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一種情緒狀态,更是自我意識的失調。
當我們感受到孤獨時,說明我們的潛意識已經在孤獨的泥濘中掙紮了許久,但最終還是陷入深深的孤獨狀态中。
這樣的孤獨,不僅是成長性的孤獨,更是情緒孤獨,情感孤獨。
并且這種孤獨的狀态,在白天和夜晚也是不同的。
白天你不得不扮演着“社會性角色”,需要演好你身上肩負的職責,假裝快樂;
到了夜晚,摘下面具後才是真實的自己。
孤獨感,不僅是獨自一人時有所感受,在人群中同樣存在。
在這篇文章中你将看到:
人為什麼會感到孤獨?
長時間孤獨,會給你帶來哪些傷害?
我們該如何與孤獨和解?
-01
你為什麼會感到“孤獨”?
1、社交孤獨:不被理解
“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
“衆人皆醉我獨醒。”
這種狀态,就是社交中的孤獨。
比如:
當你尋求社交的過程中,卻發現并沒有一個人理解你,沒有任何一個人讀懂你的情緒。
即使是那個與你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與你也是三觀不合。
你的想法,你的情緒,你的追求,他們并不理解。
當你想要向他們分享喜悅時,從他們的眼神,你沒有感受到同樣的喜悅;
當你分享悲傷時,從他們的神态你沒有發現共情心。
似乎你隻是在叙述着自己的故事,但卻沒有一個傾聽者。
這就是社交中的孤獨。
當一個人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态,他就開始排斥社交,倍感孤獨。
再比如:
在同學聚會,家族聚會中,孤獨的人總是躲在角落裡默默吃東西的那個人;對于大家聊的話題,寒暄的假笑,他選擇不聞不問,隻是自顧自地吃飯喝水。
這就是孤獨感,因為無法融入周圍的圈子,所以才愈發孤獨。
2、情感孤獨:追尋愛,丢掉愛
在《浮生六記》中說道:“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這同樣是一種孤獨,是情感上的孤獨。
沒有伴侶,沒有情感的寄托,一生都在追尋自己愛的人,卻發現愛人早已離自己而去。
或者是:
孤獨的人一直都在追尋愛,他渴望遇到靈魂伴侶,至少遇到一個能夠讀懂他的人。
但是他找啊找,在一段段感情中穿插,最後依舊孑然一身。
這是尋找的孤獨,是無法容忍與伴侶的情感産生偏差的孤獨。
隻不過大多數人正在經曆的情感孤獨是:情感忽視。
喪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兒,不穩定情侶關系等。
即使跟對方同住屋檐下,可依舊感覺到無盡的孤獨。
那是不被理解,無人訴說,情緒被忽視的孤獨。
你說你的,他做他的;你喋喋不休,他沉默不語;你歇斯底裡,他我行我素。
這樣的感情,才最折磨人。
有人一路追尋,有人一路擺脫,但最終還是陷了進去。
3、成長孤獨:與不同的人相遇,最終分開
成長所伴随着的必定是孤獨。
人在每一個階段,情感的需求,對朋友的追求和篩選是不同的。
兒時需要玩伴,互相分享零食與玩具;
青春期需要夥伴,分享日記本裡的秘密;
成年後需要理解,渴望獲得情緒共鳴,靈魂向外擴張。
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就會失去上一個階段的快樂與陪伴。
當我們走進自己的内心時,會發現我們丢掉了周圍的世界;
而當我們走進世界時,又會發現我們丢掉了自己。
但如果讓這一個階段的你再去選擇上一個階段的你,多數人都是不願的。
每一個階段的孤獨,本質上是一樣,但經曆是不同的。
你會跟不同的人相遇,坐在一趟列車;但在每一個站台,都會有人離去。
這就是成長的孤獨。
-02
孤獨會給你帶來哪些傷害?
1、孤獨會遺傳
看過一組數據:
成年人的孤獨感,有48%來自于遺傳;在兒童身上的孤獨感,有50%來自遺傳。
當一個人長時間處于孤獨的狀态,必然會影響到他的社交,情感,情緒,自我心理等方面的變化。
而這樣的孤獨感,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焦慮”。
即使處于親密關系中,他也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導緻自己無法跟伴侶友好地相處。
這樣的狀态,就會進一步影響到生育與遺傳基因。
而父母的孤獨,又會對子女的性格産生直接的後天影響,導緻子女也會同樣“孤獨”。
2、消極、恐懼,精神内耗
對身體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持續的。
對精神以及情緒上的影響,則是明顯的。
長時間處于孤獨狀态,會讓一個人的情緒越來越消極;面對社交感到恐懼,面對親密關系總是後退。
而這也是精神内耗的形成原因,越是掙紮,越是内耗;越是矛盾,越是加劇對自我“内在動力”的消耗。
-03
如何跟孤獨和解?
1、去愛自己
愛自己,也是關懷自己,陪伴自己,寬慰自己,原諒自己。
比如:
不要總是責怪自己,而是試着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不要總是冷落自己,常常傾聽内心的真實感受;
不要對自己太極端,記得停下來感受身體的變化;
不要被負面的,消極的情緒吞噬,要試着張開眼睛看一看光。
生活的底色是悲劇,是痛苦,是掙紮;但我們拆開了生活和自己,在這悲劇之外,是光的存在。
學會愛自己,是建立一切關系的基礎。
不會愛自己的人,也無法與他人建立良性的親密關系。
2、外在的助力
3個建議:讀書,吃飯,交友。
永遠都不要放棄讀書的能力,永遠不要放棄學習的能力。
無論讀什麼書,隻要去讀就好;無論學什麼,隻要去學就行。
這種看似“無意義”的行為未必會給你帶來物質的滿足,但會給你的潛意識帶來影響。
因為在你安靜下來做一件事的時候,你的思緒是放松的,情緒是充滿安全感的。
這種助力,類似于“打坐和冥想”。
吃飯,永遠是自我療愈的最佳方法。
自己吃和跟朋友一起吃,感受是不一樣的。
自己做飯和吃快餐,味道是不一樣的。
就像那句話:“沒有什麼煩惱,是美食治愈不了的。”
交友,是打開孤獨是最終道路。
人畢竟是社會性動物,必須要跟外界建立聯結,跟别人建立溝通。
沒有溝通,隻是将自己封閉在自我的世界裡,這是不可以的。
但交友也不是“逢人便結交”,而是選擇性地去選擇你願意結交的。
哪些人值得你交往?
放松的,愉悅的,能夠帶給你安全感和高情緒價值的人。
今日話題:
你會感到孤獨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