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桡神經來源
臂叢後束發出的神經分支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2 桡神經體表定位
在臂部為自腋後皺襞的下方經臂部後方至臂部外側中、下1/3處,再從該處至肱骨外上髁的連線。在前臂部位自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莖突的連線為桡神經淺支的投影;自肱骨外上髁至前臂背側中線的中、下1/3交界處的連線,為桡神經深支的體表投影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3 桡神經走形
(1)在腋窩 内與肱深動脈一同行向外下,先經肱三頭肌 長頭與内側頭之間(下方三邊孔),然後沿桡神經溝繞肱骨 中段背側旋向外下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2) 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側肌間隔,至肱肌與肱桡肌之間,在此分為淺,深二支,淺支經肱桡肌深面下行;深支穿旋後肌至前臂後區,改稱為骨間後神經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3)桡神經淺支(皮支)在前臂中下1/3交界轉向背側,繼續下行至手背,分布于手背桡側半皮膚和桡側三個半手指近節背面皮膚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4 桡神經(深支)支配的肌肉
(1)肱桡肌 起點為肱骨外側髁,止點為桡骨莖突,作用為屈肘關節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2)肱三頭肌 長頭起自肩胛骨盂下結節,外側頭與内側頭分别起自肱骨後面桡神經外上方和内下方的骨面。三個頭向下以一堅韌的肌腱止于尺骨鷹嘴,作用為伸肘關節、長頭還可使屬關節後伸和内收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3)肱肌(綠) 起于肱骨前内側面與前外側面下2/3、上端呈“V”形與三角肌的止端相接,止端與肘關節囊緊相貼連,附着于尺骨冠突之前,作用為屈肘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4)旋後肌 起自肱骨外上髁和尺骨外側緣的上部,肌束向外下,止于桡骨前面的上部,作用為前臂旋後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像詳情
(5)其他前臂伸肌(本次略,待續)
5 相關卡壓疾病
(1)桡神經損傷
運動障礙是前臂伸肌癱瘓,表現為擡前臂時呈“垂腕”狀态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像詳情
感覺障礙是以第1、2掌骨間隙背面"虎口區"皮膚最為明顯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像詳情
(2)前斜角肌綜合征
胸廓出口綜合征中的一種,指各種原因引起前斜角肌水腫、增生、痙攣并上提第一肋,導緻斜角肌間隙狹窄,卡壓穿行其間的臂叢神經及鎖骨下動靜脈而引起相應臨床症狀的疾患(其中有桡神經病變症狀)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像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像詳情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3)桡神經易被卡壓的部位
腋臂角處:在該部位桡神經正好位于肱骨頸和肱骨幹上端的内側。休息時将腋部置椅子背上而容易發生,或不适當地應用拐杖行走,将體重全部經腋部壓在拐杖的橫杆上,很容易發生桡神經受壓而損傷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像詳情
桡神經溝部 :上臂的外側,桡神經從後轉向外側部位,在此段桡神經位于肱骨外側緊貼肱骨,當側卧時将同側上肢壓在身下很容易損傷桡神經,特别在周末吃醉酒後側身卧位,将手臂壓在身下大睡,醒後就可能不能伸腕伸指,故稱為“周末綜合征”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像詳情
穿出外側肌間隔的部位:位于肱骨外上髁上方10厘米,在該處桡神經常常被交叉的腱性肌起包裹,也就是在此處桡神經相對固定,而且是處于一個腱性組織環中,容易遭受卡壓,特别是在上肢劇烈活動後容易損傷該神經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像詳情
旋後肌管:桡神經深支(骨間後神經)穿過旋後肌的一個肌性間隙,旋後肌在肱骨處上髁的外側和内側的起點形成一個弧形向遠端的腱性弓(Frohse弓),這個弓可造成骨間後神經在此處卡壓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像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像詳情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像詳情
覺得好看有用記得點贊【也可以評論發表您個人的見解與看法或疑問】
不要忘記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幫助身邊的人一起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