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熱鬧非凡的暑期檔,除了古偶劇風頭強勁,都市劇也頻頻登上熱搜。
其中,與《破事精英》《少年派2》《張衛國的夏天》相關的熱搜話題,如#如何看待流量為王的時代# #林妙妙揭自媒體行業内幕# #為流量擅自把好友隐私寫進文章算侵權嗎# 等,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媒體成為了深受都市劇青睐的病嬌行業。
在很多熱播劇中,冷不丁就會冒出個主角,或是原生的自媒體創業者,或是要靠新媒體轉型破局。他們承擔着串聯議題和調動觀衆情緒的功能,也發揮着向觀衆科普傳媒常識、反思輿情亂象的作用。
那麼,國産劇都直擊了自媒體行業的哪些痛點?國産劇又為什麼會将目光投向自媒體行業,将其作為創作素材?對于自媒體行業和國産劇而言,這些揭露和反思都有何意義?
我們不妨帶着疑問,一起思考。
國劇裡的自媒體亂象其實不止暑期檔的這三部劇,上半年播出的《沒有工作的一年》《盛裝》等都市劇,也都不約而同地劍指自媒體亂象。它們側重不同,反映了自媒體行業的不同問題。
自媒體行業一貫信奉的“唯流量論”,是引發大衆反感的要點,也是不少劇集抨擊的首選目标。
《破事精英》第十集“一切為了流量”,就批評了以流量為導向的無良公衆号。迫事部經理胡強,為完成業績,向公衆号專家“毒力蛇”取經。
端着架子的毒力蛇用所謂“專業”的說辭給員工洗腦,給出如一眼萬“黏”、不“腦”而獲、吸“心”大法等方法論。
嘗到甜頭的胡強把毒力蛇的話奉為聖經,迫事部也逐漸淪為毒力蛇的撰稿機器。一篇差點鬧出人命的文章,才讓胡強看出個中弊端。
劇中,毒力蛇的自洽能力和洗腦水平,讓人看了頻頻咋舌。
《破事精英》戳破了無良自媒體以帶節奏、搏眼球的方式,來提升閱讀量的操作。在故事結尾,胡強在網上公布了毒力蛇“農夫三拳”的撰文套路,希望讓讀者看清他們的真實面目。
但吊詭的是,這并未引起網友的抵制,反倒吸引了一群人争相模仿。這讓劇集的諷刺感更為銳利,也将觀衆的思考引向更深處。
與此類似的還有《少年派2》。
初入職場的林妙妙是一名自媒體從業者,她為了幫助身患絕症的雨嘉,把雨嘉的故事做成視頻,希望能在網絡上獲得幫助。直到林妙妙看到投機者跟風炒話題的出格舉動,她才體會到流量背後的反噬效應。
自覺犯錯的林妙妙找到領導田甜,提出将視頻下架的請求後,被田甜一口回絕。她訓斥林妙妙道:“你是怎麼想的,居然提出這種損害公司利益的要求?視頻的流量很好,我沒有任何下架的理由。”
軟文傷新聞,也是自媒體被頻頻诟病的現象之一。在電視劇《盛裝》中,随着新媒體起勢,傳統媒體舉步維艱,時尚雜志《盛裝》為求生路,便開始通過創建自媒體渠道,尋求突破。
媒體行業觸類旁通,他們憑借經驗把轉型路走得風生水起,卻因無法接受廣告部的商業合作業務而陷入新的困局。傳統的專業撰稿人不願向軟文低頭,但軟文卻是自媒體賴以生存的資本。内容和商務的兼容問題,值得關注。
同樣,在《沒有工作的一年》裡,自媒體從業者小雨,也差點因營銷洗腦而行差踏錯。
創業初期的小雨一窮二白、頻頻碰壁,直到遇見營銷達人李奧,才嘗到甜頭。她跟着李奧的建議策劃選題、尋找噱頭,為洽談商務混迹酒局,積累人脈。
後來,小雨被大雨“永遠不要忘記堅持自己”的話點醒,決定不再對商業和流量妥協,在助農走訪中找回初心、重拾快樂。
這折射出不少自媒體從業者的困境,他們因追求話語權、向往自由而踏入行業,但入行後才發現經營訴求和新聞理想的平衡并沒有那麼簡單。
自媒體行業新聞倫理淡化的問題,同樣也進入到了劇集創作者的視野。
在《張衛國的夏天》中,小有名氣的自媒體人林宏年,一邊從師弟張衛國嘴裡套話,一邊添油加醋地把張衛國的故事編撰成文,給他扣上“太監的後裔”的帽子,讓他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笑柄。
林宏年的無所不用其極,也用在了自己身上。
為了賺流量,他自曝孤兒身份,在衆人面前痛哭流涕,簡直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事後,他頗感得意:“你們聽得這麼感動,說明我演得不錯。”在林宏年眼裡,為了講觀衆愛聽的故事,一切都可以被加工利用,不論是他身邊的人,還是他自己。
《少年派2》中也有類似的情節。
林妙妙的同事帥帥為了快速冒頭,擅自曝光錢三一的抑郁故事,還給錢三一打上“昔日學霸、今日落魄少年”的标簽。這不僅給錢三一帶來了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困擾,還引火上身,斷送了他自己的職業生涯。
