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傳統習俗和禁忌?按照我國的傳統,通常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春節也就算過完了,人們回歸正常生活,其實民俗中“正月都是年”,在老傳統中正月下旬還有很多重要的傳統節日,像二十五的填倉節、二十六的觀音開庫日,而到了二十七這天就是人們熟知的“人勝節”或許很多人會有疑問“人勝節是正月初七,在這裡怎麼變成了正月二十七?”其實正月的逢七都可以說是“人日”,那麼具體有什麼區别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正月十三傳統習俗和禁忌?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按照我國的傳統,通常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春節也就算過完了,人們回歸正常生活,其實民俗中“正月都是年”,在老傳統中正月下旬還有很多重要的傳統節日,像二十五的填倉節、二十六的觀音開庫日,而到了二十七這天就是人們熟知的“人勝節”。或許很多人會有疑問“人勝節是正月初七,在這裡怎麼變成了正月二十七?”其實正月的逢七都可以說是“人日”,那麼具體有什麼區别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民間神話傳說中女娲娘娘從正月初一開始,依次創造了雞、狗、豬、羊、牛、馬六畜,到了初七又創造了人,因此正月初七這天也被稱為“人日”。不過為了區分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古人又規定了小孩的“人日”是正月初七,中年人的“人日”是正月十七,而正月二十七則是老人日。在舊時代,人們習慣根據三個“人日”(三個“人日”指的是初七、正月十七、正月二十七)的天氣來判斷吉兇、占蔔新一年的運勢,如果這三天的天氣晴朗則表示家人平安、人丁興旺;如果是陰雨天,則反之。
現在“人日”之際人們不再根據天氣占蔔吉兇,但也流傳下來了諸多規矩和禁忌,尤其是正月二十七老人日,其中有“1不碰、2要做、3要吃”的說法,遵循老傳統,好運一整年。
一、1不碰:不碰血腥的東西“人日”是老百姓為了表達對女娲造人的的感激與敬重之情,所以這一天在吃的方面還是要有一定的講究。在民間人們認為不管什麼節日,做到“口不沾血”是一種福氣,而在節日中碰了比較血腥的東西可能會粘上黴運,所以像一些像豬血、鴨血等比較血腥的食材在這天還是不要碰。
二、2要做:要登高祈福、戴人勝登高祈福
在古代,不管是皇宮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人日”這天都會去郊外踏青登高。“人日”的登高與重陽節消極避禍地登高不同,正月是一年的伊始,此時人們登高是為了祈福,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能萬事順意、家人康泰。加上此時正值初春時節,微風拂面、萬物複蘇是登高踏青的好時候,這天不妨與家人出門爬爬山、踏踏青,在祈福的同時還能舒展筋骨、感受春的氣息。
戴人勝
有些地區在人勝節還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也被稱為“花勝”,是古時候一種用彩紙、金箔等剪成人形或者花形的裝飾物,在人勝節這一天戴在頭上或者貼在屏風上,不僅有裝飾的作用,還能給自己或者家人讨個好彩頭。
三、3要吃:要吃長壽面、喝七寶湯、吃煎餅吃長壽面
每當正月二十七老人日,就要像平時過生日一樣吃上一碗面條,而且還要加入代表着聰明的芹菜、蔥、蒜。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面條的形狀又細又長有長長久久的寓意,所以“老人日”這天中年人吃了“長壽面”,代表着人們希望面條拴住歲月的雙腿,一直年輕不變老;而老人吃了“長壽面”象征着面條絆住生命的雙腿,寓意着健康長壽。
喝七寶湯
七寶湯則是用7種寓意吉祥的蔬菜煮成的湯,比如菠菜有“博才”的意思,油菜代表着“有财”等,沒有什麼固定的搭配,隻是圖個吉利。在喝七寶湯時,最好将湯與菜吃光喝淨,寓意将所有的福氣都吃到肚子裡。
吃煎餅
煎餅并不是人們平時常說的煎餅馃子,而是一種類似于春餅的薄餅,因為在吃煎餅時人們習慣卷上各種食材,有葷有素,其中卷入的多種蔬菜則代表了“天地百菜”,與“百财”諧音,煎餅卷菜有招财進寶、财運亨通的寓意,所以在正月二十七人勝節這天,人們有吃煎餅的習俗。
——老井說——這些正月裡的民俗活動多少帶着一些迷信的色彩,但這卻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祝福,是曆史延續到現在的傳統文化之一,撇去糟粕,保留精華,有些民俗文化還是值得一代代傳承下去的。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緻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