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在五行學說裡面屬土,在五髒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主統血、主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古有雲:“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變得衰弱即脾胃虛,身體就會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适。
脾虛的人身體會出現的7種表現:另外,如果是女性有脾虛的情況,還會出現痛經,以及月經量過多、崩漏等。
當然,脾虛是一種病證名,如果要細分,還可以分為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
脾氣虛:脾氣虛指的是脾氣不足、失其健運所表現的證候,與飲食不節、勞累過度、生病過久導緻脾氣受到損耗有關。脾氣虛的人群腹部總是脹脹的,吃一點東西也很脹,整天沒精神,人也很消瘦。整個人的臉色比較萎黃或蒼白沒有血色,平時也沒有胃口吃飯,大便較溏薄。
脾陽虛:脾陽虛又被稱為脾胃虛寒,飲食失調、生冷食物食用太多,或過于勞累等,都會對脾胃造成的一定的損傷,導緻脾胃變得越來越虛弱。這類人群很明顯的特征就是不敢吃涼的,一吃涼的就肚子痛,平時肚子也有隐痛感。同時還會出現手腳冰涼、大便溏稀、小便清長症狀,女性可出現白帶增多。
中氣下陷:脾的位置處于中焦,脾氣主升清,當脾因為各種原因變得虛弱時,脾氣升舉無力出現下陷。症見脘腹重墜作脹,嗳氣、惡心,大便幹燥、肛門重墜,有脫肛的風險。中氣下陷會導緻内髒下垂,所以易導緻出現胃下垂、子宮脫垂等疾病。
脾不統血:脾不統血指的是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能循經。很多慢性出血的病症都與脾不統血有關,以及女性出現的月經增多,還有便血、皮下出血等。除了出血症狀外,由于脾氣也很虛弱,所以還會有飲食減少、少氣懶言的表現。
脾虛怎麼養?脾虛的人想要調養脾胃的方法有很多,分享4個日常生活中就能買到食物,常吃有益補脾健胃。
1.南瓜:中醫認為,南瓜味甘性溫,能夠補中益氣、化痰排膿,适合脾虛氣弱的吃。平常可以将南瓜與大米一同蒸飯吃,也可以将南瓜、大米一同熬粥喝。南瓜還有健脾化濕的作用,一些濕熱體質的人也可以多吃。
2.土豆:土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有和中養胃、補氣健脾的作用。适合脾虛體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人。尤其是在夏季時,一些脾虛的人會出現四肢乏力的症狀,适當吃一些土豆可有效緩解症狀。
3.胡蘿蔔:胡蘿蔔裡面有豐富的維生素,從中醫學來分析,胡蘿蔔有健脾和胃、補肝明目的作用。而且胡蘿蔔還有健胃行氣消食的作用,因脾虛出現食欲不振時,可用胡蘿蔔做輔助食療。
4.玉米:玉米有清熱祛濕的效果,出現乏力、面色萎黃等脾虛夾濕症狀的人可以将玉米煲湯喝,可以調中開胃。
如果你的身體出現上述異常情況,需要提高警惕,根據中醫辯證選擇适合自己的養脾方法。不要因為不在意,而耽誤了調養身體的最佳機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