與電視劇裡的亂象相比,現實中自媒體的負面消息同樣不絕于耳,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自媒體行業,為何慣見下作表演、多有見風使舵,的确值得思考。
國劇為什麼反思自媒體?首先,自媒體行業本身确實引發了不少社會議題,值得現實題材劇集關注、探讨。
自媒體的低門檻和創作自由極大地解放了内容生産力,但行業規則的暫缺和資本的湧入,也讓流量和利益成為這個行業的價值标尺。
有些自媒體為了流量,或是在熱點事件中“創作”爆點和反轉,或是對目标明星進行充滿想象力的抹黑。在他們眼裡,信息源和公信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關注和随之而來的資源傾斜。
極緻叙事和亂帶節奏,是自媒體至為顯要的兩宗“罪”。
人生多平凡歲月,影視多中平之作。而自媒體的鏡頭和筆下,現實處處冒煙,放眼皆是爛片。愛之欲之上天堂,恨之欲之下地獄,就是不見人間世。這種極端話術已構成“現實扭曲力場”,嚴重影響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和判斷。
帶節奏為害更大。有了極端叙述,必有極端立場,不是“幹死爛片”,就是閉上眼“赢麻了”。原本沒文化是肚子裡沒貨,現在沒文化是一肚子爛糟信息,一腔沒來由的情緒。
就連一些老牌的機構媒體,也經不起自媒體的示範,耐不住老實做事的寂寞,開始胡來。
有的機構媒體忘了平衡報道的原則,隻報道一方當事人的說法,間接助推網絡暴力,導緻人倫悲劇。有的機構媒體迎合民粹情緒,時不時炒作關于影視和藝人的舊聞,在獲取流量的同時,讓正在奮力爬坡的影視行業再度下挫。
其次,自媒體與影視行業息息相關,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也容易從中找到親近性和靈感。
影視行業雖然不是社會的産值頂梁柱,但始終是輿情晴雨表、話題頂梁柱。自媒體離不開流量,就離不開影視行業。現實生活中,影視行業與媒體是命運交纏的雙生花。主創對媒體行業有體感、有旁觀,納入創作視野順理成章。
另一方面,自媒體作為新興行業,在近十年來也曾讓一批内容人财富自由,被稱為“鍍金”行業。這樣一群平地起樓的内容創業者,既讓觀衆有想象空間又離日常生活不遠,符合劇集叙事的取材偏好。
最後,觀衆苦自媒體亂象久已,以劇批之也能成就一個情緒出口。
劇集創作講究“關心度”。很多時候“自媒體”相關情節因為能戳中觀衆痛點,也被創作者寄予厚望,成為加持作品流量的一個砝碼。
國劇的反思,有用嗎?從啟發觀衆的層面來看,有一定效用。這些情節,能讓有心的觀衆看懂自媒體背後的邏輯,提高媒介素養。這份由觀劇而生的思考和警惕意義非凡。
但目前還很難找出一部作品,能真正起到幹涉媒介實踐的作用。
由劇引發的輿論熱度,過了三天便不再有人會放在心上。正如《少年派2》中的田甜,面對錯誤和批評,隻要不回應、不理會,網友們不出三天就會忘得一幹二淨。
同時,影視作品的制作周期長、滞後性明顯,很難與媒介行業的新事态緊密貼合。比如《盛裝》裡的新老媒體之争,就是六七年前自媒體剛起勢時的話題,如今再回頭看就有點執果索因的感覺。
國産劇創作者能有意識地與媒介現實接軌,難能可貴。但要是能把自媒體行業“祛魅”,不僅僅把它當做挑逗話題的工具、主角逆襲的手段,才有可能收獲更實質性的現實掘進。
社會上和市場中需要一部真正聚焦自媒體的行業劇,這部劇至少要做兩件事:
一是挖到自媒體亂象的症結。在一切以分享和傳播為指向的活動中,造謠和撩撥情緒就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人類發展到今天已繞不過去的一段路,全世界範圍内都如此,問題的徹底解決隻能是沉重代價付出之後,人類認識到媒體偏航的嚴重後果,進而自覺抵制低劣信息,具備了集體免疫力。這個文明進階過程也許漫長而痛苦。
二是以傳統媒體倫理和規範來匡正自媒體。這是積極一些的做法,需要國家建章立制,明确獎懲,以法治媒。
傳統媒體在千百年的發展中累積的種種核實真相、平衡權益、自我約束和保護的法則,被相當多的自媒體棄之若敝履。
比如說,不交代信息出處,就擁有了無中生有的便利。每打碎一項規則,便帶來一片崩壞。最終,得到解放的不隻是生産力,也有破壞力。
當然,這已不是一部行業劇能夠解決的問題了。但有了這部力透紙背、鮮活熱辣的行業劇,至少會讓更多的人心明眼亮,也會為相關部門提供決策的依據。
【文/弈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