一年的風調雨順情況。

早春晚春有什麼說法嗎(老農民說初七打春)3

第二天(立春)拂曉,再次由知縣帶領衙役等,手執棍仗,對着早就塑好的土牛,每人打土牛三下,然後徒隸們一起擁上,合力将土牛打碎。此謂打春送寒氣。然後鼓樂喧天,給缙紳分送小春牛和芒神(後改為春牛畫)。

在民間,還流行一種儀式,就是“咬春”。過去沒現在這麼多反季節蔬菜,立春裡能生咬着吃的,也就是蘿蔔、生姜、大蔥了。古人雲“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咬春,吃春餅的習俗,應該也源于此吧。

早春晚春有什麼說法嗎(老農民說初七打春)4

今年的立春在正月初七,也是“人日”。傳說這一天是否晴好,也管小孩子一年的健康。膠東農村仍然有初七吃面條的習俗,寓意是攬住孩子腿,也是祈願孩子健康的意思。

農村古老的祈福儀式,現在已經少有人記得了。就像明日的“破五”,不知道又有多少人還記得?民諺民俗民風,終有一天會淡出中國人的生活,被遺忘了吧?

早春晚春有什麼說法嗎(老農民說初七打春)5

祈願有個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好年景,讓農民兄弟過個好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